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拉格之春” 中的昆德拉:民主改革的先行者

 红豆居士 2015-09-17

  (一)

  1967年6月27日至29日,捷克作家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作为作协主席团成员的昆德拉首先发难,他在发言中强调了捷克文化与欧洲的联系,批评当局使捷克文学与欧洲文学隔绝开来,使得捷克优秀的文学传统被抛弃了,丧失了它的欧洲特征,成为枯燥无味的宣传品。

  昆德拉认为,自由当然应当有它的界限,这取决于当代的知识、教育和偏见等,但“哪一个进步时期从来都没有设法去确定它自己的极限!”时代的实质问题就是二十世纪的民主经验,需要人们去“消除现有边界的限制,并超越当前我们对人和人的命运的认识限度,从而赋予捷克斯洛伐克文明以鉴别力、成熟性和伟大性。”这里,昆德拉后来的主要思考已露出端倪,即强调捷克文化归属于欧洲,有着悠久的人道主义传统,这个传统的核心就是个人自由。

  继昆德拉发言之后,其他作家也在会议上对检查制度进行了抨击。作家们的发言与党内改革派形成合力,激发了民众要求改变现状的热情。捷克人突然对政治感到兴趣,男人们不再看报纸的体育版,因为政治话题更吸引他们。电视里争论着政治议题,到处都在举行集会,人们纷纷质问官员,报纸的销路增加了,读者争相阅读作协的周刊《文学报》。在1967年10月停刊前,这份周刊每期印行达16万份,当它于1968年3月以《文学日报》复刊时,印数甚至达到了26万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