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188我的图书馆 2015-09-12
         与现金流量表相关的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在前面也讲过,在这里再提一下,那就是现金这个概念,在这里我们提到的现金,是广义上的现金,除了包括我们通常说的大团结以外,还包括存在银行里的存款,以及立即可以变成钱的短期投资等其他资金,总之,这里的现金概念,就是有立即支付能力的资产。现金流量表里的数字,就是反映这些有立即支付能力的资产的流动及结余情况。
  
  好的,让我们来看一看现金流量表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东吧!
  
  现金流量表将主要的视线,关注到企业里对现金流量有重要大影响的三类活动上,哪三类活动呢?一类是经营活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产品和服务的业务活动,如,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及采购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活动等;第二类是筹资活动,说通俗一点,就是找地方去骗点钱回来,或者说时髦一点就是圈点钱回来,到哪里去圈呢,无外乎两个地方,一个是股市上,一个是债市上,这也是资金的两个来源,一个是以股本的形式,二是以负债的形式,这就要看资金需求的多少及资金成本的大小了。第三类活动,就是投资活动了,将圈来的钱,或自已赚来的钱,投到哪里去,可以再赚到钱,这个就要考虑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及风险等问题了,有关筹资与投资相关的问题,可以看一看我在博客中其他的相关文章,具体的内容以后有机会再详细给大家说明。
  
  这三大类活动,可以将他们细分为不同的小类活动,他们都会涉及到现金的流入及流出,关于每个大类中,又细分成哪些小类,这个可以找一个标准的现金流量表格式来看一看,标准格式里有关小类的说明文字都比较明确,一看就明白,在此不做过多的解释。将这三类活动分别计算出流入流出及结余量,然后汇总得出公司在这段时期内,总的流入流出及结余量。
  
  在此要说明的是,这些流量及结余数据的多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说流入量及结余量越多越好。打个比方,现在突然给你100个亿的资金,你感觉如何?如何这是真的,你一定没事偷着乐吧,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要知道,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也就是说,任何资金,都是要求有回报的,总不能说,现在给你100亿,两三年后还是还别人100亿吧。那你如何给这100亿资金回报呢?这是个问题,也许对你这个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多钱的人(当然,我想李嘉诚不会来看我的博客吧,呵呵),还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可不一定是一个好事,可能到时候找你要回报的时候,你会急得团团转,这100亿资金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任何资源,都要于驾驭这些资源相匹配的能力,否则,就可能会把自己玩死,这种例子太多了,特别是在金融市场上,如前几年被自己玩死的德龙就是这样。同时,我们也并不是说,流出量增加,结余量减少就一定是个坏事,可能是由于有好的投资项目,包括公司内部投资及外部投资,而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性支出,等待未来有好的资金回报和现金的流入。
  
  在现金流量表中,除了通过反映这三类活动来计算企业的现金流量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以净利润为起点,然后通过加减一些不产生现金流量,但对净利润有影响的项目,最后得出企业一段时期的现金流量,因为是通过净利润间接推出来的,这种方式叫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中以附表的方式出现,与间接法相对应,通过计算三类活动来计算企业的现金流量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于是叫直接法。在这里想加一句的就是,这里的间接法,其实就是我们上个世纪90年代编制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表时的方法,这个财务状况变动表如今以现金流量表的附表的形式出现,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啊。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个附表。编制现金流量表,包括正表和附表,都需要对企业的业务及财务会计有相当的熟练程度,对报表编制人员有相当的要求,编不编得平,正不正确,反映了一个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不过,现在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在编制现金流动的记帐凭证时,就将该数据与现金流量表的表项目相关联,这样,在期末时,就可以直接快速的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正表,但附表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反推,因此,用间接法独立的编制出现金流量表附表,对编制人员的要求更高一些。
 
报表勾稽关系等式汇总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 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其他大部分项目都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各会计科目金额的变动情况计算出来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把基本的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学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