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随园食单(十六)

 了逹 2015-09-17

白话随园食单(十六)

 (2011-08-05 15:45:26)
标签: 

杂谈

贵物宜丰贱则小   煮肉须多炒肉少

随园食单须知单(十四)

多寡须知原文: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或间: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

袁枚喜诗书,收集了不少图书善本,常常对人说起,自己少年时家贫,无力购书,每过书铺,垂涎翻阅,久久不愿离去。曾作诗感叹:“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白天不能满足的愿望,只能在夜间在梦中得以实现,现在条件有了,所以就多买书些书看,随园附近有个年轻人叫黄允修来找他借书。袁枚很高兴,把书借给他,并且勉励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那些收藏书籍的人末必读书,四库全书是天子内府的藏书,然而皇上家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人呢?把许多书搬回家累得汗如雨下,放置在家中书架上,堆的满屋子都是书富贵有钱人家,然而有线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有些人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却不去看,甚至丢弃,把图书当费品卖了的情况就更不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费力向别人借来的就珍惜,他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去,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就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被占为己有了,必定会把它用绳子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这两天忙等待日后有时间再看’因为袁枚有这种经历体会过这里面的滋味,袁枚小时候就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隔壁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袁枚去借,他不借,那种人买书不是为读的,是为了充门面,显示自己有学问,现在还记的当时那种求书迫切的心情。所以只要能得到的书就认真去读并牢牢记住。做官以后,官俸多了,书籍买回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白色的蠹虫、灰色的游丝,常常罩满书册。却少了当年借书时用心和专一,那时是多么值得珍惜啊!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书买来是为看的,受过借书的难处,何必像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但姓黄的年轻人来借书,因为我懂得借到书的兴奋和借不到书的失忘,遇到了我是他幸运,希望他要珍惜读书一定要专心,并且他还书时也一定很迅速,好借好还才能再借不难。于是写了黄生借书说收录到随园诗话,

袁枚得到的第一本书是在上私馆时,有一次老师外出,他的好友张自南先生携一册诗集来访,袁枚翻看后,原来除四书五经外竞还有如此好书,拿在手中爱不择手,自南先生见其喜欢以低价转让一套四本只收工本费纹很二钱,但此时袁家有些捉襟见肘,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后来此事让舅舅知道买来送给袁枚,九岁的小袁枚拿到诗集如获至宝,老师作业完成后便取出咏呤继而慕仿,这属于他的第一本书,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书不在多少,关建在如何品读,就如同做菜原料不在多寡,在于如何利用,袁枚在多寡须知中这样写道“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或间: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一道菜中价线贵重的原料如鸡鸭鱼肉及山珍海味,他们的量要多一些,块也要大一点,让食者一目了然,这样菜才显珍贵,而配伍的价格便宜的原料则要少一些,在操作中讲究配头、缀头、点头、俏头,其中配料量最大,俏头量次之,缀头点头就是点缀而己,切不可喧宾夺主。煎炒的菜肴,量多了火力达不到,就炒不透还出汤,肉不松软还发柴,所以用肉的量不能起超过半斤,炒鸡丁、炒虾仁、炒鱼片不能超过六两,有人问:那量少不够吃怎么办?袁枚讲:想好吃就不能怕麻烦,等吃完这盘,你在炒一盘不就行了吗。可有的菜却要以多取胜,量越多越好吃比如白煮肉,如果没有二十斤以上的肉来煮,就会淡而无味,烧、燎、白煮是满人遗风,据传北京沙锅居因店中有过去宫中用来煮祭品的大沙锅而得名,此沙锅每次可煮一头猪,有一种菜叫公社招侍菜,就是过去农村办红白喜事做的大锅菜,也以量大著称,大锅菜的做法很简单,把几种家常菜蔬,放进大锅一起或煮或炖,到了一定火候便成了“大锅菜”。熬炖中各种菜相互沾光借味,杂而不乱,多却不琐碎。当然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放,自然也不是什么人都喜欢吃,大锅菜的原料不外乎白菜、豆腐、粉条之类,当然也少不了大片的肉或大块排骨,有时候还要放上红红的辣子或者火锅的底料。熬炖出来的鲜香浓郁的大锅菜:白菜熬得立不起身,豆腐炖得挺不起腰,粉条烀得站不住脚,而肉和排骨更是咕嘟得松松垮垮。大锅菜虽有些土,但现在也上得大席面。大锅菜只有用普通东西才做得地道,若放进山珍海味,反倒失了味道。所谓“百菜白菜美,诸肉猪肉香”。相传在山东梁山流传着一种水浒肉,这种肉也是大锅炖制,不论猪牛羊鸡切大块放大锅里炖,肉炖好了,山寨老大宋江把一百单八将都叫到聚义大厅,哥几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不畅快。煮粥也一样以多取胜,非用一斗米来煮才香,否则汁浆就不粘稠,而且必须把水放和适了,如果水多米少,熬出的粥就显得稀薄,香味也不足,雍和宫每年腊月初八都熬糜粥敬佛,舍粥接缘,那熬粥的锅可比沙锅居的锅大多了,不过熬粥最大的锅在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那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院,都说“潭柘寺的和尚数不清”有名和尚三千,无名和尚无数,和尚多吃的也多,用什么做饭呢?潭柘寺天王殿东侧院院内陆炉上有一口青铜铸的铜锅,直径1.85米,锅深1.1米,是昔日僧人做菜用的。以前共有三口锅,这是最小的。最大的一口锅直径3米,深2米,煮粥用的,煮一锅粥要用米一石二斗米,一锅粥要煮16小时,刷锅都得用梯子,锅底有一个脐是漏沙用的比篮球还大。还有一口锅是蒸馒头用,此锅甚称世界之最。过去潭柘寺周围有365个村庄,所产的粮食,供潭柘寺和尚吃用。据说潭柘寺一天用的粮食,为一个村庄所产粮食的总和。因此“有潭柘寺和尚一天吃一个村庄”的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