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铭记铜仁桐油的抗战功绩

 圆角望 2015-09-15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铜仁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为保家卫国英勇奋战,在黔东大地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

在纪念胜利、反思战争的特殊时间节点里,回望过去血与火铸就的历史事实,对我们而言,是纪念,更是责任。

本报今起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策划”,敬请关注。

 

1944年6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胜利结束,拉开了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的序幕。在当时各地欢庆胜利的时候和现代的抗战历史研究中,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一次会战中腾空而起的中美飞机中,燃烧着铜仁的桐油提炼的汽油,飞机隆隆的马达声中,澎湃着铜仁人民的爱国心血。铜仁的桐油,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解放前,每年三四月间的桐子开花时节,铜仁的商家便下乡去向拥有桐山的农民预约收购桐籽或桐油,先交付一定的预付款,称之为买“花桐子”。金秋十月,桐子成熟,农村的榨油坊便开始忙碌起来,榨好的桐油装进油篓子,不通水路的靠肩挑马驮,沿江的则一船船地沿着大小两江运到铜仁城区的各个码头,再由商家承租大帮船运往常德、汉口等大 商埠销售。

一天,同德公司的监察长龚洁庭在同二女儿龚循贤的未婚夫黄仲拳闲聊时,谈及铜仁桐油积压之事。黄仲拳说他贵阳大学的同学在四川彭水办厂用桐油提炼汽油、煤油和柴油,由于桐油当时因积压价格下跌,原材料的成本低,而汽油奇缺价格走高,故而获利颇丰。龚洁庭自己的“丰茂昌”商号也积压了不少桐油,听到这消息,大喜过望,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公司的董事长李汤丞。李汤丞当即召开董事会讨论此事,会上大家一致认为,用桐油提炼汽油,不仅解决了本地桐油积压问题,更重要的是汽油是当前国家急需的军工燃料,铜仁的桐油提炼成了汽油,对支持抗战救国更是功均天地。于是决定由李汤丞带领黄仲拳、谢化南、董若一四人赴四川彭水考察,签订了联合办厂的合同。回来后,先后投资60万元,在曹家园 建起了桐华炼油厂(后改名同华炼油厂)。

同华炼油厂的前后两任厂长黄仲拳、谢化南历尽艰辛,终于将铜仁年产三千多吨的桐油,成功地提炼成了两千多吨煤油、柴油和汽油。柴油销往辰溪兵工厂,汽油则销往芷江机场。

有了铜仁的汽油,湖南芷江机场的飞机频频起飞。中美飞机除了阻截日机空袭、攻击日军目标以及摧毁日军补给线、袭击湘北日军兵站基地,给日军的水陆交通运输造成极大的障碍外,还远程作战,对武汉机场、南京明故宫机场、教练机场、运输机场、江西九江码头、广东曲江日军仓库给予了致命的打击。

由于铜仁桐油的巨大作用,1941年,国民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特地在贵州培训植桐推广员,并在贵州省设立了两个植桐推广区,一个是以铜仁、江口等县为一个推广区,一个是以天柱、黎 平等县为一个推广区,发展桐油生产,用桐油支援抗战。

日寇把芷江机场视为心腹大患,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于1944年5月6日至6月7日,发动了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次大战——湘西会战。由于日寇的目的是妄图夺取芷江机场,故而又称“芷江会战”。

在这一场会战中,中美空军完全掌控了制空权,从芷江机场频频起飞的飞机对日寇阵地轮番轰炸,4月10日至5月23日,仅第五大队(又名中美空军混合大队)就起飞P-40“鹰”式、P-51“野马”式战斗机2500架次(在战役最紧张时,一天曾出动250架次),打得日寇走投无路,打出白旗向中国飞机求饶乞命……铜仁桐油对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