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①,归根曰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②,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③。 ----《老子.十六章》
[注] ①根:根源、本原。②容:包容。③没身不殆:终身危险。
[释] 自然万物纷繁众多,最终都要各自返回它们的本原,这称做“静”,这叫做回到生命的起点。回到生命的起点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知道这一规律,就是明智。不认识自然,就会轻举妄动,一轻举妄动,就会招惹灾祸。懂得这一规律就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就公道无私,公道无私就合王道。王道就合天理自然,合于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持久,一辈子才不会遭遇危险。 [相关链接]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老子.三十五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老子.七十二章》 [讲]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是老子提出的一句非常精辟的警世格言。这句警世格言首先揭示了自然界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最大特点就是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就公道无私,公道无私就合王道,合天理自然,合于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持久。对这一规律的普遍性,我们能举出许多生动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接着他讲了为什么“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的道理。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句警世格言的另一层深意,是老子想用这种从自然界悟出的道理去说服君王实行容众助民的王道。 老子认识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不畏死,以其上生生之厚”,因而警告吃人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窄小)其所居,无厌(吞吃)其所生”。而把老百姓逼到死路上去的祸根在侯王的贪欲,剥削侵夺的总根源在只顾一家一姓富贵,不管天下死活的私有制,因而老子才主张回过头去恢复“利而不害”、“长而不宰”无阶级无剥削的原始公社制,从而托古改制,“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幻想说服侯王,从自己长远的利益考虑,道治天下,德化民众,从而“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没身不殆”。这一主张虽然带有空想的性质,但这对缓解社会矛盾,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