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如何骗得《兰亭序》?

 红豆居士 2015-09-17

  作者:冯玄一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那天,是上巳的日子,按照当时的习俗,大家要到水边嬉游,祈求消灾除凶,全年平安。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王生于303年)约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如谢安、孙绰之流、带上家人如王凝之、王徽之等人,一行四十多人到兰亭玩“曲水流觞”。大家一起坐在水边,喝酒吟诗,一天下来一行人一共写了三十七首诗。王羲之将诗汇编成集,取名《兰亭集》。他还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用绢纸、鼠须笔为兰亭集作了一篇序文。全文共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或《兰亭集序》。

  该贴是王羲之的代表之作。据说写作时“乃有神助,及(酒)醒后,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全篇飘逸灵动,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其中的二十一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其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世人公认的瑰宝,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数百年后,唐太宗看到王羲之的书法,惊叹不已。为了一睹为快,为了将这件瑰宝囊入怀中,他下达诏书,说凡有人献王羲之手书《兰亭集序》的,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从哪儿得来的,都可以封官赐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