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布斯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家族管理层亲属关系趋向简单化

 昵称535749 2015-09-09

 

受企业转型与业绩下滑影响, 接班二代备受考验

企业家二代纷纷钟情金融资本

美的、碧桂园与新希望集团占据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前三

家族管理层亲属关系趋向简单化,专业化职业经理人日益重要

榜单:2015福布斯中国上市家族企业Top100

 

2015年9月8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六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成果主体将呈现于《福布斯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白皮书。

在持续六年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每一家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与接班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并从整体上概括出了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的走向。与时代应运而生的,是传统家族企业开始走上制度化、专业化管理的规范道路,而家族传承也与更年轻的一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探寻多样化的继承方式。

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和在港交所上市的内陆民营家族企业。福布斯所认定的家族企业是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归家族所有,以及至少有两名或以上的家族成员在实际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所有权”即企业实际控制权属于某个以血缘、姻亲关系为联结的家族所有;“家族”则强调,对于仅一人控股或无亲属关系的几人(无论是否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股的、且无控股股东的亲属持股或任职的情况,也不将该企业视为属某个家族所有。

福布斯中文版还同时发布了在A股及港交所上市的100家最大中国内陆家族企业。其中居A股和香港上市的内陆最大家族企业前三位的分别是美的集团、碧桂园集团和新希望集团。

福布斯中文版2014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有以下重点发现:

家族管理层趋向关系简单化

从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来看,过去6年不论是内陆或香港上市的家族企业,家族关系都逐渐趋向简单化。在内陆上市的家族企业中的主要亲属关系为夫妻、兄弟、子女、姻亲,今年来出现了夫妻与父子/母子关系逐渐超越了兄弟关系的趋向,在这过程中家族企业内部也在进行平衡家族控股与现在企业制度的不断探索,一方面进一步清理企业内盘根错节的家族成员关系,另一方面任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在保证家族控股的前提下,上市企业内的亲属关系进一步呈现从大家族向小家庭发展的趋势。而香港企业则一直保持着单一亲属关系占主导的简单家族管理模式。

二代忙接班,抓稳权利接力棒

随着建立家族企业的一代创业者普遍进入65岁以上年龄层,企业中的代际交接速度明显加快。在过去的一年中,又有20家上市家族企业完成了权力交接,年轻一代的掌权人从父辈手里接过了企业传承的接力棒,开始了家族财富新一轮的传承与再创造。

掌权二代出生年代分布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33.8%

40.8%

25.4%

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的代际传承通常也意味着接班人进入二次创业的过程,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家族企业的传 承要比初创企业更为复杂。在交接过程中,家族成员的利益纠纷,创业元老的盘根错节以及一二代间经营理念的冲突对立,常常使得经验不足的年轻二代疲于应对; 同时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原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的家族传承与企业转型同时进行的状况,也使得二代的继承之路更加艰难; 此外由一代数十年来建立的人脉资源,在新的时代环境之下更难以悉数交接给下一代。相比之下,第二代入职较早,能够与一代共同完成“再创业”的家族企业,一 定程度上会淡化接班产生的问题。

除此以外,打破仅靠血缘连接的家族传承限制也成为了近年来的显著趋势。尽管子承父业在家 族传承中仍占主流,女婿和儿媳在去年的二代任职的名单里达到了45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继承人选上的限制,增加了企业寻找到更合适的家 族继承人的机会。如新任鄂尔多斯董事长的邵奕龄就是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企业,肩负起推动鄂尔多斯全球化战略的使命。

不同于欧美为数不少的百年家族企业成熟的继承人培养体系,年轻的中国家族企业在继承人的培养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增强二代接班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掌控力,加深二代对家族理念与企业精神的认同与使命感,对于实现中国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族企业业绩下滑,二代接班备受考验

A股上市各类型企业业绩表现对比

类别

企业家数

占比

2012年-2014年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 复合增长率

净利润率   3年平均

ROE          3年平均

ROA           3年平均

国有上市公司

993

35.7%

4.5%

6.7%

7.7%

12.0%

1.9%

民营上市公司

1787

64.3%

12.3%

13.2%

12.6%

13.0%

1.5%

民营上市非家族企业

903

32.5%

14.7%

16.5%

15.1%

14.0%

1.3%

民营上市家族企业

884

31.8%

2.7%

14.1%

7.0%

9.7%

4.7%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中,国有上市企业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滑,其中主营业务收 入复合增长率更是下滑超过50%。尽管民营上市企业此项数据也不如去年,从16.8%跌至13.2%,但其他各项指标基本与去年持平,可见民营企业对于市 场波动的调整性要强于国有上市企业。然而,作为民营经济支柱的家族企业,过去三年的平均指标仍旧没能得到明显的提升,2012-2014三年的各项经营数 据均有小幅下滑,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跌至2.7%,进一步反应出民营家族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不足,且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也首次低于民营上市非家族企业, 较去年下降了三个百分点。这或许与家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侧重金融投资有一定的相关性,导致主营业务盈利降低,在股市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营收受到了直接的冲 击。

A股上市各类型家族企业业绩表现对比

类别

企业家数

占比

2012年-2014年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 复合增长率

净利润率   3年平均

ROE          3年平均

ROA          3年平均

家族第一代任职的企业

773

87.4%

2.3%

11.6%

7.2%

9.7%

4.7%

家族企业第二代接管的企业

111

12.6%

5.2%

10.0%

6.1%

9.4%

4.7%

一二代同时任职的家族企业

486

55.0%

0.4%

9.2%

6.8%

10.1%

5.0%

一二代未同时任职的家族企业

378

42.8%

6.7%

15.8%

7.3%

9.0%

4.2%

由于整体经营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在所有884家上市家族企业中,无论一代或二代掌管的企 业,经营业绩都比去年有所下降。2012-2014年度,完成二代接班的企业达到111家,相较去年同比增长2.7%,可见一二代交接的步伐已经明显加 快。然而我们发现,在市场波动期,二代的能力再次受到挑战,去年的漂亮业绩并没有能够得到保持。其中,二代掌管家族企业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 复合增长率跌幅均超过50%。尽管二代接管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2%)仍旧是一代任职(2.3%)的两倍多,但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却从去年的 33.6%下降至10%。可以推断二代接管企业后主营业务的侧重有所调整,对于股市及经济形势的波动较为敏感。此时,二代的掌控管理能力受到市场的挑战, 应对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对于交接班过程中的家族企业来说,一二代之间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的的差异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年的数据再次证明,一二代同时任职的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远不如一二代未同时任职的家族企业。同时任职的家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也较去年有了大幅下滑,相较之下,未同时任职的家族企业在过去一年的波动中反而提升了1.3%,达到15.8%,在此项指标上可以说是业绩斐然。

再看香港上市的内陆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表现同样堪忧

 

 

2012-2014年

类别

企业家数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总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净利润   3年平均

ROE       3年平均

ROA     3年平均

港股上市内陆家族企业

253

-5.5%

10.1%

10.1%

11.4%

4.3%

港股上市家族第一代任职的企业

231

-6.0%

10.4%

10.3%

11.8%

4.3%

港股上市家族第二代接管的企业

22

2.7%

7.1%

7.2%

7.9%

3.9%

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内陆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以往的出口外向型企 业也因为全球经济的衰退而每况愈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创新的浪潮引领着一大批公司进入新兴市场,这是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大 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内陆家族企业仍然坚守着传统行业,部分虽然尝试着走上了产业变革的道路,但企业在转型阵痛期中的业绩损失无法避免。

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至2014年的三年间,港股上市内陆家族企业总体业绩受经济环境影响出现了明显下滑,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5.5%、总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10.1%;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2、4.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内陆家族第一代任职、第二代接管的企业经营业绩比较中,二代接管的家族企业在总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净利润、ROE及ROA各指标均处于劣势。然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的表现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二代接管的香港上市内陆家族企业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7%;一代任职的家族企业净利润呈现负增长。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在二代接管的香港上市家族企业中,一部分二代选择转型发展,而且在不影响基业或降低传统产业比例的前提下,二代更乐于涉足类金融、现代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包括尝试开展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在内,二代接管为家族企业带来新动力。

 

 

2012-2014年

类别

企业家数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总营业收入复核增长率

净利润   3年平均

ROE       3年平均

ROA     3年平均

港股上市内陆家族企业

253

-5.5%

10.1%

10.1%

11.4%

4.3%

管理者为家族成员的家族企业

169

0.9%

10.6%

8.8%

11.2%

3.8%

管理者为职业经理人的家族企业

84

-9.7%

9.7%

11.2%

11.6%

4.8%

此外,今年我们分别考量了CEO为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给香港上市内陆家族企业经营业绩表现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选择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运营给家族企业带来了相对较差的整体业绩表现,包括总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均不及家族 成员自己管理的企业。相比家族成员,聘用的职业经理人虽然在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方面可能更胜一筹,但无论是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还是企业组织架构的掌控, 他们都不如家族成员看的透彻。此外,作为契约制下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或许更愿意推动企业高速扩张而忽视由此带来的高风险。而作为家族成员,他们更多的还是 追求平稳永续发展,以实现家族企业基业长青。

传承企业VS传承财富

另一个明显趋势是传承以家族财富为核心,投资成为二代们专注领域。一方面受到近年来资本 市场的快钱诱惑,一方面这些企业家二代们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也有海外留学经历,在开阔视野之余,也有接触到海外金融运作的便利条件,而父辈经营的实 业等传统产业与许多二代们的理念并不一致,父辈的压力、复杂的人脉关系与不景气的客观条件也侧面促使越来越多的二代投身资本领域,利用财富的资本,为家族 创造更多的价值。

目前二代进行金融资本投资有几种常见方式。其一是放弃父辈从事的原有产业,将资金转投金融市场,在新的领域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如海鑫钢铁的李兆会,逸飞投资 的天使投资人陈凛都基本结束了原有的家族企业,专注将进行资本运作。另有一些二代成立了独立的投资机构,隔绝投资公司和家族企业间的产权,资金等联系,选 择在介入家族企业前通过资本市场历练自己。如王健林之子王思聪的普思投资和王中军之子王夫也的集结号投资都是独立于父辈经营的家族企业之外的私募机构。还 有一部分二代选择在接管家族企业的同时,成立投资公司作为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如万向集团的鲁伟鼎和新希望集团的刘畅都是这一类型二代的代表。

企业交接新选择:职业经理人的启用

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常常受到来自家族自身的重要影响。家族的繁荣昌盛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同时家族精神的延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品牌的形成。但在现实中,由利益纠纷引起的内部争斗和接班问题导致的反目成仇现象也在不断重复。家族与企业间的关系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平衡家族成员与企业治理间的关系,规避家族内讧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有超过40%的家族企业选择在股权上保持对企业的控制,而在经营权上由职业经理人代为打理的传承模式。

是否聘用职业经理人

总经理为家族成员

总经理为职业经理人

总经理人选未定

40.3%

59.2%

0.5%

 

总经理兼任董事长

家族核心人

其他

85.4%

14.6%

尽管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其优越性,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找到放权和收权之间的平衡点,让职业经理人在充分发挥所长的同时,受到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的问题还尚未解决。而职业经理人带来的道德风险让家族企业对“外人”掌权接班心存疑虑。目前仍有85.4%的公司由家族核心人担 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职,在当下的内陆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中,子承父业仍是主要潮流。即使是在职业经理人制度相对成熟的香港,更多的家族企业也选择了家族成员 进行企业传承。尤其考虑到今年选择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运营给家族企业带来了相对较差的整体业绩表现,家族内部接班在未来几年占比可能会持续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