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优恪评级
优恪评级说明
优恪网将产品分为A+(卓越)、A(优)、B(良)、C(中)、D(差)、D-(警示)6个等级。一方面,产品缺陷的数量决定评级:缺陷越多,评级越低;另一方面,缺陷的严重性也影响评级。如果一个产品违反了法律条款,危害消费者健康而不应该在市面上销售,我们会将其直接评为D-(警示)。
优恪评级释义
![]() 卓越 ![]() 优 ![]() 良 ![]() 中 ![]() 差 ![]() 警示 优恪评级
![]() Chapter2. 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 送检常温奶在成分具体评分上表现都不错:12款产品获得A+(卓越),只有1款产品为C(中)。但总评会考虑产品是否有其他缺陷,例如大部分奶牛饲料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未检出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值得庆幸的是,三聚氰胺、抗生素残留、危害健康或数量偏高的微生物、亚硝酸盐、可能通过饲料进入牛奶的农药残留等,在此次检测中都未检出。 13款产品中仅两款产品检出了痕量三氯甲烷,它是一种含氯的可致癌消毒剂残留物。 此外,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被污染的环境进入牛奶,因此我们对3款送检牛奶进行了环境污染物的抽检,包括二恶英、呋喃和可致癌物多氯联苯(PCB)。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并未检出这些物质或仅检出痕量。 德运纯牛奶脂肪含量低于标注、检出BAC 澳大利亚的德运纯牛奶因两方面问题而在成分具体评分中获C(中)。一方面,它是唯一一款因为脂肪含量低于标注含量被降1级的产品;另一方面,实验室在该产品中检出了季铵盐化合物苯扎氯铵(BAC)。苯扎氯铵因具有防霉抗菌特性,而常被用作机器消毒剂。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指出,目前德国食品中出现的BAC成分不太可能导致慢性或急性健康风险,但此类化合物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影响尚存争议。 因此,欧盟规定食品中的BAC不能超过0.1mg/kg,该规定于2014年11月中旬起生效。 澳大利亚德运牛奶中的BAC含量已达到该限值的50%以上,同时,其他受检产品也证明了产品中可以完全不残留BAC,因此优恪网(okoer.com)对此进行了降2级处理。 饲料问题成重要扣分项 欧洲多家权威机构的研究都表明,与人工草料、玉米/玉米穗轴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喂养的奶牛所产的牛奶相比,天然草料喂养的奶牛所产的奶中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如ω-3脂肪酸)。 送检的13款产品中,8款ω-3脂肪酸含量“低”,即每100克脂肪中ω-3脂肪酸含量少于0.8克。这可能是由于奶牛天然草料喂养较少,吃玉米/玉米穗轴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更多,且圈养时间大于放牧时间所致。 13款产品中的7款都通过外包装上精心设计的图片或文字,让消费者很容易产生“所喝的牛奶是放牧或天然饲养的奶牛所产”的联想。 精饲料中的大豆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目前很多大豆都采用转基因技术种植,所以我们估计很多农场都采用了转基因大豆进行喂养。在德国,消费者和环保人士对转基因技术持质疑态度,并坚决拒绝此类产品。因此我们想从牛奶厂商了解,他们是否要求奶农采用非转基因饲料进行喂养,但只有3家厂商提供了相应证据。 中国进口牛奶价格是原产国价格的3倍 此外,产品价格也是我们所关心的。 购买同类产品,中国消费者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2015年8月初,德国超市里1升常温奶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4元,而我们送检的产品每升平均采购价格高达14元左右,是德国价格的3倍有余。除去进口关税,仍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而其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测试
采购
我们通过线上电商销量和线下超市实地调查,选出了13款畅销进口国际品牌常温奶产品,大部分产品来自澳大利亚、德国、瑞士、丹麦和波兰等国家。所有送检产品均采购于大型连锁超市及大型电商自营渠道。
样品采购由优恪员工在北京完成。我们不接受厂商送检的产品,这样可以保证送检产品不受厂商控制。同时,优恪自主决定送检何种产品。厂商既不能阻止我们送检其产品,也不能促使我们根据其意愿送检他们的产品。
因为在公布测试结果时经常会指出其产品的问题,出于公平目的,我们会事先给厂商对测试结果发表意见的机会。只有当我们告知厂商其产品的测试结果时,厂商才会知道我们送检了他们的产品。
采购时间
2015年4-5月
值得关注的成分
我们检测产品的卫生状况和清洁杀菌剂残留情况:因为使用含氯清洁剂,可能导致产品含有三氯甲烷;如果检出苯扎氯铵,则意味着使用了季铵盐消毒剂。同时,我们也抽检了二恶英、呋喃、亚硝酸盐、抗生素、农药残留和三聚氰胺等重要指标。
其他缺陷
我们通过牛奶中的ω-3脂肪酸含量来判断奶牛所食用的天然饲料多少。除此之外,我们还请求厂商提供未使用转基因饲料的证明。
检测方法
· 菌落总数(有氧培养):外包装完好的产品于30°C恒温放置15天以上,根据德国食品与饲料法(LFGB§6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 ASU L 01.00-5“牛奶及奶制品菌群总数测定法”在 30°C条件下培养并测定:将一定量的试样(未稀释以及按10倍递增稀释)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并加入平板计数脱脂乳琼脂培养基,在 30°C下培养72h,计数各平板菌落数并换算为以 CFU/ml 为单位的菌落总数。 · 脂肪含量:根据德国食品与饲料法(LFGB§6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 ASU L 01.00-9“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 重量法”(为推荐方法,对应 DIN EN ISO 1211标准,采用罗兹-哥特里法/R?se-Gottlieb-Method)。 · 易挥发氯代烃及三氯甲烷:根据德国食品与饲料法(LFGB§64)推荐官方分析方法ASU L 01.00-35“牛奶中低沸点卤代烃的测定”。 · 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系列脂肪酸、ω-6系列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根据德国油脂科学学会(DGF)标准DGF C-VI 10 及 DGF C-VI 11 d(89)“气相色谱分析法: 脂肪酸及其组成的检测”进行检测。 · 三聚氰胺/三聚氰酸:根据美国FDA LIB No. 4421 mod. 进行检测:试样加水后与同位素标记标样混合,加入提取剂乙腈/水混合物(1:1)进行提取,提取液进行高速离心处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进行分析,定量时以同位素标记标样修正。 · 黄曲霉毒素M1:根据DIN EN ISO 14501:1999 检测。 · 亚硝酸盐:试样加入热水并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以及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磺胺和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混合物,使其显粉红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在540 nm 波长下测其吸光度,进行比较后计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 农药残留:经萃取净化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S/MS)进行检测。 · 氯霉素:直接竞争ELISA 方法(cdELISA)。 · 季铵盐化合物:使用内标法,在酸性介质中萃取,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LC-MS/MS)进行检测。 · 抗生素残留/戴尔沃检测(Delvotest SP):使用微生物检测法-戴尔沃检测试剂盒(DELVO SP NT),利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培养后的产出物引起指示剂变色以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抗生素。 · 二恶英类物质、呋喃类物质、类二恶英样多氯联苯、非二恶英样多氯联苯:根据欧盟委员会条例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No 589/2014(食品类)、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709/2014 (饲料类)、由德国联邦环保署委托德国 Eurofins GfA Lab Service GmbH 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GLS DF 100(二恶英和二恶英类化合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总则)以及高分辨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HRMS/GC-MS/MS)进行检测。 · 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物:X射线荧光光谱仪。
我们的评分标准
如果一款产品没有缺陷或仅有无关紧要的缺陷,就可以获得最高评级A+(卓越)。缺陷越多、越严重,评级越低。
成分具体评分
以下项,降2级: 苯扎氯铵(BAC)含量“偏高”,介于欧盟规定限值0.1 mg/kg的50%至100%之间(COMMISSION REGULATION (EU)No 1119/2014)。
以下项,降1级: 检出的脂肪含量低于宣称的脂肪含量0.03%以上。
其他缺陷具体评分
以下每项,降2级: a) ω-3脂肪酸含量“低”,即每100克脂肪中含量低于0.8克——意味着天然草料饲料所占比重较小。 b) 未提供与奶农签订使用非转基因饲料协议的证明。
以下项,降1级: ω-3脂肪酸含量低于含0.8克/100克脂肪的产品,其包装上出现的图片或文字会让消费者认为该牛奶为天然放牧养殖的奶牛所产。 总评构成 总评主要参考成分具体评分。其他缺陷具体评分为B(良)或C(中),总评在成分具体评分基础上降1级,其他缺陷具体评分为D(差)或D-(警示),总评在成分具体评分基础上降2级。
![]() ![]() ![]() 特别说明:
1) 表格中厂商一栏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投资公司、生产商、委托方、被委托方、代理商、经销商、进口商等机构。 2) 以上表格按评级高低排名,同级别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3) 所有测试均在德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检测机构完成。 4) 不含/未检出=低于所使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痕量=高于定量限但低于扣分限。 5) 报告中所有信息和数据截止至2015年9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