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交流的?

 dongchang 2022-08-08 发布于河北

01

普通话名称变迁

普通话名称变迁:雅言-通语-正音-雅音-官话-国语。其实古代不是没有“普通话”,只是人家不那么叫而已。

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雅音)”。一听这么高端、大气的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每天闲来无事、饮酒论道的贵族雅士们发明出来的。

没错,据说早在先秦时,从山东的齐国到西北的秦国,各诸侯国的贵族都要学习这种贵族之间专用的交流语言“雅言”。《论语·述而第七》里说:“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

孔子当时周游列国,弟子三千,来自全国不同各地,语言不通,如何讲学?答案就在这里——雅言授课。

随着秦统一中原,推行“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各地虽然还说着不同方言,但却书写着同样的文字,中华文化在文字传承方面也算是稳定下来了。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宣讲“雅言”

到了秦汉时期,多称“通语”,隋唐时期多称为“汉音”。至宋元时期,则称为“正音”“雅音”。一直到了明朝才叫做“官话”,并且沿用至清末。

02

朝廷设在哪里“普通话”就在哪里

根据方言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影响最广泛的应属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到了汉族总人口的73%,像我们平时在影视作品中接触最多的东北话、陕西话、河南话,山东话……都是属于官话方言中又按照地域所划分的不同支系,朝廷设在哪里、皇帝讲哪种方言,那种方言就成了“官话”。

中国古代的都城,周秦汉唐主要是在长安(西安),东汉魏晋迁到洛阳,所以,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方言便成了通行全国的语言。

‍‍‍‍‍‍‍‍‍‍‍‍‍‍‍‍

东晋南朝迁都建康(南京),大量北方人移居江南,不仅把宁波,镇江一带的方言改造成为属于北方话系统的官话,而且洛阳方言也成为当时朝廷上的工作语言,南方士人入朝为官无不争相学之。

河南方言对官话的影响极其深刻,直至后来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后,京剧的道白仍用中州韵而不用北京话,只有丑角才讲京片子,即北京方言。

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大批官员和士兵涌入杭州,把杭州话改造成为一种以吴语腔说北方话的特殊的方言,使杭州成为吴语区中的一个官话岛。

元明清三代都以北京为都城,于是北京话又成为当官必须通晓的语言,以至于现在我们的普通话也成为既不同于河南话、又不同于北京话,而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的一种语言。

03

最终的普通话

雍正六年(1728),雍正皇帝终于发飙了。

自从登基后,雍正就一直对南方人不会说“官话”(北京话)感到很烦,搞得他听都听不懂,在雍正看来,南方人尤其是以福建人、广东人为首,每次上朝奏对的时候,都鸡同鸭讲一样,于是,雍正决定先拿福建人和广东人开刀。

1728年,雍正正式下令,要求以八年为期,在福建和广东设立“正音书院”推行官话,并且规定,如果八年后福建人和广东人还学不会官话(北京话),那么到时福建和广东的童生、监生、贡生和秀才、举人,将一律禁止参考科举考试。

作为封建时代实现社会阶层晋升的最主要途径,立马将两省的官员和学子们吓了个半死,雍正谕旨下发后一年多,仅仅广东省内就成立了2000多所专门教导官话(北京话)的正音社学。

在雍正的推动下,此后一直到晚清时期,以满族式汉语为基调、融合了南北两系官话的北京话流行度越来越高。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官话作为通用语的江湖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