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国观感之七(2012版-完结篇)

 鸽子飞吧 2015-09-10

归国观感之七(2012版-完结篇)

 

又是多日不曾更新,一方面是比较忙,更主要的是,每天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凯迪猫眼论坛,原因就是关注国内网友针对有关重庆警方击毙悍匪周克华一事发表的各种评论,一周下来,总的感觉是,朝廷及重庆的相关做法的确令人生疑,至少就目前已披露的情况来看,误杀的可能性绝对不能排除。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去凯迪阅读相关分析。

 

言归正传……

 

过去几年,我曾在这里陆陆续续写过一点与国内物价有关的文字,但其实我对国内物价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从来不去菜市场,对菜篮子一无所知。我比较喜欢吃羊肉,每次都是我哥去买,我从来不曾问羊肉价钱。前些时候,听朋友说,现在新疆的羊肉都要五十多元一公斤,那可是产羊的地方,不知道不产羊的江南羊肉价钱如何?应该是更贵了吧?

 

不过上次春节回去时,对国内物价的感性认识应该说是更丰富了一点。某日,我们兄弟俩带母亲去了一趟麦德隆超市,一方面是带母亲看看这类洋超市(我们家附近没有这类超市,离沃尔玛都比较远),二是顺便让母亲随便挑点她老人家喜欢的东西。现在我已经不怎么想得起那次究竟采购了什么东西,只记得略微可算是奢侈品的玩意是一瓶意大利产橄榄油,九十多元,两小包日本食品(饼干类,一盒大致是辞典大小),忘了是一包三十多元还是总共三十多元。另外就是买了几代切片面包,酱油醋之类,没有任何肉类或蔬菜(这些东西老太太总是从附近的农贸市场买),总之是一辆购物车,连个底都不曾盖满。付帐的时候我一看,真有点吃惊,居然要四百好几十元。

 

两三周前,刚好带国内来的朋友去超市买东西(朋友女儿在波士顿郊区念书,他们来美看女儿,顺便旅游),同样大小的购物车,几乎装了满满一车,一百三十美元左右。朋友大叹,怎么会这么便宜?按我在麦德隆的买法,如果也装满一车,肯定要一千甚至一千五才能打住。

 

我当然知道,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食品开销占家庭收入之比)比美国高,但麦德隆的价钱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三口之家,在南昌的这样的二线城市,月入一万是很高的收入了,假设这样的家庭全在麦德隆消费的话,一个月光是吃饭,没有五千恐怕不行,那么恩格尔系数就是0.5了。我知道麦德隆是一个比沃尔玛更贵的超市,所以我才会以月入一万的家庭为例,因为这样的家庭收入在南昌的确不多。波士顿的食物在美国算贵的,而一个三口之家,每周要想消费三百美元的食品还真不容易,最贵的牛肉,不过二十美元一磅,如果节约一点,三口之家每周消费一百元亦足以,加州的食物则更便宜。

 

我家所在的大院外,有两个超市,一个就在大院门口,另外一个亦在千米之内,我有时闲来无事,会去这两个超市瞎逛。这两个超市都是南昌本土超市,属于平民消费级别。记得多年前我也到过这两个超市,当时女儿还在玩芭比娃娃的年龄,我那时也想不出要给女儿买什么玩具,所以打算就买个芭比回去,起码没有黑心棉之忧。可是这两个超市居然没有芭比娃娃,营业员告诉我说,芭比娃娃属于高档玩具,他们不卖。由此可见这两个超市的确属于平民消费级别。

 

既然是到超市闲逛,自然是哪儿人少往哪走,几层楼逛下来,我发现买护肤品货架处人总是比较少,遂在那里稍稍仔细地看了一下,我注意到美国常见的品牌这两个超市都有,价钱可谓惊人,可惜我对这类品牌不熟,只是见着认识,但多半说不出名字,曾想过带个相机拍照,又觉得过于夸张而作罢,唯一一个中英文名能够对上号的是庞氏(Pond’s),很小的一瓶护肤脂,居然卖到七十多元。难怪这地方人少,难怪中国同胞在美国采购时,就跟不要钱一样将货架一扫而光;庞氏品牌,在美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牌子,同样大小的一瓶护肤脂,最多卖到六七美元,也许只要三五元而已。

 

看到这样的差价,我有点后悔过去十年不曾在中国追踪这些美国货的价格变化。大概是从2003年开始,美国政府就一直在说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当时,类似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大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往往从货币购买力的角度,以举例的方式告诉美国人,人民币为何要升值。那时,美国报刊常举的例子是麦当劳:在美国一个巨无霸套餐是55,在中国是三十元,由此可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可能是8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的8.371,已经升到了现在的大约6.51(具体我不曾去查,应该差不多,我猜)。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一个明显的好处是中国人消费外国品牌的能力会增强。可是,人民币升值果然有助于同胞在国内消费外国商品吗?我真有点怀疑,因为如果只从购买外国品牌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购买力,那么现在的汇率不应是61,而应是10:1!也就是说,人民币对美元应该大幅贬值才对!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有关税的缘故,我对此深表怀疑,因为世贸成员国彼此进口日常消费品时,任何一方都不能加税。

 

当然,真正影响汇率的因素绝不仅仅是货币之间购买力的比较,双边贸易是否平衡,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一般说来,当双边贸易失衡时,顺差一方货币必然要升值。各位显然都知道,中美贸易中,中方顺差巨大,这就是说,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可你从外国品牌在国内的售价来看,人民币的购买力似乎并不见得有什么提高,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购买力不曾按比例地随着汇率升高而升高。

 

简言之,就是人民币一方面对美元升值,而购买美国商品的能力却在下降。这实在不是通常经济理论所能解释的奇怪现象。每每想到这点,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便实在不敢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