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侵袭人体中医称为表寒证,症状是恶寒甚,或发热,无汗,气喘,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人体对抗寒邪侵袭的机理是发热以驱寒,汗腺关闭,收紧皮肤,使寒邪无法侵入。导致无汗、气喘、头疼身痛等症状。麻黄汤是针对外感寒邪的一剂名方,从中医角度剖析是一个无可挑剔非常完美的经方,但是从现代医学角度如何看待麻黄汤呢,本文从《超级中医学》思想对麻黄汤进行新的剖析,希望能对中医药研究有新的启发。 一、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麻黄汤在加工过程中有些成分发生变化,伪麻黄碱比单味药明显增高,杏仁甙分解成苯甲酸,苯甲酸又与麻黄碱作用生成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作用与麻黄碱和杏仁甙作用相似。甘草酸含量也明显增高。这些变化与单方成分相比较虽有差异,但是总体作用仍然可以通过单方中各种成分的功能得到体现。所以通过对各种成分现代研究探究麻黄汤作用机理。 二、成分分析 1、麻黄: 1.1、脑髓系统: 麻黄碱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兴奋作用。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麻黄碱能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产生镇痛作用。 1.2、肺脏系统: 伪麻黄碱能兴奋交感神经而使支气管扩张。浓溶液因能麻痹肌肉,也能使气管肌松弛;而中等浓度则使支气管收缩。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 1.3、心脏系统: 1.3.1,麻黄碱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如果迷走神经反射被阻断则心率将加快.麻黄碱对于心脏有强大的兴奋作用。 1.3.2,伪麻黄碱有轻微的兴奋血管作用;在升压作用、收缩鼻黏膜血管等的作用方面,麻黄碱最强,人工合成的消旋麻黄碱次之,伪麻黄碱最弱.毒性也以麻黄碱最强(100%),消旋麻黄碱次之(78%),伪麻黄碱最弱(56.5%)。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增加离体豚鼠子宫的收缩及离体兔肠的蠕动,麻黄根浸膏静脉注射于猫及家兔亦有降压作用。 1.3.3、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 1.4、肾脏系统:伪麻黄碱较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1.5、胸腺系统:麻黄挥发油对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奈瑟双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它对流感病毒有强大的抑制作用,给感染A型、PR8型流感病毒的小白鼠皮下注射有治疗作用。 2、桂枝 2.1、脑髓系统: 2.1.1、镇静作用:桂皮醛250~500mg/kg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 对抗甲基丙胺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 2.1.2、解热作用:桂枝煎剂、肉桂酸或肉桂酸钠, 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疫苗所致发热兔,均有降温、解热作用。麻黄配桂枝对大鼠足跖部汗腺分泌有兴奋作用, 因此,麻桂煎剂发汗作用可能与中枢有关。 2.1.3、抗惊厥作用:桂皮醛可延缓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时间,可减少烟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则无效。 2.2、胸腺系统: 2.2.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效浓度为 25mg/ml 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桂枝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较强抑制作用。 2.2.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 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 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2.2.3、抗炎作用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桂枝汤组方分析发现, 在抑制炎性肿胀上,致炎后1小时, 桂枝汤的单味药中, 以桂枝的作用最强, 芍药同桂枝有协同作用。桂枝的挥发油部分由呼吸系统排出,对呼吸道炎症有消炎作用。据实验报告桂枝成分桂皮醛有组胺释放作用, 在给药20~60分钟内可引起皮肤荨麻疹.桂皮醛可引起兔的白细胞增加。 2.2.4、在肾炎研究中,桂枝浸膏对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作用, 被认为有较强的抗过敏反应。 2.2.5、桂皮醛有抗肿瘤作用, 50μg/ml 给小鼠注射, 对 SV40 病毒引起的肿瘤的抑制率为100%。 2.3、肾脏系统: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 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 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2.4、心脏系统: 桂枝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但桂枝对血管的作用可因作用部位不同而异, 并与配伍药物有关。 2.5、胰腺系统: 适量桂枝有芳香健胃作用,桂皮醛能使肠胃蠕动亢进,排除肠中腐败之气体, 而不致引起下痢。 6、肺脏系统:桂皮油被吸收后,经肺排泄,可稀释其分泌液的黏稠度,出现祛痰、止咳作用。 3、甘草 3.1、卵巢系统: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动物都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每只100ug )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产生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样作用。大剂量时则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体现在传统中医的清热和缓急止痛作用,糖皮质激素是西医常用的止疼药。 3.2、胸腺系统: 甘草对胸腺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A合用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20例高血脂症病人应用甘草甜素后,血浆免疫球蛋白 IgGIgA及补体C3含量均显著降低。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对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有抑制作用。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生成。由于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这种调节免疫功能只是暂时维持,如果是西医就不宜长期使用,但是中医则可以通过与其他药物配合弥补这一不足。 3.3、肝脏系统: 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 有一定的解毒能力。解毒作用的有效成份为甘草甜素,解毒机制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传统中医的解毒和调和诸药功能。 3.4、肺脏系统: 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大剂量的甘草次酸可使小鼠呼吸抑制。此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盐尚有抗炎症及抗过敏、抗肝损伤、抗促癌、抗菌、抗艾滋病毒(甘草甜素)作用。体现了传统中医的祛痰止咳。 3.5、胰腺系统: 除去甘草甜素的浸膏及甘草中黄酮甙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体现了传统中医的补脾益气。 4、杏仁 杏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杏仁有止咳平喘作用,润肠通便作用,抗炎镇痛作用,抗肿瘤作用,美容作用。用于治疗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或产后便秘,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泄泻痢疾),寄生虫病,疥癣,粉刺等。 三、八脏分析: 麻黄汤以麻黄作用为君,桂枝作用为臣,甘草和大枣为左使。 1、心脏系统主血液循环、肺脏系统主经络循环,两个循环共同完成人体体液调节,麻黄对心脏系统和肺脏系统的调节,改善了体液调节机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心脏系统和肺脏系统功能的发挥,表现出在人体在受到寒冷刺激致病以后,麻黄通过对脑髓系统的作用调动人体体液循环机制进行抵抗寒邪的能力。 2、在寒邪侵袭下,人体神经敏感性增强,桂枝解热、镇静、抗惊厥以及甘草的止疼功能调低了人体对寒邪侵袭的敏感性,减轻神经调节给人体带来的负面作用。 3、麻黄增强心脏功能,是增加心脏工作强度,桂枝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是给心脏增加营养,两者配合作用避免对心脏的损害;桂枝、甘草、杏仁的祛痰、止咳作用,减轻肺脏负担;完善了对体液循环的调节功能。 4、人体体液循环增强以后对热量需求就会增加,麻黄、桂枝、甘草通过利尿功能维持人体热量,减轻心脏、肝脏等器官的负担。 5、桂枝、甘草、杏仁增强胰腺系统的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确保人体对抗外邪的营养需要。 6、甘草作为佐使药还具有调节免疫、解毒的功能。而麻黄、桂枝、甘草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将侵入的病原体杀死,直接保护了人体。 四、本方精髓 1、本方核心是对脑髓、心脏、肺脏三个系统进行调节,脑髓通过心跳、呼吸两个神经中枢对心脏和肺脏两个系统发挥作用,心脏系统天干为丙,负责人体八脏循环;肺脏系统天干为辛,负责人体经络循环;八脏循环和经络循环构成人体体液循环,本方的核心是通过对人体体液循环的调节实现抵御寒邪的目的。麻黄就是完成这一功能的核心成分。是君药。 2、由于体液循环功能增强,心脏、肺脏负担就会加重,通过桂枝的调节减轻心脏、肺脏的负担,桂枝还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功能,缓解寒邪侵袭造成的不适症状。桂枝成为臣药。 3、由于外邪侵袭体内产生的垃圾毒素就会增多,甘草和杏仁作为佐使清除这些垃圾。 4、通过杀死病原微生物保护人体。 5、本方代谢作用加强,营养物质和水需要量增大,甘草和杏仁具有促进营养吸收的功能。 八脏理论是《超级中医学》提出的全新中医理论,既保留了中医理论精华,又与人体结构和功能密切联系,是中医理论中能够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现代中医理论,通过八脏理论的运用找出了本方的核心——调动体液循环抗御寒邪入侵,以及围绕这个核心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是中药方剂与人体生理规律密切配合的经典方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