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炜:一个独裁者的画像与遗产

 真友书屋 2015-09-15

加尔文惯于苦行僧的生活,身上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极度孤独。他从少年时代就穿一身黑,他只愿意让别人看到他穿着一身履行职责的黑色长袍而加以敬畏,不愿意别人将他视为一个兄弟加以爱戴。


喝一瓶加尔文啤酒


一个人物的形象也会投射到一个地方,在《异端的权利》一书中,茨威格曾对加尔文做过一番描述:这是一张没有光彩、没有快乐的脸。这个人好像用警觉窥视的眼睛盯着你每天的起居。他惯于苦行僧的生活,身上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极度孤独。他从少年时代就穿一身黑,他只愿意让别人看到他穿着一身履行职责的黑色长袍而加以敬畏,不愿意别人将他视为一个兄弟加以爱戴。他严酷对待世人也严酷对待自己,管束自己的肉体,夜间睡眠三小时,最多四小时,白天非常简单地进餐,从不散步,从不娱乐,他认为,贪图官能享受是人最危险的性格。


当年读《异端的权利》,加尔文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个阴郁冷酷的独裁者,16世纪的日内瓦是个无趣的地方,在加尔文的管束之下,裁缝们不得制作款式新颖的衣服,各种有金刺绣、金丝带、金纽扣的衣裙统统被禁止,珠宝匠改行做钟表(这倒使得日内瓦日后成为瑞士钟表业的中心),男子不得留长发,女子发型不得有弯曲的发卷。轿子和马车不能在日内瓦使用,宴会不得上太多的菜,任何婚外性行为绝对禁止,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禁止印刷任何书籍,也不得给国外写信,禁止各种形式的艺术——圣徒的画像、雕塑和音乐。凡是能让生活显得不那么单调乏味的节庆一概被禁止,不得谈论公共事务,更不许有思想自由。市民在监视下生活,每星期都要去听布道。在茨威格笔下,加尔文是个专制暴君。对于这样的人物形象,我们一点儿也不陌生,一首汉语诗歌就是写这样的人——多多的《致太阳》——

给我们家庭
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
给我们光明
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
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中长睡
枕着我们的希望
给我们洗礼
让我们信仰
我们在你的祝福下
出生然后死亡

查看和平的梦境、笑脸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没收人间的贪婪、嫉妒
你是灵魂的君王


当年加尔文布道的圣皮埃尔大教堂仍耸立在日内瓦老城中央,教堂中没有圣像,灰色墙壁上不见任何装饰物,教堂中央安放着一把木椅,据说是500年前加尔文布道时坐过的椅子。沿钟楼台阶而上,到达教堂顶端,日内瓦城全貌尽收眼底,湖中的大喷泉如一把竖立着的弯刀。作为一个旅游者,我在日内瓦城中看不到什么和塞尔维特、卡斯特里奥有关的纪念物,而加尔文、法雷尔、贝扎、诺克斯的四人雕像耸立在巴斯蒂恩公园,这座宗教改革纪念雕像,奠基于1909年加尔文诞生400周年之际,竣工于1917年。法雷尔和贝扎曾协助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宗教统治,诺克斯则将加尔文的思想传播到苏格兰。这几个人的事迹在《异端的权利》一书都有零星记载,书中最血腥的场面,则是加尔文将异见者塞尔维特烧死。1553年10月26日,日内瓦行政公署一致投票,判处塞尔维特火刑,10月27日上午11点,囚犯塞尔维特被押出牢房。他被处以火刑,原因是他反对三位一体论的教义,在神学问题上与加尔文有很大的争执。

▲宗教改革纪念雕像

《异端的权利》一书,旨在宣扬这样一个道理——异端分子不能用人为的暴力加以镇压或者遏制,持有异见者不过是一种思想而已,不能用尘世的火和水将其消灭干净。这本书的英文版叫《异端的权利》,德语版叫《良知反抗暴力》,暴力一方是加尔文,良知一方是被加尔文驱逐出日内瓦的教师卡斯特里奥。卡斯特里奥坚称,寻求真理,并说出自己所思考的真理,永远不能被判有罪。没有人会被迫接受一种信念。信念是自由的。在16世纪,为了基督不被亵渎,从西班牙到不列颠群岛,有无数异端分子被烧死。成千上万手无寸铁的人被各种自称唯一正确的教会和教派拖到刑场烧死、斩首或窒息毙命。

加尔文处死塞尔维特之后,卡斯特里奥先是撰写了《论异端分子》一书,继而撰写了《驳加尔文书》,他认为,没有一个人要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对国家的政权负责,人的思想意识不属于国家暴力机构管辖范围。他的一段名言传诵至今:“杀死一个人从来不是捍卫教义,而是,杀死一个人。当日内瓦人处死塞尔维特时,他们并没有捍卫任何教义,而是把一个人当牺牲品;况且,人们要表明自己的信仰,并不是通过烧死另一个人,而只能通过自己为了信仰被别人烧死。”卡斯特里奥1554年8月开始撰写《驳加尔文书》,此书一直以手稿方式流传,直到1612年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良知对抗暴力》一书中,茨威格大量引用卡斯特里奥的著作,并引用加尔文、贝扎等人的书信与论文,呈现出当年良知与专制之间的斗争。茨威格说:“不管我们如何称呼这样一种始终对立的两极,称呼为宽容与不宽容,自由或管束,个性与划一,良知与暴力,其实都无所谓。这些称呼无非是要表达一种最内心最个人的选择:是人道宽厚重要还是政治事务重要,是通情达理重要还是拘泥于条条框框重要,是人格重要还是趋炎附势重要。

茨威格极富感染力的文笔,将加尔文描述为一个暴君。后世的写作者曾批评这本著作——“茨威格将加尔文描述成使用铁腕统治不幸的日内瓦人民的专制领导者,这也许更多出自茨威格的想象和反独裁的立场。他更有可能把自己了解的罗伯斯庇尔、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形象与加尔文糅合起来。” 茨威格描摩的加尔文到底是否准确,新版本《良知对抗暴力》的附录中有详细的介绍。要更多地了解加尔文,日内瓦的宗教改革博物馆是一个好去处。博物馆就位于大教堂旁边,原址是1536年修建的圣皮埃尔修道院,博物馆以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为开端,讲述法国的宗教战争,加尔文与日内瓦,19世纪的宗教改革,新教思想的流变,结尾处是一组美国史诗的图片。加尔文的思想塑造了一批遵守纪律、努力工作的清教徒,他们成为优秀的工人,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此中关联有详细论述。像我这样对宗教并不熟悉的人,在这间博物馆中得到的乐趣有限。

▲日内瓦的宗教改革博物馆

我去日内瓦之前,特意找出《良知对抗暴力》复习了一遍,及至到了日内瓦,才知道加尔文在那里留下的一处重要遗产是加尔文中学,从16世纪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Restaurant at Hotel de Ville,吃当地一种叫Longeole猪肉香肠,点一款当地啤酒,侍者把酒端上来,赫然发现,那啤酒叫Calvinus,茨威格描述过的加尔文头像就印在酒标上,那是西班牙画家苏巴朗的画作。阴郁的加尔文在酒标上侧目而视,看着安逸的人民喝下去一瓶又一瓶啤酒

▲Calvinus啤酒




作者:苗炜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作家。著有《让我去那花花世界》《除非灵魂拍手作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