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沉溺于学习个人管理

 牧心小憩之 2015-09-16
  之前写过一篇《有必要看时间管理的书吗?》,是要回答从这类书籍里能找到什么。时间管理,目前是个人管理领域比较热门也最受关注的一块,原因无非是时间是最表象的,容易被感知和压迫。其实个人管理包括的方面很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也值得阅读学习,但不要沉溺其中,浪费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阅读不代表掌握。

  关于个人管理方法的书籍和文章,通常很容易接受,又会觉得“啊,说的就是我”,所以接受度很高。比如读完一本GTD相关的文章,对理论有所了解,就认为自己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比之前好了很多。事实上呢?很少会有人死板的按照一套理论来执行,必须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这也是很多人评价读书无用的观点之一:理论之后没有足够的思考和行动。

  和励志书类似,往往会给人一种“读了就能……”的假象。这些方法和预期会给人很大的鼓舞,让人在阅读时信心满满,合上书就丢在脑后。下一次,你可能会再次拿起一本类似的书,重复这个过程。

  必要的思考和行动

  知易行难。不过,我们连知都做不好。

  阅读要伴随笔记和思考。

  在2012年之前,我在阅读之后很少做笔记,阅读过程中有一些思考也没有想过记录。当我再次接触某一本书,或者看到某个观点,总觉得似曾相识。之后,我开始尽量写笔记,摘录或者思考的记录都可以,最少,也要在豆瓣已读里写一段话。哪怕是两句话,也能代表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个理解,这一点是我和豆瓣的一些友邻学到的,也一直在坚持。

  写笔记的好处,是把书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话语,讲给自己听或者可以给身边的人推荐。如果一本书浓缩成一段话,这个过程就是领会的过程,同时,这些思考会指导自己的行动,因为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行动。

  再比如看到一些个人管理方面的文章和观点,我会通过印象笔记的“悦读”归档,在印象笔记里建一个“资料库”笔记本。这个笔记本,并不是档案室,而是经常去看看然后删掉一些已经熟悉的文章,保持瘦身。

  试着离开个人管理这个主题。

  很长时间,我关注了无数多个人管理相关的博客、微博、公众号,想读列表也有很多书籍,直到我明白这件事很愚蠢。不是这些信息来源不够丰富,而是,它们过于丰富而又狭窄,同质化严重。

  这些内容太多,占有了我信息输入的一大半,也造成了我对“掌控自己”的7象。其实,一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应该偏于这一个领域,有更广阔美好的世界等待自己去了解。同样,这些内容往往充斥着重复、炒作,浪费时间投入进去没有必要。

  比如画画这件事,表面上看要花很多时间,其实只是减少一部分信息来源,比如少刷微博朋友圈,然后关注一些绘画的教程就成了。有朋友说你时间很多啊,最近不忙吗?只好默默点头了。

  一个人不可能总停留在关注“个人成长”这个状态!永远停止在这个舒适区,你会一事无成,除非你以此为生。

  回想为什么要成长和改变?

  最近读了一些积极心理学的书,发现它们讲的很多道理,其实是日常生活中明白和知道的。正如《幸福的方法》一书的作者泰勒·本-沙哈尔说的,他只是把普遍的道理重复出来,而《象与骑象人》恰恰是把古今东西的哲人、思想家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为什么简单而朴实的道理,却很难被我们接受?

  我觉得是,我们忙着接受新东西,顾不得停下慢一点,看看身边的风景,想想为什么?为什么想要改变自己?为什么要成长?这个问题,要问自己,在读书前、读书中、读书后。

  想要改变,不能只想着改变之后的美好,要明白任何改变都要付出代价任何选择都要承担后果。想瘦身,就要忍受美食的诱惑和锻炼的汗水,想安排时间读书就要牺牲娱乐。

  想要成长,目标是什么?工作、收入、爱情、家庭?这些背后是不是追寻幸福?自己擅长什么,乐于做什么,最关注什么?多问一些问题,从自己身上发现。

  几个建议

  认真选择书籍和信息来源。如果是新人,就多看评论和推荐,在初期广泛了解,深入读一些精品。如果已经熟悉,只需要适当关注一些新东西和干货。

  认真执行一种方法,使用一个工具,减少选择。选择也会带来满足感,但过度选择是低效的,把一个方法和工具应用好。

  寻找有意义的时间消耗方式。对自己、家庭、他人有益的事,都可以作为自己的爱好来做,投入进去,它绝对比空泛的阅读以及网络浏览好很多,你一样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通常也不会后悔。

  20141010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老杜工作坊(搜laoduhaizai),或在豆瓣、简书关注“老杜还在”。

  我尽力每天分享一篇自己对思维、成长、终身学习的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