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坛品酒”报告(九) 坛主:易中天 “儿女子”与小孩无关

 昵称503199 2015-09-16
 

“儿女子”与小孩无关

◆丁建川  曾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第五讲“韩信被杀之谜”,谈到韩信死前说:“吾悔不用蒯(kuǎi)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易先生解释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后悔啊,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孩子、女人所欺骗,所谋杀,我真是追悔莫及。”(67页)

    上引韩信的话载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易先生解释“儿女子”有误,这里的“儿”并不指“小孩子”,而是一个修饰成分,古汉语中,用“儿”限定“女子”,是使整个词语带有贬义。“儿女子”相当于“娘们儿”“妇道人家”,是对女子的蔑称。

    《史记》中多次用到“儿女子”,如《高祖本纪》载吕公欲嫁女儿吕雉与刘邦,其妻怒而责问吕公,吕公说:“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儿女子”指其妻,没有孺子之义。

    《史记》还用“儿妇人”贬称妇人。如《陈丞相世家》“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意思是俗话说“女人的话听不得”。遗憾的是《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也把“儿妇人”当成了“小孩和女人”(见248页)。

    韩信说的“儿女子”是指杀害自己的吕后。同一件事,《汉书·韩信传》记载:“(韩)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两相比较,《史记》行文含有更强烈的蔑视意味和贬抑色彩。

    “儿女子”在《世说新语》《后汉书》《全唐文》《宋史》中都指女子,与小孩子无关。张永言《世说新语辞典》释曰:“犹言女流之辈。”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解释:“妇人,女子。”但《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妇孺之辈”,这并不确切。易先生的误解,大概与此误导有关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