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博士后,我为什么选择去中学教书?

 皖山 2015-09-13

作为博士后,我为什么选择去中学教书?

转载自:京城教育圈 作者:张晓毓 编辑:学妹


德宏观教:最近这些年,北京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涨”声一片,硕士渐成“标配”,博士也不再稀罕。不过,博士后走进中学当老师,却并不多见,更何况是一所创建仅4年的新学校。

说起这所新学校,在圈内的名头并不小。由人大附中和朝阳教委联合举办的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近年来进步快速,今年来自该校的王若鸿同学便以总分574分的佳绩拿下了朝阳区中考状元。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师资配备给人以“惊艳”之感。比如,目前该校拥有特级教师17人,毕业于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北外等名校的博士达17名。这般特级教师和博士教师的规模,在朝阳区里头应是名列前茅,在全市普通校里头屈指可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张晓毓老师是位博士后。当初,身为博士后的他为何选择来中学教书?其中缘由和感悟值得探讨。经作者授权,“京城教育圈”和圈友们分享张老师的这篇个人心得。


怀揣美好的“名校梦”走进中学

至今,我还清楚记得,20101月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教师招聘会上,人大附中翟小宁校长面试我时提的第一个问题——这也是我常常听到的一个问题:作为博士一般都去高校或研究所工作,你都做到博士后了,为什么要选择到中学来工作?而我的回答也还记忆犹新。2004年,我到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第一次听说了在全国赫赫有名的人大附中,此后,这个响亮的名字是伴随着每年毫无悬念地培养出北京市高考状元的新闻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不仅如此,我还知道人大附中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考上北大清华,而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教育成果。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说,都有北大、清华的名校梦,今后我大概不会再到这些名校去读学位了,不过如果我能教出这么多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这将是一件非常光荣和骄傲的事情。我记得翟校长脸上带着微笑,看了我许久,很认真地对我说:“你能这么想,非常好!”

一个美好的“名校梦”是我选择到中学工作的初衷,但如何发挥专业所长,为今日的基础教育教学服务,做到学以致用,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中,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在理性层面上逐渐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从事中学教育的意义。

用学术研究方法,钻研教学和中高考

从研究生阶段到博士后的近十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做比较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的思维习惯和探究意识在我的工作中烙下深深的痕迹。我们知道,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是站稳三尺讲台的不二法门。在研究教材方面,我把自己在研究生和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方式和文本研读方法用于钻研教材和中高考考点。2011年我执教的区级研究课《风筝》是我第一次尝试学以致用,用叙事学的方法解读这篇名作,得到了区里众多听课教师的好评,关于这篇文章的解读和这节课的教后反思都已公开发表。我写的关于《信客》一文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上,《喂——出来》这篇课文的文本解读论文发表在《学语文》杂志上,教学心得获得了北京市“京研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在日常教学中,我试图追求课堂教学“陌生化”的效果,从惯常的教学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寻找新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和审美体验,实现深入、持久、高效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把自己的思考写在《初中语文传统选文阅读教学的陌生化策略》一文中,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杂志上。

在研究中高考考点时,我注重梳理考题背后的逻辑关系,在专题教学中由浅入深地进行考点解析和点拨,通过题型变式训练等方法加强理解,学生听课后有豁然开朗之感,也取得了良好的应考成绩。在研究学生方面,虽然教师必须在实践中摸索,提高自己的处事应变能力并积累经验,但也不能离开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方法的科学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理论的精妙,在反思中修正实践,通过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反复耐心的谈话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他们的疑惑,让他们从老师的期待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通过真诚的交流,赢得一届届家长们的信赖与配合,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

“并不多余”的知识储备,开发课程游刃有余

科学研究精神有助于剔除经验积累中非理性的成分,博士教师仍然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研究习惯和优势。我把自己在工作中思考的内容整理成文,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已在国家级、省级等期刊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10篇,还有7篇论文在国家级、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我把自己在教学中感兴趣的问题写成教研课题来琢磨,2012年我申请的区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在朝阳区立项,并于201411月顺利结项;2012年我申报的校级课题《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经典文本的个性化教学研究》也已顺利结项;2014年我还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基于有效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的研究任务。

相对于中学教育教学的需要,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博士教师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显得过剩和多余,除了在教学中点滴渗透,我把自己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一些读书心得、研究成果与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设了《外国短篇小说赏析》,并编写了课程教材,这门课也被评为2013年度北京市朝阳区基础教育优质校本课程。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专业专长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开拓视野、加深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身经百“战”,指导学生有心得

博士教师一般都有超过二十年的求学历程,从中考、高考到大学的考级,再到考研、考博,可以说是经过了层层选拔身经百“战”,我们成为教师后,可以从自身的发展和学习经验来反观学生的学习,一般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这样的现身说法学生会更愿意听、更喜欢听。

比如我把自己当初从研究生时代的读书习惯介绍给学生,教他们学会浏览和细读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在中考前,我给学生介绍考场经验时,拿自己当初高考、考博时因考场环境而影响心态的往事做例子,学生听了以后感触很深。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带了两届中考毕业班,我都非常看重考前的心理建设以及考试过程中的及时心理抚慰,从周全部署和积极动员,到考试后观察学生的神情并及时谈心补救,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细致不留遗憾,学生由衷地对我说,非常感谢老师及时的谈话鼓励,您跟我击掌都能给我力量和信心考完所有的科目!家长在短信里说:“您与孩子的互动给了孩子们亲情,您给予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充满力量。”

在这里,博士后不是“恐龙”

一个美好的“名校梦”是我选择到中学工作的初衷,也是至今为止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激励自己不倦前行的动力。身为教师,尽管忙碌而清苦,但在本部工作的期间,我见到了什么是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我待的办公室里,隔三差五就有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母校看老师,他们有的还正在北大、清华、斯坦福等国内外著名学府读书,有的则在香港等地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些正在读高中的学生会利用午休时间,找当年的老班主任谈谈心,这些都让我很是羡慕,也更坚定了我的“名校梦”。后来来到人朝,虽然作为一所新建校,这里“筚路蓝缕”,但是我们的人朝如同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了无限生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博士、博士后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专长,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养而努力。通用技术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雯博士带领我校代表队参加国际青少年DI创新思维竞赛并获得大奖;物理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朝阳博士的区级课题就是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延续;数学教师、清华大学的徐丁点博士将博士期间的学习内容用于开发校本课程,并申请了市级课题……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深爱着本职工作和这片热土,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未来更加美好,我们学校能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了这个梦想,我们将不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