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鸡配啤酒、蛋糕配奶茶,还有巧克力、冰淇淋等……这些食物正在逐渐成为大家休闲时的必备“伴侣”,可是,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造反式脂肪。 那么,什么是人造反式脂肪?它对健康到底会有什么危害?今后还能不能放心享用这些美食? 《超级专家号》带你一探究竟。 人造反式脂肪,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认识人造反式脂肪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反式脂肪,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反式脂肪酸”。 在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而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其问世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一度被认为是工业时代一项突破性的发明。 因其与天然的反式脂肪相比价格低廉,且同样具有增加酥脆感和延长保质期等优点,所以被广泛使用。 然而,前面所提到的炸鸡、蛋糕、奶茶、巧克力、冰淇淋只能算是含人造反式脂肪食物中的冰山一角。 常吃的这些食物中都有人造反式脂肪 一是奶油奶茶类 如奶油蛋糕、奶茶、巧克力、冰淇淋,还有很多人在做减肥沙拉时常会用到的沙拉酱等; 二是油炸类,包括炸鸡、薯条、薯片之类的洋快餐,还有很多人加班时常吃的酸爽方便面等; 第三就是烘烤类,像饼干、泡芙、蛋黄派等。 多吃人造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过量摄入人造反式脂肪可能会增加肥胖风险、降低记忆力、增加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影响证据最为明确。 有研究表明,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 人造反式脂肪,你得分清 随着人们对反式脂肪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商家不会刻意在食物上直接标注出反式脂肪。 不过当你看到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黄奶油、酥皮油、麦淇淋等名称时,就要警惕,这些实际上都是反式脂肪的“别名”。 而且,2013年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但如果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时,可以标示为“0”,所以千万不要一看到“0”,就以为该食物不含反式脂肪。 最后还要提醒大伙的是,烹饪加工也会使食用油产生反式脂肪,所以家里做菜时有必要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烹饪方法,做饭时少用煎炸,多用蒸煮,减少油脂的反复使用。 反式脂肪存在于很多食物之中,咱们真得擦亮眼睛!赶紧点个大拇指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