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学书法不能学今人?

 天也说不清cjh 2015-09-16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喝茶聊天,对方展开手机相册,说得到一幅气势磅礴的“毛体书法家”书法,市场价2万元,因“关系好”200元卖他了。我拿过手机乍眼一看,说心里话,倒贴200元都不想收藏。



回到标题,这里和思友们说的“学今人”的概念,是指临学现当代书法作品字帖的概念。现在很多人学习书法(包括不少思友),且不说一上手就学高难度欧体,关键还不溯源学欧阳询,而是学“今欧”,觉得“更漂亮”“更易学”,同样还有很多人看到现当代书法家比如毛泽东、启功、弘一法师等书法,一喜欢上就动手学,不亦乐乎,恨不能听人夸“**再现”…


当代社会,随着书法获奖功利心的作崇,始终有一些人妄自以为可以打破这条定律,想跨越古人学现代人求快捷,甚至不临帖而自创风格。不可否认,有些悟性极高的参赛者抄近路,加上运气好和受训取巧,可能获奖,但是他自己心里都清楚:这不是长远方法,还得绕回去,师法古人。而至于悟性较低的爱好者,一旦走上偏门,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书法学今人是十分危险的,几乎是书法学习的自杀行为。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旧习入髓,长此以往,日久积患,等于自杀。




学书法,一定要取法先人,不师现代,溯本寻源,取法乎上。


比如学魏碑书法,你就一点要去北朝北魏碑刻去找,哪怕斑驳难学;要学楷书,就一定要去大唐楷书里探个究竟;学行草书,就要去晋代手札里去临个酣畅淋漓。书体的演变,是伴随着汉字的演变和。篆、隶、草、行、楷书,都是中国文字演变与发展的载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产物,有着必然联系,这些演变和相互联系,同时伴随着书写、纸张工具等的变化而发生,每种书体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达到它的极盛期和高峰期,有精华,亦有糟粕,有官方,亦有民间,博大精深,唐代楷书的巅峰,标志着书法五体的成熟。


篆在秦,隶在西汉,草在东汉,行在晋,楷在唐等。以后虽有发展,比如元有赵体楷书,宋代行草有较大发展。但都没有超过各自极盛期的水平。所以,要取法乎上,必须溯本寻源。


所谓取法乎上、溯本寻源,主要就是选择那个时代书坛的代表书家、代表作品和理论背景,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只有代表性的书家,才能代表那种书体的最高水平,只有代表性的作品,才是最具学习养分的。而为了实现这种选择,我们需要多去了解书法理论和相关历史。


我们也知道,从刻画甲骨到书写简帛以至纸张,每种基本工具和书写方式的革新都定下新的书法基调。在漫长的书法历史中,产生过好几次的书学模式,以及书学流派的转换与统一,许多种类和风格、大量名家名作,都是今人书法的根,而今人大多书法,与那些根源与养分,差别太远了,这是客观事实,也是你不能学今人的核心因素。


书法五体的更替、演变都树立起新的丰碑。比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苏轼、黄山谷、米芾,这些代表着书法顶峰的大家,他们的作品代表的并不只是他们自己,而是各种书法体系流风,他们也曾追随着前人,后人又追随着他们。


有人会问:“难道他们就不学今人么?柳公权不是学颜真卿么?”这个问题成为当代很多人学今人的重点说辞。今人和古人不一样,他们的汲古学养,和所演绎的高度,不一定是一个人形成的。颜真卿和柳公权,共同构成了唐楷的雍容,而贯穿隋唐的欧阳询,则集成了唐楷的险峻,苏轼与黄庭坚的合力,推动了宋意的生发,他们之间,表面是学习,实质是共同推动书坛流变。这种古法基础,是当代书坛书家所不能达到的。


对古代书法名家或碑刻的学习,集中在对该作品的临摹、分析和读帖,主要包含三种意义:

1、书法技巧学习的意义;

2、书法审美典范的意义;

3、书法人文思想的意义。


古代的名家名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由于他们在实践技巧上千锤百炼,各有奇妙,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艺术是一代一代继承的,一种艺术技法的形成和发展,并不会自动延续,必须要每一个个体从无到有,经过自身的刻苦磨练才能把握和提升。而每一次达到的新高度,其背后都有着无数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书法流向,优胜劣汰,糟粕的东西已经被淘汰,而精华的东西积累起来,就表现在成功的作品里。最丰富精妙的书法精华,就表现为那些最伟大的书法家;而你正在学习的今人书法,尚在接受时间的考验。


如果把书法成就比作一座高山,而学书法的道路,就是攀登之路,每一次临帖,刷新着我们的高度。当然,通往顶峰之路有很多条,有人勤奋攀登,有人坐游览车或钢索缆车,而只有在荆棘遍地的路上走过的旅人,才能听见鸟语花香,才能看见奇花异果,才能在同道共勉中有获得真正的体会,才能汲取浓缩于心的养分。




阅读量100000+的书法图文,80%来自书法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