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

 芝润斋 2015-09-11
    

一、宋代官窑瓷器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在从多的宋代官窑瓷器中,贯耳瓶是出现频率较多的器型,不仅宋代的官窑器有贯耳瓶,宋代五大名窑的其他窑口也有这类器型,其影响所及,直到清代,都有仿制的贯耳瓶出现。

不同时代的贯耳瓶,他们在外形上虽然形似,但其内在气质却有完全的不同。

在各大博物馆展出的宋代瓷器中,都可以看到贯耳瓶的身影(图1是北京故宫收藏的宋官窑贯耳瓶,图2是台湾故宫收藏的宋官窑贯耳瓶)。

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 - 西高弟里 - 西高弟里博客

 

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 - 西高弟里 - 西高弟里博客

 这两件贯耳瓶,其基本造型都是敞口、粗颈、扁腹、高圈足,颈两侧有筒形耳,虽然在器型上略有不同,但都显得古朴庄重。即使室南渡后烧制的官窑贯耳瓶,其基本形状还保留着这种皇室特有的庄重(图3南宋官窑贯耳瓶)。

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 - 西高弟里 - 西高弟里博客

 论者都把这种贯耳瓶称之为仿青铜壶的式样,以示其为文化传承的产物。这种贯耳瓶器型的传承历史和文化内蕴仅仅如此吗?

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1]。把宋代贯耳瓶的烧制者比作诗人,他们创作的贯耳瓶形象究竟要告诉历史什么呢?

我们想强调的是,宋代官窑瓷器的造型艺术本身恰恰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精华的历史积淀,这种积淀不是从青铜器开始,它有着更漫长的历史源远。这种以干净利落的线条勾勒出的厚重丰润的体态,早从石器时代开始的陶瓷艺术中就已经得到证实,它的重现是在宋代丰腴的文化土壤中的一次再生,看一看图4这件陶器,

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 - 西高弟里 - 西高弟里博客

 如果不是在嘉兴博物馆的展柜中注明这是一件良渚文化的陶器,谁都可能认为这是一件有宋一代的陶器。这不是器型的巧合,而是文化因子的传承。只有宋代的文化土壤才能孕育这种看似巧合实为传承的文化现象。宋代的贯耳瓶,以无形的线条映衬厚重的丰润,它所要再现的不仅仅是人类童年的稚拙,而是中国文化成年的富态,这种富态是以宋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为基础的。数千年的传承所积淀的不在于外形的相似,而是器型的内涵。这种内涵无论是清代的刻意和现代仿品的滥情,都是难以达到的境界,从这点上来说,读懂宋代官窑瓷器所积淀的历史,就能读懂宋代官窑瓷器的真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