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干部要处理好“三重关系”

 徐徐读书 2015-09-17

基层干部要处理好“三重关系”

 

    基层干部职位不高,但责任重大,挑起了地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担。既是民情民意的联络员,还是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既是民生民计的服务生,还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这些多重角色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处理好“软硬”、“上下”、“内外”“三重关系”,做一名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多面手”。

    要敢接硬任务、善做软工作,做到软硬兼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活多事杂。既有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硬任务”,也有群众的小诉小访、嘘寒问暖的“软工作”。如何在工作中做到见招拆招、得心应手,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具备“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本领,要有能文能武、软硬兼备的综合素质,适应复杂多变的局面。在硬任务面前,能够随时顶得上、扛得下、豁得出,敢做敢为、敢于担当。面对问题和矛盾时,不回避、不推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在农村头号“老大难”旧村改造中,基层干部要以周到的服务和热情的态度,让群众看到政府的诚意,明白政府的用心,减少抵触的情绪,掌控棘手、复杂的局面。否则处理不当,激化矛盾,一发而不可收拾。同时,要树立群众事无小事的观念,不能因为群众的事小而不为之,也不能因为事情不急而推之。要把涉及群众冷暖安危的点滴小事当作头等大事、硬任务来完成,静下心来、放下架子聆听群众的心声,设身处地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从小处着手、从细处做起,方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要吃透上政策、把握下实情,做到上下兼顾。中央的决策到基层这一级是“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后一道坎”,落实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决策的成与败。比如,前几年国家为大力推广玉米良种,出台了补贴政策,在一些村居执行过程中,因种植面积较少,基层干部懒于落实,就出现不管种没种玉米,种了多少玉米搞平均分配的现象,一家几块钱,这就违背了上级政策精神,补贴政策再科学,落实走了形、变了样,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对于基层一线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吃透上级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是不能偏移、不能变通的大原则、大前提,不能张冠李戴、本末倒置。在全面把握上级精髓实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了解基层实际,对症下药,因村、因人施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实生根。比如,在确定农村低保户时,上级政策原则上按人口总数千分之几的比例分配,但我们落实下来,不能不顾好村、差村,富裕户、贫困户均按一个比例搞“一刀切”,这就要充分考虑村情、户情,摸清底子,合理确定申请名额,严格程序和条件,才能让党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好事办好。

    要增强内素质、树立外形象,做到内外兼修。基层干部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能力素质的高低、作风纪律的好坏都直接关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干部首先要有能干事、会干事的内在素质,这种素质不是你学历有多高、也不是资历有多深,而这种能力来源于群众、实践于基层。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日积月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其次要有干成事、不出事的外在形象。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前,成事在后,如果不去努力、不去为之奋斗,永远没有成事的机会。只要决策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有干成事的可能。同时,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既要有本事又要守本分,既要注大节又要管小节,做一名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民公仆,给人民群众树立一个好榜样、好标杆。

    (作者:中共山东省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