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散文《春》,学写景法 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 雷元周 写景状物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课本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这些方面的典范文章。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见人教社新教材第一册11课),细细钻研琢磨,就可以悟出了不少写景状物的“招法”来。 一、分类描绘,逐层展示。 《春》的第一、二自然段总写了春天的景象之后,用三至六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画面。这样从草、花、风、雨四个方面分类描绘,不仅把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物特征全面的展示出来了,而且层次清楚,条理井然。当然,写景的层次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春》的分类描绘以外,还可以按空间顺序(如《济南的冬在》)或者时间顺序(如《海滨仲夏夜》)来展示景物。我们作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不可机械照搬。 二、全方位观察,多角度感知。 课文第五自然段描绘“春风图”,作者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作者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从而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所以,我们在写景状物时要注意全方位的观察,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体现景物不同的内涵,以此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三、情感浓郁的描写,准确生动的表达。 《春》的结尾三个自然段浑然一体,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三段段式基本一致,形成段间排比,读来整齐有力,琅琅上口。三个比喻形象新颖,把春天的美丽附于“刚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貌美、“青年”的健壮身姿美,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对春天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的深沉感情。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充满感情的准确生动的描绘景物,做到以景物形象感人、以情动人,才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感受。 (发表于山西《中学生阅读报》初一版) [学生例文欣赏] 新秋色赋 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初二(7)班 钟磊 谚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美,秋天更美。我还以为:“丰收之际在于秋”,春华而秋实,眼望硕果累累的田园、山坡,辛苦了一个春夏的父老乡亲怎能不喜悦?秋色美,天美、地美,山水美,丰收之景更美。 秋天的山是浓绿偏黄的。远看,像一块块凸出的花地毯;近看,满是秋收的喜悦。秋天的水是清澈透底的。水面平静,荡叶小舟湖中摇弋,眼看微波荡漾,耳闻鸡鸣犬吠,恍如进入世外桃源。 秋天的田野最美,最热闹。金黄色的稻海里,农民们正高高兴兴的喜收汗水的结晶。漫步田间的小路,这边,是才收割后剩下的谷茬子和嫩绿的红花,它们暗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那边,颗粒饱满的谷穗子精神抖擞,喜迎主人的验收和检阅。农田里,童叟欢笑声,镰刀割谷声,演奏着一曲欢快的交响乐。 秋天的桔园最丰满,最香甜。经过了春柔和夏酷的洗礼,金黄色的桔子挂满了枝头,压得树儿弯下了腰。采摘金桔,农民们的笑语更欢。看那树上的绿叶正盛,卸下了果实的桔树又挺直了腰杆,迎风翩翩起舞,仿佛为秋的丰收而载歌载舞。 秋色美好,今年年成也好。我相信明年会更好! [简评]:本文命题不凡,敢与《秋色赋》叫板。看文章内容,虽笔法稚嫩,却也道出了秋收之佳景。其勇气可嘉、志向可贺。 (发表于江西《数字世界报》高中版2003年9月1日,指导老师:雷元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