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17日,TV版《奥特曼》第一次在日本TBS电台播放,不仅仅是日本孩童,也吸引了很多成年人的注意。之后奥特曼于1993年引进中国大陆,在上海电视台播放,同样获得超高反响。对于昭和时期成长的儿童或者少年,奥特曼的剧情感和世界观,都让他们着迷而且难以忘怀,奥特曼甚至称得上是一代人的英雄梦想。 奥特曼的日语原文是“ウルトラマン”,英文写作“ultraman”,其中“ultra”一词的英文本意是“过度的”“极端的”“超过的”之意,与“super”相近,因此“ultraman”的意思是超人。 初期奥特曼系列的魅力所在 而使其成为影像留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心中的,便是被称作“日本特摄之神”的圆谷英二。圆谷英二本来的理想是从事飞机制造相关行业,后因学校倒闭,他转行进入动画界。他喜欢1933年的美国电影《金刚》,并开始对电影技术产生兴趣,立志做出属于自己的电影。 此外,怪兽哥斯拉系列,也出自圆谷英二之手,1954年电影《哥斯拉》在美国上映,大获好评,这一系列的电影也成为最长寿的作品之一。 圆谷英二 特摄是特殊摄影技术的简称,也称为SFX,同时也指利用这种技术制作的电影或者电视节目。奥特曼便是圆谷英二的“特摄”作品,由专人穿著道具服装打扮成超人或怪兽。 因为“特撮”一词是和制汉语,所以一般认为特摄是日本的专有产物,特摄片确实出自日本,日本的特摄剧集和电影对ACG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日本,由于使用了特摄手法的电影知名度非常高,因此特摄甚至成为了一类电影的代名词。 说起特摄,好像只会想起哥斯拉和奥特曼,面向孩子电影,好像并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在CG成为主流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耗资巨大的特摄技术具有特殊的地位。 虽然重叠胶卷,利用远近法或微缩景观,制造视觉上的偏差,当时,一边参考着好莱坞与欧洲的实验技术,大家都在竞争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创造出真实地效果。在奥特曼系列的拍摄中,圆谷英二带领下的圆谷公司用实验性手法,一次次地推出世人惊艳的高质量作品。这种华丽的视觉呈现,需要背后十分缜密的设定和极具故事性的情节来配合。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关于战争是非对错、社会公害问题、自然环境危机,以及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外部世界的恐惧与憧憬,都反映在了奥特曼的主题中。甚至出现了主人公早田为了挽回性命而与外星人共生这种相当刺激的主题。创作初期,奥特曼的故事涉及许多社会问题,甚至有几部作品由于话题敏感未能公开。可以说,不仅仅是特摄,奥特曼系列的诞生背景也是支撑其人气的关键。 奥特Q中怪兽和外星人出现了,奥特曼却没有出现。想来,在没有奥特曼的时候出现怪兽的设定,这样的逆向展开的故事反而更加有趣。 在奥特曼没有出现的奥特曼系列中,奥特Q、外星人、怪人、地底人、怪兽围绕人类引起一系列事件的模式为基础构成,在没有正义的而主人公的情况下,故事情节的走向更加精巧。 奥特曼系列的历史 特摄之神 圆谷英二到奥特Q 圆谷英二的本家是出售发酵产品的麹屋,小时候他曾去看过飞机的公开飞行,深受感动,并对塑料飞机模型和飞机的构造产生了浓厚兴趣。圆谷英二曾在东京的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并且没有放弃成为驾驶员的梦想,后进入日本飞机学校学习。但是在他16岁时,学校由于帝都访问飞行失败,唯一的一家飞机坠落,教官玉井清太郎的也因此去世,学校废校,圆谷英二的飞行梦想也就此破灭,只能退学。 之后他进入电影界,而那时的电影界,大家都很害怕搭乘飞机进行航拍,但圆古却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为了空中摄影师。1921年,20岁圆谷英二去服了兵役,当时发生关东大地震,各制作公司都往京都迁移,他随公司去了京都。 作为摄影师工作的圆谷英二,一直在进行着摄影新技法的实验,并一跃成为知名摄影师。在画面中以圆形淡出、淡入等电影技法最初都是圆谷开始的。用小模型的合成与烟雾引入电影中,一步步实验着“圆谷模型”。每日实验经费加上犒赏合作者的花销,使得圆谷英二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捉襟见肘。 1933年,美国电影《金刚》上映,这部电影让圆谷英二十分震撼,他找来电影,逐帧分析了这部电影,自己制作了使用吊车的空中摄像装备,并且获得了成功拍摄。圆谷英二发明了不少实验性拍摄方式,尽管与发行公司摩擦不断,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战争期间,受日本和德国的委托,拍摄了不少战斗机等武器的影像,在战后世界性德特殊摄影浪潮中,一跃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摄影师。但是也由于这些战争相关的影像也被东宝公司革职。辗转了几家电影制作公司的圆谷英二,成为自由摄影师。后来他回到了东宝,并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哥斯拉》。这一年,圆谷英二已经53岁。 随后,以“哥斯拉”续集的《哥斯拉的反击》为开端,《兽人罗克哈特》《地球防卫军》《宇宙大战》《世界大战》《金刚对战哥斯拉》等怪兽、科幻类的电影,都有圆谷英二担任特摄技术导演。同时,圆谷英二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专门研究合成处理和人像摄影,并在自己家中成立了自己的特殊摄影技术研究所。 1963年,圆谷英二解除了与东宝的契约,正式进军电视界,也在这个时候推出了圆谷特效制作公司首部电视作品《奥特Q》。 奥特曼系列的开端 作为圆谷英二离开东宝后,进军电视界的首部作品,在富士电视台制作讲述了宇宙生物的故事的剧集,圆谷英二偷偷用4000万日元,购入了两台当时世界上都很少见的高性能光学摄影机(制作预算是7000万日元)。与富士电视台的制作计划磨灭后,得益于在TBS工作的圆谷英二长子圆谷一的帮助,与TBS展开合作。利用圆谷公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以海外版权的收入来抵消巨额预算的方式,与圆谷顺利签约。当时以《UNBALANCE》的名字,企划制作集科幻剧,但在拍摄了3集之后,TBS制作人转向制作有怪兽出现的电视剧,以当时的流星语来说,就是制作C级奥特曼(当时东京奥林匹克的最高难度系数是C级,也意味着最高难度)。 7000万日元的制作费,对于TBS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巨大的赌注。1季13集的科幻片,怎样讲这个投入都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一经播出便大获成功,怪兽、宇宙人。超常现象这些元素,都受到广泛而热烈地追捧。不仅是收视率一路高升,连录像带等关联产品也都成为大热门,当下TBS便做出了继续拍摄的决定。 在奥特Q的成功下,新作《奥特曼》诞生了。 现在《奥特曼》已经成为无需多作说明的,收到世界上大人、孩子们喜爱的作品。 奥特曼,这个享誉世界的系列作品,也是创造这个系列的历史的圆谷英二个人的壮绝历史。作为电影界的异端,在没有助手与部署的情况下一人作业,在面度影像时,圆谷不断前进的意欲和创造力让人感动。 1966年1月2日 《奥特曼Q》
1966年7月17日 《初代奥特曼》 1967年10月1日 《赛文奥特曼》
奥特曼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最美好的童年幻想。2013年Magazine House出品杂志书《大人的奥特曼大图鉴》,书中详尽解说了《奥特曼》全39话故事和全部的怪兽,并且收录奥特曼最早的皮套演员的对谈,集“你所不知道的奥特曼的秘密”于一册。 KABU / edit albatro.jp / phot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