分享

“大连”一名之由来

 闲之寻味 2015-09-08



“大连”一词,肯定不是汉语。这一点,已被人们所普遍认同。那么,它究竟是什么语言的汉译音呢?主要说法有三。

一曰“俄语说”。主张者认为:清朝末年,俄国人在大连地区统治了7年之久,俄文称之为“达里尼”,意为“远东的城市”。故“大连”一词应是俄语“达里尼”的汉文译名。

二曰“地形说”。主张者认为:若从空中俯视大连地貌,沿海呈两个岛屿形,两头粗中间细,很像马背民族所使用的“褡裢”,因此而名之。但“褡裢”这个地名毕竟难登大雅,久而久之就音变成了“大连”。顺便说一句,“褡裢”一词本非汉语,而是从蒙语和满语中借来的,原本是拴在马鞍后面的袋囊。中原没有那么多的马,故改为一前一后地搭在肩上。

三曰“满语说”。主张者认为,“大连”一词是满语的汉译音。唐朝时期,这里一直被雄居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政权所管辖。从唐至清这1000多年的历史期间,辽南地区的居民所使用的主要交流语言是满语(或称女真语),而不是汉语或其他民族的语言。查阅清朝的满文历史档案,对辽东半岛的记载中,没有“大连”的记录,只有“金州”与“旅顺”的地名称呼。这说明,当时在金州与旅顺之间还是无人居住的地区,属于“无名”的荒山野地之列。

据查,1898年3月27日,清政府被迫与沙俄政府在北京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条约中首次出现了“大连湾”的地理称呼。俄文中的“大连湾”即是满文中“海滨之湾”的意思。满语中称呼“大海之滨”或“河岸”之地为“DALIN”(满语读音:嗒淋)。随后,俄国人在此地建立商港,“大连”作为地名的称呼便被固定了下来。日本人接管此地后,又继续沿袭当地居民及俄国人的习惯称呼,并采用“大连”二字作为标准的汉字地名。

由于清王朝倒台之后,满语和满文的迅速失传,导致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出现局部断层现象。“大连”的称谓留传至今,而“大连”一词的来源却被人们所淡忘,出现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时至今日,人们才开始注重自身的文化现象,才开始询问诸如“我是谁”、“我从何而来”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问题,从而出现了对“大连”之名的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