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林州石碾的记忆

 博物洽闻 2015-09-11

    石碾

  在我市的乡村,石碾曾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活工具,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如今,绝大多数石碾被淹没在岁月的长河,并渐渐没了影踪。只有在闲暇时,曾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会把它想起,像看到一件陈年爱物一样在记忆中细细摩挲。

  石碾由碾台(也叫碾盘)、碾砣(也叫碾磙子)、碾架、碾棍等组成。碾台中心设有一根铁制的竖轴,竖轴连着碾架,架中装着碾磙子。碾台和碾砣在我们这里大都是用太行山上特有的红色石头凿成的,表面上有排列整齐的流线型凸起。

  石碾是用来对收获的粮食进行破碎去壳或碾碎成面儿的。一个村差不多平均三五户就有一盘石碾,大家共同使用。

  每年秋后到来年腊月,是石碾最繁忙的时节,村里人称这一活动叫套碾。纯朴的村民每到这时会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依次排好顺序,轮到了谁家,先前的这一家就会提前招呼他家一声。记得那时候,村里套碾大多时候是用牲口来拉碾的,偶尔也会用人力来推。用牲口拉碾时,要先把牲口的眼睛蒙上,一来防止牲口偷吃粮食(大人这么说),二来可能是怕牲口转来转去转得头发晕(这是小时候我的认识)。每每轮到谁家套碾,这家的人,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会推着粮食,端着簸箕,拿着笤帚赶到石碾那儿去。每年春节临近,更是套碾的高峰,套碾的人从天刚蒙蒙亮一直忙到深夜。

  套碾是项比较复杂的活儿,村里的人常会两三户人家合伙作业,且各有分工:有人负责看管牲口(或几人用力推着碾转)。有人负责扫碾,就是为了使粮食碾均匀,用小棍不停地在碾盘上翻动;为了使粮食不散落到地上,还要用笤帚从周围不停地向中间扫。扫碾是门技术活儿,大都由家庭主妇来负责,会扫的粮食摊得匀,还能在碾盘上扫出各种花样,又省劲又省时还好看。技术差的往往把粮食扫得一堆一堆的,厚薄不均,费时又费力。

  当时在农村,几乎所有收获的粮食都可以用碾来碾,像谷子去壳成小米、玉米碾成玉米糁,甚至晒干的红薯片也可以碾成面儿……当然,这中间需要把碾过的粮食用簸箕扇,用箩筛,才可以把壳去掉或把面儿筛下来。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石碾已不是乡亲们加工粮食的惟一工具,村里也有加工厂,但乡亲们在农闲时节更喜欢用石碾碾粮食。因为加工厂是论斤收费的,虽然不过几角几分的,但省一分是一分,而力气是用不完的——这是纯朴、厚道的乡亲们的认识。

  从什么时候石碾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圈?可能是村里的私人加工厂兴盛起来后的事。而现在,村里的私人加工厂也已不复存在了,乡亲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已由我小时候的小米、玉米、红薯……变成了大米、白面,吃完了或买或换,省心省劲。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曾经转动了数千年的石碾,从繁忙到清闲,再到被冷落一隅,直到退出历史舞台。也许多年后,恐怕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找不到它的踪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