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理解‘顺则生,逆则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幸运草wrh 2015-09-10

 

由于中国古代的语言表达用字精炼,故而,常容易造成受众理解上的困难;而中国修道者的语言表达,更因为不愿意轻传道术而常用隐语,或只说一些纲领性的语言,以待真正有悟性及缘分的人领悟。其实,所有的正确表达及其理解,都需要建立在相应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表达者”与“受众”要有一定的共同的认识及实践的基础才能构成理解。和没吃过  “火龙果”的人讲“火龙果”的滋味,即使借助于对类似感觉的描述,那是没办法构成真正理解的。关于“表达”和“理解”的更多阐述,可参见《原因与结果》的“认识”、“实践”等章节。

 

我的这个解答,向读者们提供了通过世界辩证法来理解中国道家及传统文化的途径。

 

据说,这句话最早出自吕洞宾先生,吕洞宾先生是中国唐代颇有成就的修道者。吕先生的这句话——用现在流行的哲学语言来表达——就是对中国古代流行养生之道的辩证否定地表达;事实上从世界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吕先生这句话的表达和中国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1]上所说的:“顺则生,逆则死。”的表达一点都不矛盾,而是对此的拓广与升华

 

这句话在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中是很有名的,但错误地理解这句话,从而采取了违反人的正常生理机制的行为,就会影响人的健康,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也是如何正确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例子。正确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正确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中华传统文化升华、融入世界文化正确发展大道、获得不断进步的必需!

 

“颠倒”就是“颠倒”;“颠倒”再“颠倒”就是“不颠倒”;“阴阳颠倒颠”就是否定之否定,就是辩证法。或者说:“颠”就是“倒”,“倒”就是“颠”;“颠倒颠”,就是“颠”,然后再“颠”,然后再“颠”;或者“倒”,然后再“倒”,然后再“倒”;当然,此处的“颠”或“倒”也可以说成是“否定”于是,“颠倒颠”也就可以说成是:“否定”,然后再“否定”然后再“否定”,仍然是在指现代人所说的“辩证法”。而“逆”就是“反”、就是“颠倒”,“逆则仙”就是“反”才能成“神仙”;怎么样“反”呢?“全在阴阳颠倒颠”,也就是:全在对阴阳的颠倒颠,也就是:全在(正确地运用)辩证法。

 

简单的例子,如:一般情况下,你站立的时间长了,就需要活动活动,进入非站立的形式;你坐的时间久了,就需要采取非坐的身心形式;你清醒的时间久了,就需要一定的睡眠;你头在身体上方的时间久了,就需要平躺或头朝下(如“做倒立”等)等非“头在身体上方”的身心形式的对立统一,才有益于健康;人积极久了,也需要一定的休息,而后再积极进取,如此循环着进步;人做了很长时间的数学问题的思考,也需要做一些与数学问题反差较大的非数学问题的思考(如艺术活动或行为等),来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工作平衡,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工作需要兴奋与抑制相平衡才有利于健康地发展等,这都已为人类近现代的脑及神经科学的研究所证实;而任何问题的证明,也都需要一下反证的辅助;正确的思维也都需要一定地循环进步地反思包括:不要只停留在一次反思之后,要反思、再反思、反反思、反反反思、反反反反思、……并辅以相应地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至再解决问题、再认识及再实践,及至无限地发展;认识和实践也是需要不断地辩证否定、循环进步的;等等;但所有的辩证地否定都应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也不能胡来,必须要对照正确的目的,正确进行!也就是:要在正确的目的下,谨慎地思考,有价值及意义地、有必要地——尝试或推进自己的相对有些不自然地探索行为!人的不自然的方向,是在指人的非自然的方向,包括与“自然”之间的一定角度的异向、反向等思考及探索行为,但这并不是在指人在整体的综合上的绝对地或完全地“不自然”或“非自然”,人仍然是需要良好地、辩证地自然或非自然,超过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身心进步发展的自然与非自然的各自的限度,人就会陷入一个不良地发展状态;其实,人的思考及行为中必要有一些不自然的探索,并于人的自然思考及行为相对立统一,以实现人的自然与不自然的良好地对立统一地进步发展。本段主要举了人的辩证发展的例子,其实,集体、社会及人类的辩证发展也在基本上类似于此,人类集体对其中个体的管理也基本上类似于人对自己的身心的管理!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2]——“反”就是“道”的运动,没有过于强求的表现才是“道”的运用表现(这是一般的“道”的运用表现,特殊的,在人摸索“道”的运用的时候,在人从事某项实践的初级阶段,等情况下,往往都会有些不顺手及强求表现,这也是“道”的一种表现。),或:没有累赘之力的、同于“道”的“无为”状态,才是“道”在“人为”中的运用状态。


“世界辩证法”有利于指导人对各种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进步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