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渠宝笈》预展观众不舍 鼻子印在展柜玻璃上

 南烟舍 2015-09-15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明天正式开放,昨天的预展,钱报记者先睹为快——

  《清明上河图》的展柜玻璃上

  满满的都是鼻子印

 

  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石渠宝笈》特展,明天正式开放。

  昨天,中国嘉德率先举行了预展。在众多展品中,10年后首次全卷展开的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为抢眼,5米多长的展柜上,趴满了舍不得走的人——这《清明上河图》里的小人啊,谁都想多看一眼。

  昨天,记者提前看了预展。

  距离本次展览主场地武英殿最近的是故宫西华门,西华门边就是故宫夜巡犬的犬舍,一路上都是汪汪声。往里步行几分钟,看见一条白桥一拐,就是武英殿。进展厅前,有个小房间专门售卖衍生品,从复制品到小书画扇子,几十种小玩意都挺好看的,不知不觉就会掏出钱来买点。

  武英殿展厅其实不大,不少手卷都大幅展开,特别有气魄,这里的每一件都值得慢步细品。面对这些珍贵的古代书画,观众们都有那么点“失态”,玻璃上时不时出现手印、鼻印,保洁员只能不停地擦擦擦。因为古代书画展览,惯例禁止拍照,但三分之一的作品都配有图文声讯讲解,手机连接上场内的无线网络后,刷刷二维码即可下载。

  如果对《石渠宝笈》的故事还有点陌生,先拐进左右的小房间,有循环播放的纪录片,看一看,秒懂。

  此次展出的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极为难得。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传)、东晋王珣《伯远帖》等,皆为传世书画经典中之经典。这些重量级的,都在武英殿展出。


 开场作是王珣《伯远帖》,这大概是有象征意义的。

  200多年前,它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被乾隆珍藏在独自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里。在乾隆看来,这是整个大清帝国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东西,而这间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也因此被他改名为“三希堂”。

  三希堂的三件珍宝,有两件历经坎坷终究回到故宫。而当年溥仪出宫时仍留在宫中的《快雪时晴帖》,现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正是爱好书画的乾隆,成就了整个清王朝的宫廷书画收藏,也成就了中国书画收藏史的巅峰。在乾隆当政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这座皇家宫殿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书画博物馆。而这些书画,塑造并影响了我们至今的审美价值与观念。

  《石渠宝笈》就是乾隆八年时开始编撰的清宫书画珍藏著录,收入了万余件内府收藏的历代珍贵书画。尽管时代流转中,这些书画有一部分离散失落,但作为老家,故宫书画收藏的规格规模,依然少有比肩者。

  《石渠宝笈》以文字将内府所藏历代书画分等级一一记录在案,上迄魏晋下至清初,共计万余件。全书编撰总共耗时74年,始于乾隆八年,完成时已是嘉庆二十一年。前后共分三次,故分“初编”、“续编”和“三编”。

  当年编撰《石渠宝笈》的时候,皇宫里是分等级的,密码就是画上的印章。这一次的展览,把每张画上的每个印章,都放大了,还配有释文,一定要好好看。《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钤印都有规矩,比如说,初编里,次等作品只钤“乾隆御览之宝”和“石渠宝笈“,上等品则还要加盖三枚——”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合称五玺。

  本次特展展出的283件文物包含大量宋元书画珍品,展期不太长,以10月12日为界,分为两期,轮换部分展品,所以想去看的朋友,要算好自己的行程了。

  9月17日、18日,故宫博物院还将举办“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数十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共同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在会后出版“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嘉德独家赞助了这一次研讨会。

  这样规格的展览,也是真正的“活久见”,你要是不甘心就此错过,经常刷刷微信“ART一点”,也是一个选择,因为我们会有更多深入的展现和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