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沽乡土轶闻(八)

 汉沽老潘 2015-09-08


所谓特色食品,也就是根据地方产的原材料,又根据地方的生活方式、习惯制作的食品。汉沽依蓟运河,枕渤海湾,盛产鱼虾,用丰硕的水产品制作出了风味独特的小吃食品,是佐饭的菜肴。“八大馇”就是汉沽有名的小吃,八大馇是一个泛义词,可以八大馇,也可以十大馇,不仅可以馇鱼,还可以馇虾,甚至更多。

1997年,汉沽粮食局经理杨会刚先生搞“汉沽海鲜软包装旅行熟食品”,起名“汉沽八大馇”,因包装熟食海鲜存在多种先天不利的因素而夭折,“八大馇”的称呼被喊响。


过去,在汉沽人的餐桌上,每餐必有“八大馇”佳肴。有人把传统的汉沽馇鱼、馇虾、馇钳子肉等地方小吃归说为八大馇,其实八大馇只是一个代名词。

汉沽,临泽渤海,依傍蓟运河:“在滩涂煮盐的同时,又在河渠泽海中捕捞水鲜,成为宁邑独产”。(节录光绪版《宁河县志》)绵延的渤海湾水面,背后是百里盐田,又有百亩水面养一亩盐田之说。横竖交织的养水汪子驳盐的沟,也是天然的养鱼场。方便可取的鱼虾蟹等腥货(水产品)取代了蔬菜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打。而穿城区而过的蓟运河与渤海湾通衢。浅海滩涂地域还非常适宜贝壳类的生物生长繁殖,盛产扇贝、青蛤、海螺、麻蛤、美人怪、千层蛤、大沽海笋等贝类,也是味美仙灵的海产品,俯首即得。一年到头,汉沽人跟小鱼、虾、蟹等贝类、毛钳等水产品为食伴,日久天长,馇腥(指鱼虾蟹)货当菜肴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著小吃,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也叫压口菜,以致汉沽人的菜口特别咸。

汉沽土地盐碱,气候春寒、春旱又秋涝,气候与自然环境不适宜蔬菜的生长,蔬菜珍贵。而过去的汉沽人多以拾草、挑海沟、晒盐、打散工等干露天活计为生,一般中午不回家,都是带干粮在干活计的地方吃中午饭,把饽饽中间割个口,夹点馇鱼当菜,干楞、无汤无水,不怕天寒地冻,携带、使用都方便。


总结汉沽馇鱼之忧,最佳的操作方法是馇的鱼不要过大,长度盈搾即好。港(发jiang之音)梭鱼,刺鱼都是优质鱼,也有油质鱼,肉质鲜香。过了立冬节气馇梭鱼、港刺鱼,不需要开膛破肚,要带着鱼鳞馇,这两种鱼油性大,破肚去鳞容易脱油,产生哈喇味。天气热也容易产生哈喇味。经过实践总结,汉沽人馇梭鱼、刺鱼,留作越冬时吃,馇鱼在存放器皿里后,在浮面再放进几条蒸熟后晒干的海鲶鱼,吸收梭鱼、刺鱼散发出的油脂味,能增长油脂鱼的存放时间。

钳子肉、八带鱼、小针扎(小青鱼)、混烂(鱼虾掺合)、虎头鱼(有人叫肉锥鱼),淡水鱼小麦穗、二村左右长的鲫鱼,都是馇鱼酱的上好原料。立冬以后馇鱼酱不用打磨鳞、不用挤鱼肚子,以囫囵个为最好。馇出的酱要放在阴凉处,以馇鱼的汤凝结为好,存放时间可以更长一些。


汉沽人馇鱼一般都用隔年的腌菜(芥菜)汤,查出的鱼有脆生(硬朗)感。现在用虾油馇,档次高,更棒。馇鱼注意用足佐料。花椒去腥气。大料、葱、姜、蒜、红辣椒、酱油、醋及去邪味的黄酒起提味抑腥气的作用,必不可少。盐要少放,注意保健。


“紧火鱼,慢火肉”,馇鱼的火需要急、旺,过去馇鱼都是用烧柴草的锅,先把调制好的汤烧开,呈翻泡状时放鱼入锅。馇鱼锅的汤要多,淹没过鱼。鱼馇熟后还要经过底炭火的咕嘟,直馇到汤微少、鱼的头尾翘,刺酥软,才会有馇鱼味。汉沽馇鱼之所以香喷,绝招就是火候大。待馇鱼放置冷却后再挑拣出葱姜蒜等佐料,避免时间长了产生腐味。


在从器皿里往外夹插好的鱼酱,不要拨拉,要注意用干净的家伙,避免腐坏。开海的梭鱼身上有寄生虫,馇用必须净鳞。从麦收(汉沽叫麦黄)到结冰前,是吃梭鱼的好时节。

【广盛汉沽百事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