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6月8日早晨,女仆走进图灵的卧室,发现台灯亮着,床头有一个咬了一小半的苹果。床上,图灵沉沉地“睡着”了。这一次他没有再醒来,那个苹果是在剧毒氰化物中浸泡过的。一代天才辞世,年仅42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图灵的父母均在印度的英国机构工作。萨拉在印度怀上了图灵,为了让未出世的孩子具有“无可争议的英国血统”,夫妇二人返回英国,于1912年6月23日在伦敦生下了图灵。 不久,朱利叶斯夫妇重返印度,幼小的图灵和哥哥被留在英国,每日往返于亲戚家与学校之间。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926年他们的父亲结束在印度的工作。 图灵很聪明,喜欢数学,但在哥哥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肮脏的家伙”、“行为讨厌的数学疯子”。 1926年,图灵转学到多希特的谢伯恩公立学校,在这里,他对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16岁时,图灵已能弄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运用那深奥的理论独立推导力学定律。 此时,除了天赋异禀,图灵与众不同的性取向也显现出来,他同比他大一点儿的男同学克里斯托弗·莫卡姆坠入了“爱河”,这是他的初恋。在谢伯恩公立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莫卡姆因患肺结核去世。 1935年在剑桥大学的图灵就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怪才。他的自行车链条经常在半路上掉落,要是换了别人,早就拿到车铺去修理了,而他居然在脚踏板旁装了一个小巧的机械计数器,到圈数时就停,然后再重新运动起来。 获博士学位后,图灵去美国的普林斯顿,他的研究工作为设计理想的通用计算机提供了理论基础。1939年图灵回到英国,立即受聘于外交部通讯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设计了一种性能优良的编制密码的机器,称之为爱尼格玛(Enigma“谜”)的机器。德军指挥机关向其部队发布的军令都是通过爱尼格玛机器加密之后再往下发布的。当时英军就认识到,要打败德军就必须要破译德军的密码,掌握德军的军事动向。 英军迅速在伦敦北边不到一百公里处征集了一块空旷的土地(该地名为布莱克利公园,后也成了该秘密机构的名字),并在那里集结起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语言学家和象棋大师等,包括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开山鼻祖图灵和后来在爱丁堡大学创办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系的米基(D.Michie)。 他们专门负责截获、破译爱尼格玛密码。 二战高峰时期,大约有一万人在这里工作,大部分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女成员。现年82岁的简·瓦伦泰(Jean Valentine)当年在布勒特彻里园工作,她形容这些机器“美妙地运作”,但是响声就像“很多织布机一样”。当时,英国首相邱吉尔赞扬这些妇女谨慎,是“下金蛋却不咯咯叫的鹅”。 图灵把拍电报的过程看成在一张纸带上穿孔,运用图灵的可计算理论,英国设计了一架破译机“Ultra”(超越)专门对付“Enigma”,破译了大批德军密码。由于这个组的努力,特别是图灵出色的工作,他们掌握了破译该密码的一整套方法,从而了解德军的军事动向,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为英美联军击败德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早于二战发生之前,Enigma 已在1920年代被用于商业之中,目的当然是加密公司内部的机密文件。Enigma的最大特色是不同于传统的密码,因为Enigma可以把源讯息中同一个字母转换成不同的字母,同时亦可以把不同的字母转换成同一字母。换言之,Enigma并非如传统密码中基于密码表简单地把讯息加密。商用Enigma密码机可以拥有26×25×26= 16,900个组合,但是纳粹德军(海军)所使用的Enigma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德军所使用的Enigma密码机还设有Plugboard的装置,可以把字母之间再转换,例如Q会转换为E等,令加密组合数量大幅增加,总共为158,962,555,217,826,360,000个组合,再加上利用密码表每天改变组合,因而德军认为他们的Enigma密码系统无可能被破解。 可是,Enigma密码系统并非完美,因为它存在一个漏洞,就是任何字母经过Enigma密码机的转换后,永远无可能是“自己”。这个漏洞成为了破解的关键,因此盟军解密团队和图灵就利用这个漏洞,先估计德军所发出的讯息的可能词汇,例如每天也会发出的“天气报告”,德文为“wetterbericht”,再对应接收到的讯息,以上述漏洞估计讯息中那一段为“wetterbericht”,从而猜测德军Plugboard的组合。如果发现组合有重覆,例如一开始估计“TA”连接着一起,后来又遇到“TG”,那么全盘破释就是错误的。因此,这样的人手破解方式实在太慢,图灵就基于这样的原理,加上基于“一次破释测试错误的话,曾经估计的组合都是错误”的原则,制造出专门破解德军Enigma密码的密码破解机“炸弹”,而“炸弹”解密机可以在20分钟内破解出德军每天的组合,从而得知德军的加密讯息。 1941年5月21日,英国情报机关终于截获并破译了希特勒给海军上将雷德尔的一份密电。从而使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一艘巨型战列舰,希特勒的“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在首次出航中即葬身鱼腹。 1943年4月,日本海军最高司令部发出的绝密电波越过太平洋,到达驻南太平洋和日本占领的中国海港的各日本舰队,各舰队司令接到命令: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将于4月18日上午9时45分,由6架零式战斗机保护,乘两架轰炸机飞抵卡西里湾,山本的全部属员与他同行。 这份电报当即被美国海军的由数学家和组合学家组成的专家破译小组破译,通过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之手,马上被送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案头。于是,美国闪电式战斗机群在卡西里湾上空将山本的座机截住,座机在离山本的目的地卡西里只有几英里的荆棘丛中爆炸。 中途岛海战也是由于美国破译了日本密码,使日本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被炸沉,330架飞机被击落;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机务人员阵亡。而美国只损失了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从此,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图灵和韦尔什曼重新设计的这些解码器每天可以破译敌方三千条密码。据信,由于这些破译工作的显著成效,帮助盟军在多场战役中击败纳粹德军,从而让战争提前两年结束。 二战时,德军飞机经常轰炸伦敦,英国人纷纷取出银行存款放在家中。图灵将存款兑成两个大银锭,埋在两处树丛中,并绘制了一份“藏宝图”。没想到,战争结束后,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下,许多“参照物”消失了,图灵费了很多工夫也没找到银锭。他自制了一台金属探测器,在树丛中搜来搜去,还是找不到银锭。 二战结束后,图灵复员,被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聘为高级研究员,专心研究计算机理论。 找到用武之地的图灵拟定了一份“自动计算机”(ACE)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中的ACE在性能上相当于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个人计算机“麦金塔”,图灵的设计方案超前了近40年。 1946年,图灵跳槽到设在曼彻斯特大学的英国皇家学会计算机实验室,提出“机器能思考”。因为这些天才的构想,图灵被后人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50年,图灵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为了证明机器是否能够思考,他又发明了“图灵测试”(Turing Test),图灵测试在今天仍被沿用。他指出,最好的人工智能研究应该着眼于为机器编制程序,而不是制造机器。而他在论文中预测的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未被解决。 尽管才华横溢的图灵在许多领域都有着不凡的成就,但因其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突出贡献,人们还是喜欢称他为“人工智能之父”或“计算机之父”。同样有着“计算机之父”称号的冯·诺依曼的助手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写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灵引入的计算机基本概念……” 1952年1月的一天傍晚,图灵看电影时在影院门口遇到了名叫阿诺德·穆雷的19岁青年。图灵对他一见如故,约他到家中过夜。穆雷将他与图灵的事告诉了一个朋友,朋友认为应该抓住图灵是同性恋者这个把柄,敲诈一笔钱。 根据英国1855年的刑法修正案,“男性与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图灵被判犯有“严重猥亵罪”。为避免牢狱之灾,他不得不接受激素注射(“化学阉割”),以治疗所谓的“性欲颠倒”。此后,图灵变得暴躁不安,性格孤僻。 1954年6月8日早晨,女仆走进图灵的卧室,发现台灯亮着,床头有一个咬了一小半的苹果。床上,图灵沉沉地“睡着”了。这一次他没有再醒来,那个苹果是在剧毒氰化物中浸泡过的。一代天才辞世,年仅42岁。 2009年9月10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代表英国政府正式向图灵致歉,他说,图灵受到的对待是“骇人听闻的”和“完全不公平的”。在电脑之父阿兰·图灵的墓碑上,刻有以下碑文:阿兰·麦瑟森·图灵(1912-1954),计算机科学之父、数学家,逻辑学家、战时密码破译者、偏见的受害者。 罗素是二十世纪颇具影响力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与图灵的学术身份有着重合,因此将他的话刻在图灵的墓碑上,再恰当不过。罗素是当时英国社会里公开呼吁将同性恋行为非罪化的社会名人。 罗素本人不是同性恋,但他不乏同性恋好友,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是个双性恋者,也是罗素的好友。罗素曾经这样评价凯恩斯:“每次和凯恩斯争论时,我都感到将性命捏在手里,而我难得有几回感到自己不像个笨蛋。”当凯恩斯初识罗素的学生维特根斯坦时,如此评价他:“在下午五点十五分的那班火车里,我见到了上帝……真想能从他的脑瓜里捕获一些东西。” 罗素和凯恩斯介绍维特根斯坦加入剑桥大学的“门徒社”,这是剑桥本科生的秘密团体,只有才华出众的学生才能由成员引荐加入。罗素和凯恩斯早年就读时,也曾是该社团的成员。 当时英国仍然将男同性恋行为列为非法,审判王尔德的阴霾犹在,但门徒社内部的空气相当宽松,可以自由地谈论同性恋议题。不过,维特根斯坦却不适应这种气氛,导师罗素认为他和一位名叫大卫·品森特的学生可能和得来,於是介绍他俩认识。 大卫·品森特的全名是大卫·品森特·休姆,他是著名哲学家大卫·休姆的后代。品森特在音乐和数学方面与维特根斯坦趣味相投,他也很快成为维特根斯坦的初恋情人,两人经常一同出游。维特根斯坦在晚年回忆说,和品森特相处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1927年,罗素发表《婚姻与道德》一书,针对同性恋发表了以下看法:“男同性恋──而非女同性恋──目前在英国被列为非法。要改变这项法律,困难极大,虽然这种改革本身并不会因淫秽而被视为非法。然而,任何人只要花时间对这个问题做一番研究,就能发现这项法律其实是野蛮和无知的迷信所作用的结果,而一旦抱住这种迷信不放,任何理性的理论都不可能得以前进。” 三十年代初,图灵入剑桥就读本科时,曾经上过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课程。五十年代初,图灵因同性恋行为获罪。1954年,图灵自杀。在同一年,英国政府考虑对有关法律进行改革。1957年,《沃尔芬登报告》出台,建议私人空间里的同性性行为不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1958年,英国一些学者成立了“同性恋法律改革协会”(Homosexual Law ReformSociety)。罗素是其中最活跃的支持者。 1968年,英国将男同性恋行为非罪化。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也是同性恋法律改革协会的活跃成员之一。李约瑟本人是异性恋,他对同性恋权益的支持和他的中国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The Imitation Game,模仿游戏》,2014年根据Andrew Hodges所写的传记《艾伦·图灵》(Alan Turing: The Enigma)改编的电影.卷福主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