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伙儿把四川火锅店开到南极...

 真友书屋 2015-09-15
前两天看到一个意大利小伙子在南极圈火了,做的菜堪比米其林三星大厨出品,然后我就把这事儿转述给我的一个吃货小伙伴,他听完以后冷笑一声,讲了一个更狠的。故事的主角是中国四川的一个小伙子把火锅店开去了南极!别不信,这事儿的主人公是我小伙伴的亲弟弟!这家店开在南极哪知道吗?南极的长城科考站!不仅中国的科考队员爱吃,连周边俄罗斯、韩国、乌拉圭、智利这些科考站的科学家们也蜂拥而至,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火锅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壮哉,我不禁折服于我大中华美食!



图中右上角那位小伙子就是南极火锅店老板小郭,他在自己故乡成都开的这家火锅店也有很多外国人慕名而来。“这事儿肯定是从南极圈传开的!”我的吃货小伙伴言之凿凿的说。我的小伙伴还说外国友人还邀请他弟把店开到他们的国土上。
吃完火锅以后,大家抹了抹嘴也不忘问个为什么,是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郭把火锅店开到了南极呢?这事儿想想就觉得够疯狂了……我的吃货小伙伴说:“这事儿吧还要从我们的老爸老郭同志说起。”
小伙伴告诉我,这张看似普通的集体照,其实是1984年中国派遣的首批赴南极考察的科考队的集体照,当时的官方申报有35名科学家,那照片中剩下的人都是谁呢?他说是长城站首批入驻的厨师、建筑工程师等。“最后一排右手边数第三个就是我们的老爸老郭同志。”他兴奋的指给我。
南极不只是童年的梦
他回忆起自己的老爸老郭时这样说:“我老爸当时在四川是数一数二的川菜厨师,怀着一刻赤子之心应征入伍,去炊事班给战士们做饭,后来所属军区的领导来军区视察工作,吃了一次工作餐以后就一拍大腿说:这个厨师要得啊!于是我老爸就成了这位领导的家厨。再后来老领导的儿子进了首批南极考察队,我爹也被老领导委派随考察队共同进退。冰天雪地的南极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盆地的四川人是巨大的考验啊,我们小时候可没少听我爸讲南极的那段经历。”他还说道:“小时候别人父母都讲爱国故事给孩子听,我和我弟听的全是老爸在南极的传奇经历,所以直至成年对于南极这个遥远的所在,都有一些莫名的亲切感。”
这张全家福,现在想来真是有趣!作为哥哥的我穿得也是太浮夸,没想到内敛的弟弟倒是长大后做出了惊人之举。
等到大学毕业后,我弟弟继承了老爸的手艺,决定巴适的在成都过小日子,开个火锅店度日,我呢就在外求学很多年,极少回家乡。一切看起来都很顺理成章,直到一通打给我老爸的电话被接听。
电话来自首批赴南极考察的某随行队员,他罹患重病,临终前提起的最多的也是那段在南极的日子,而且坚持要跟我老爸通一次电话,感谢他在苦难的日子里给了队员们以美食的慰藉。老爸收到这份沉痛的感谢后久久不能平静,他闭门不出两天后给我俩分别打了个电话。电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放弃现在手头的事儿,专心钻研厨艺,为了子承父业,再去南极为考察队员们服务而做准备。“我当时简直觉得自己的老爸着了魔,我觉得很无理取闹,就挂了电话。谁知道我一向沉默的弟弟竟然收拾好行李,就准备按着老爸的意思去做了!我当时很严肃的问他,你想清楚了吗,成都现在的生活挺适合你的,何必去南极受苦?他回答我说‘可能生活太安稳就会想寻求突破。’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后来他就真去了。”
在老爸老战友、老领导的协调、安排下,我弟踏上了远赴南极的征途。(以下省略一万字)
初探南极 困难重重
可想而知,和三十年前我老爸待过的长城站相比,各项基础设施、物资储备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早晚温差超过15℃的事实还是很严峻。新鲜的食蔬运输到南极要耗费三四个月时间,香料在南极的寒冷气温下更是难以长久保存。这两件事对于我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打击。他从家乡带去的秘制调料眼瞅着就要报废了,可烹饪的食材又那么少,内勤工作一度陷入停滞。后来经场外指导老郭同志的指点,我弟把香料类的东西都抽真空封在冰里储存,随用随取,制作菜品的时候也要耗费上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面对不够入味的情况,我弟采取的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套路:卤、炸、炖、蒸、泡,这些手法轮番上阵,结果做出来的改良版川菜竟然受到长城站队员们的一致好评。“可能是从那一天起吧,他就开始有信心了。”小伙伴说道。
“这是他照的自己做的宫保虾球改良版,用的食材就是取自南极当地的磷虾,磷虾油对用眼频繁的科学家来说简直是营养补给包,无需去皮整只煎炸就很鲜美。一般出水1小时左右,新鲜的磷虾就被送到他们长城站的厨房了。”对于这道菜的小荔枝口感,我弟决口不谈,他说那是老爸传授给他的独门秘诀,就不告诉我,我当时也是着急干瞪眼啊。
后来某次长城站遭遇恶劣天气,供应食材的补给队没有如期而至,长城站有限的食材储备又一次考验着我弟的创新能力。结果他灵机一动,和其他两个厨师备好了新鲜的磷虾、南极较为盛产的鳕鱼,来了一次奢侈的火锅宴。当天长城站可以说小小的沸腾了,鳕鱼这种西餐食材要么香煎要么裹上面粉炸,而且极其不易入味。但是唯一的好处是,鳕鱼只有一根主刺,涮火锅绝对没问题。能想到用这款食材弥补没有红肉的缺憾,我这个当哥哥的也是很佩服他呢。
听说这顿饭他从早上六点忙活到下午五六点,中间连中午饭都忘了吃一口,我妈就说,我弟做菜的脾气死随我老爸。他忙活那么久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那一大锅火锅汤底。而且四川火锅讲究的麻辣咸鲜全在麻椒和辣椒的配比,幸亏从家带去的汉源花椒还够。再有蘸料也很关键,油料讲究厚味重油,香蒜的量也要把控好。算上他三个厨师,前前后后就忙着准备出整个科考站的人数份底料就过了好久。
火锅架起友谊的桥梁
后来的事情就是“南极涮锅”这件事儿从长城站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终于,周边四个国家设立的考察站的外国人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其实就是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跑来拜访我弟,并要求一定要尝一次这个四川风味的火锅。但是由于每次食材都比较有限,所以凡是长城站以外的人慕名而来要吃火锅,都是要收取费用的。按四川成都吃火锅的价格来算,一碗油料至多5元钱,一个火锅锅底可能也就40人民币左右,我弟掌勺的火锅宴,底料价格是8美金一小碗,续添油料要额外收3美金,火锅底料要给到50美金一锅,食材都是按当日食材以套餐量计算的,收费差不多70美金一份。听我弟复述完,我算了一下,这要搁国内就算天价火锅了吧!
价值70美金的火锅汤底,要是在国内肯定有人会喊抢钱了!哈哈哈哈~
就算这样也依然没有浇灭外国友人对南极火锅的追求,最后经长城站领导决定,特别将厨房区临近的某仓库腾出来,给我弟开了个南极火锅店!!!
“我一开始把这事儿跟我好哥们儿说,他们都觉得我吹牛,直到我弟传了张照片给我,他们看完以后纷纷表示跪服。”小伙伴得意的说道。“不过要顺着这个蹩脚的提示找到这家店,也是难为这些外国友人了。”
难得的工作之余,我弟也会拍些长城站内外的照片留存,他逮着机会就会向我显摆这一望无边的冰雪大地,他说有时候工作太累就走出厨房透透气,立刻就平静了。
今年年底,我弟就要回来了,除了他们长城站的全体成员,周边几个科考站的外国人因为想到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南极涮锅,估计已经哭晕在厕所了吧。他们有人也想偷师我弟的独家汤底秘诀,但是我敢打包票,只有咱中国四川的水土养育出来的人配上我们这产的香料,才能还原这个汤底,可不是他们想偷就能偷的啊。
就在前一段,我们难得的通话了,我当时跟他说早点回来吧,爸妈都挺想你的,你在那边怎么样啊?他说:“前两天长城站这边刮起了十级大风。住宿的地方离我工作的厨房也不过三十米,不过要是冒着十级风走过去,也很有可能出危险。所以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我们领导特批我住在厨房这边,有一个为我准备的宿舍。我当时就觉得,领导和队员们对我真是厚爱。不过也是那天晚上,我格外想家。”后来我俩都不说话,沉默了良久,他说:“领导给我腾仓库说要弄个火锅店,我当时特别懵,他们老外居然真的吃咱四川火锅上瘾!”我当时在电话那头,已经笑岔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