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话保护为什么力不从心--金汕博客

 LuXin4164 2015-09-11


老北京话保护为什么力不从心

老北京话保护为什么力不从心

老北京话保护为什么力不从心

几年前就有过一个引人注目的争议在诸多媒体刊出,那就是北京方言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妥当。在这之前,也有几个地方在酝酿申请这样的遗产。反对者提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四个标准,其中之一必须是濒危的。因为语言是活在人类口头上的,如果失去了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语言就失去了活力,方言死去很正常,北京方言随着社会发展总有死去的,总有变迁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要申遗。况且,北京方言并没有死,还不是遗产。只要你到北京一些大杂院和上了年纪的群体中,你会感到北京方言并不濒危,现在正宗的北京话远远没有死,它们还活在北京城里。赞成申遗者认为,北京方言源远流长,在如今的现代生活中,很多北京老话已经被北京人淡忘了。当今的北京年轻人也许父辈甚至祖辈都在北京,但有几个会地道的北京方言?若把这些逐渐消失的北京土话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利于集中一批人来从事北京方言的保护工作,如果只靠民间的个人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最终是否申遗或者申遗能否成功也许并不很重要,方言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承载者,北京话能够长时间地被人们津津乐道,已经说明做为一个地域性语言的魅力。

但是,人们也无奈地感到,无论专家如何提倡保护,还是地方进行怎样的抢救措施,对于方言的保护延续,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方言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在缩减。道理很简单,我们处在一个一切都被简化、被通用的时代,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不要说今天这样的地球村状态,就是中国古代,早就有民族的共同语,就有古代当时的普通话。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方言,更不要说有不同的民族,彼此间交流需要听得懂,比如孔夫子的弟子三千,来自五湖四海,如果没有一个大家能听懂的教学语言,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孔子是鲁国人,话并不好懂。他当年是用雅言说的,《论语》里就说过,孔夫子是:《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雅言就是古代的官话。

那么,让今天的年轻人要延续一个方言的世界,是多么勉为其难。他们从踏进小学校门就被规定不能讲方言,他们听老师的讲课,他们接触的广播、电视、电影、歌曲,他们的上网等娱乐方式,他们哪怕偶尔离开故土,这一切都要远离方言。方言在主流场合的寿终正寝,也许是一个无法抗拒的潮流。就拿北京方言来说,是公认的优美的方言,但是北京的年轻人哪怕祖父辈就是老北京,他们还有几个在讲京片子呢?有多少北京年轻人能听懂得活(工作完了)、得人儿(惹人喜欢)、回脖儿(改变主张)、奶膀子(乳头之外四周凸起的部分)、搜老营儿(搜刮全部财产、财务)、半彪子(缺心眼儿)、扳大闸(撬锁偷盗)这样的老北京话呢?

也许我们会慨叹,京味儿的逐渐消失比其它地方更迅速,我们走到大江南北,总感到人家的方言毕竟存在,尤其一些偏僻的穷乡僻壤,方言依然占主导地位。我们会感到,城市越现代化、城市规模越大,国内国际交往越多,方言受到的冲击越大。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在另一座中国的超级城市上海存在。外地人到上海,总对他们叽里呱啦、如读天书的上海话感到费解,并感到上海话在这个城市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真正的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的语言专家才更有发言权。他们道出,在上海虽然有千万以上的人在说上海话,而实际上,使用上海话的范围越来越窄。任何来自书面或者媒体的信息,都要用普通话表达。上海话只能用在几乎没有文化层次的吃饭、睡觉之类日常生活狭小的范围内。他们甚至认为,上海话正在走向名存实亡的不归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上海方言的词汇贫乏。上海话中有特色的、而在普通话中没有的单音动词,其中有74个词在现今大学生一代中几乎全部消失无人理睬了。记得三年前我随中超公司去考察体育场,时任上海申鑫主教练的朱炯说:我儿子已经不会讲上海话了,我们和他交流只能用普通话。多年来努力推广普通话的确把几千年来形成的方言冲击的七零八落,记得我还是小孩子去上海的时候,商店柜台上都贴着提示:“同志,请您讲普通话”,几十年过去,普通话的确占据了统治地位。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四川话、闽南话、粤语以及其他几乎每一个应用方言的环境。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同一个国家同一种文字却常常互相听不懂,那的确阻碍了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像老京片子、沪语可以收集保留,如同今天的昆曲,但方言在大城市被弱化甚至消失是迟早的事。

(本文摘自我的《当代北京语言史话》一书,本书得到著名语言学家张伯江的帮助与审定)

老北京话保护为什么力不从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