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自由潜水只是勇敢者的游戏?| 干货

 汉青的马甲 2015-09-17



文=Jessie 编辑=一驪


有没有一件事,像潘多拉的魔盒,

既是危险的渊薮,又驱使着你的好奇心去一探究竟?


吕克·贝松导演的电影《碧海蓝天》,

让不少狂热者燃起潜水热情。在另一个

“没有重力,没有颜色,

没有声音的世界,进入灵魂的远眺”

该是一种怎样的曼妙体验?



先别急着心动。随手一查,你会发现:自由潜水是目前已知极限运动中第二危险的运动。这种不携带氧气瓶,只通过自身肺活量调节呼吸屏气深潜的运动,会使潜水者在水中所受压力比陆地高几倍。压力不但直接作用于人体,而且会引起人体内部复杂的物理变化和生理变化。


天了噜,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运动令人辣么着迷?

自由潜水真的像传说中一样“稍有不慎就会让人命丧黄泉”吗?

在寂静未知的深海之中,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在深海之中如何与鲨鱼共舞?



……


未读君和小伙伴们一样,心里藏着一大堆问号。碍于恐惧,嘴上不想要,身体却早就蠢蠢欲动了。襟怀对海洋的敬畏,还有对神秘的自由潜水的好奇,未读君拜访了志趣相投的潜水前辈。


恰逢9月12日乃海客帝国潜水中心开业之日,未读君携国内自由潜水大师Vince国际职业水下摄影师孟庆然,于水立方小叙。几位从未读出版的《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一书发端,闲谈海洋秘事,言传身教潜水秘笈。南潜千里远,北诉万衷肠,由此这篇活动手记便与各位见面了。


图片来自《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 精彩视频,先睹为快 >




自由潜水之葵花宝典


Q:旱鸭子如何潜水?

A:自由潜水是人类本能。但按照标准,能游200米以上的人才能学潜水。
Q:学习自由潜有何要求?

A:身体健康,无心脏血管、呼吸疾病及精神疾病。
Q:小朋友多大能学自由潜?

A:14岁以上。




“所谓危险与安全,不过是事物的双生两面”


Vince:世界上最危险的极限运动里,低空跳伞排名第一,自由潜紧随其后。自由潜固然危险,但硬说它会要人命是对运动本身的妖魔化。几十年的自由潜水中,要人命的记录只有两次。发生这种危险的唯一可能是:憋气到缺氧昏迷。用声音刺激昏迷之人,当他吸入第一口气时会逐渐苏醒。自由潜是一种极度注重安全规则的游戏,不能一知半解,一定要充分了解,用规则支撑技巧,方知其对错。


孟庆然:所谓危险与安全,都有一个度。学习自由潜大大提升了憋气的深度和停留时间。它让你清楚风险性,知道如何呼吸,如何正确控制自己,而这恰好是一种安全保障。通过系统训练方式,你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儿,因此超过极限的时候能注意到危险的存在。一般出事儿都是挑战自我极限所致。


“自由潜水不可憋气,水肺潜水不可换气”


Vince:水肺潜水不可以憋气。水肺潜水呼吸高压气,高压气上升之后气体扩张,肺泡会缩到板压效果造成破裂。自由潜是在水面上呼吸外界空气,下潜时憋着一口气,在水中恢复到之前气压,没有气体扩张上升的现象。自由潜水员不能把气体吐掉的一个原因是,气体需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做交换,呼掉之后肺部没有可提供交换的气体,极有可能会造成缺氧昏迷。因此自由潜水不能憋气,而水肺潜水在水中不能换气。

自由潜水之海底真相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孟庆然:对于海洋生物而言,摄影师和潜水员在它们身边不过是另一种生物。当你带着呼吸器吐着气泡出现在它们身边,它们会感到紧张并躲开。即使是我们认识的凶猛鲨鱼,包括珊瑚礁鲨和深海鲨,其实都是温柔的,更多的时候你会吓到它们。鲨鱼品类大概有100多种,其中有过伤人记录的不到十种。人不在他的捕食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它们对人类的伤害不是吞噬而是咬伤。彼时它可能只是误认为“你看起来很好吃”,咬下去之后才反应,咦,不是我的菜。


“对于海洋,我们只是个过客”


孟庆然:一旦接受潜水培训,证明我们是合格的潜水员,就要遵循一个原则:不要触摸它们。很多海洋生物有危险性。一是它们自我保护的方式,可能会在你触碰它时得到释放,例如珊瑚释放孢子可引起皮肤瘙痒,这时你会受伤。第二种危险在于影响海洋及生物失衡。比如有些动物身上存有保护粘膜,你的伸手触摸可能会影响到它生存的状态。潜水员有一个共识,你可以拍照,但请不要抓它。


Vince:事实上,我们只是一个过客。海洋不是我们的世界。我们在侵犯海洋生物的领地。我们和海洋生物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保持距离,保持彼此的尊重。 不带走,不留下,不触摸,不伤害。

神照经:揭秘高阶潜水技巧

自由潜水大师Vince


自由潜水也有溶氮。浅层溶氮没问题,在第二次下潜水即会释放。但深层潜水,就涉及溶氮和减压的问题。下潜深度跟时间相对,该如何看溶氮?一般来说,下潜的来回时间,等同于水肺潜水的一半深度。下潜30米,来回2分钟,就要以15米2分钟查看水肺减压表,是否需要减压。在水面休息时,就有足够时间把把溶氮排掉,基本不存在减压的问题。而若下潜至100米来回时间5分钟,那就必须看50米5分钟,这时有可能触碰到减压。深层自由潜水员回到水面会拿那个气体到水面做补偿性减压。


水肺之后不适合自由潜。水肺身上的溶氮,体内血管有很多微小气泡,这些气泡会借由呼吸排。但在此状态下,盲目下潜气泡会压小,而上升过程气泡在扩张。这时微小气泡在过程中之间造成彼此粘黏,从小气泡变成大气泡,造成减压栓塞,即使3-5米也不可以。

图片来自于SSI国际水肺潜水学校


自由潜水是人类本能。摒去恐惧,对水感的舒适,会让人体对水产生人眷恋,仿佛回到原始时在母体中最安全的状态。那是近乎隔绝的寂静,一种绝对的放松。我们和海洋的联系超越了五感,达到一种超乎心智的奇妙状态。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内斯特在《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一书中写道:“如同'生命总开关’一样,这是我们的祖先曾生活于海洋中的印记。在人体中,这些感官和反射在沉睡,很少被用到,但是他们并没有消失。而且当我们极度需要它们时,它们似乎在复苏。”


屏气下潜,伸展双臂,并拢双腿,像飞鸟掠过山巅,忘却时间凝固记忆。醉心这片未知的可能,触碰生命本原,对身体发出邀约吧,从自由潜开始,从《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开始。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

詹姆斯·内斯特 著

白夏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6月

特别鸣谢北京海客帝国潜水中心、SSI国际水肺潜水学校小伙伴,未读君这就准备去报名学习潜水了!会不会在深海之下邂逅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