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卷命题特点: 1、命题结构稳定,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从试题总体来看,知识覆盖全面,重点突出,“三角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六大板块依旧是考察重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难”、“怪”题型,如“构造函数”的思想,“点差法”和“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最值问题,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在考前反复训练的内容。 2、稳中有变,力求创新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保持了以往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但同时稳中求变。试卷中有一些创新型试题,如文理科数学中的第19题打破常规,以“截面问题”为载体考查了“空间平行”,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具有一定的选拔性,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此外,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在增加计算量和阅读量的同时,降低了压轴题的难度,但因计算量加大,也会影响考生解答压轴题的时间。 3、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考察 例如理科试题第20题的第Ⅰ问(文科试题第20题的第Ⅱ问),考查的是一个常见结论的推导和证明;再如文理23题考查的是极坐标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对极坐标公式的机械记忆,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文理科试题差别较大 文理科试题除了第3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和选修题以外,其余试题均不一样或不完全一样,文理科命题差别较大,理科选择题命题新颖,考查了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析几何运算量增大,但压轴题考点常规,考生更容易解决问题。文科难度平稳,注重对考试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容易得分。 5、题目中设置陷阱,需要考生认真审题 如文理第3题中要求选不正确的选项,第6题中要求几何体截去部分与剩余部分体积之比,理科第12题中f’(x)是奇函数f(x)的导函数,不要理解为f’(x)是奇函数,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认真审题。 6、命题体现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如文理科第3题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背景设置,题目有环保色彩;再如文理科第8题涉及到“更相减损术”,虽难度不大,但润物无声地渗透了数学文化,构思巧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