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十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好色亡国的周幽王

 修和 2015-09-18

十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好色亡国的周幽王

 

前面,我用了两章的篇幅来写周宣王,我希望大家能对这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君王有多一些的了解。如果他的继任之君克绍箕裘,也许,周王朝的历史可以重写。然而,“家败出毛猴”,因为出了一个败家的毛猴幽王,所以,宣王的种种努力,仅仅成为大周王朝的一个回光返照。这是很可惜的。

 

 

 

说到周宣王,有人可能不知其详,但一般会知道大名鼎鼎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这哥们演出来的一曲好戏。


摘自 濯缨轩主人1的新浪博客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幽王即位后,主要发生了这么几件大事:一是发生地震及日食等灾变;二是宠褒姒;三是废申后。

 

 

 

我们先看第一件大事:地震及日食。

 

 

 

《史记》上说:“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又说:“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这里说的“三川”指哪三川哩?即:泾、渭、洛。岐山,是太王古公亶父发迹的地方,是周的命脉所系,居然被地震给震“崩”了,可见,周的气数不长了。

 

 

 

地震,我们今天已经对它有了科学的认识,它纯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譬如2008年5月12日(阴历四月初八)的四川地震,天灾而已,再没有谁勉强把它和政治关联一起了。再譬如日食和月食,一是可以预测,二是一旦出现,天文爱好者像过节日一样予以观测,也不再有人把它和人事生拉硬扯到一起的。但是,在古代,在人们对自然还缺乏必要的认识的情况下,它就被认为和政治息息相关,认为是上天示警。如,幽王二年的这场地震发生,当时有一个叫做伯阳甫的就说,这是周将要灭亡的征兆。他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还举例说:“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还真叫这个臭嘴给说中了,周幽王恰好当了十年天子就被推翻,身死国灭,应了这个伯阳甫的话。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这次地震,当时的情形是:“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怎么感觉和四川地震一个样儿啊?这首诗还记载了幽王时的日食。诗中是这样说的:“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据天文学家考证,此诗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一日(公元前776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那么,此诗应作于幽王六年。我们后面再欣赏这首诗。

 

 

 

第二件大事,就是宠褒姒。

 

 

 

大家都熟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所为何来?就为了这个褒姒。

 

 

 

提起这个褒姒,可是说来话长了。据司马迁说,在夏朝夏桀王的时候,有两条龙盘踞于桀王的宫廷上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国君”,夏桀占卜,想问问是杀掉它们还是把它们赶走,结果都不吉利,又占卜,把龙漦(龙吐的沫)贮藏起来,大吉,于是夏桀就把龙漦藏在一个木盒(椟)里。夏朝灭亡,这个藏龙漦的木盒传到殷朝。殷朝灭亡,又传到周。这样算来,这个宝贝从夏末传到殷朝又传到周厉王,传了八百多年,好家伙,可真是个传家宝。八百多年,别人都不敢打开,唯有周厉王,人家是好汉,偏偏要打开看看。这一打开不要紧,龙漦就流出来,流得宫廷里到处都是。后来,这个龙漦就化成一个“玄鼋”(玄鼋,有人解作大蜥蜴),后宫有一个刚七岁的小女孩遇到它了,等到这女孩长到十五岁时,就莫名其妙的怀孕了,无夫而怀孕生子,这女孩很害怕,就把小孩抛弃掉。

 

 

 

这也是无巧不成书,恰恰宣王时有童谣唱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就是说,山桑树做的弓,箕树做的箭,将来周朝就灭亡在这东西手里。宣王听到这个童谣,就派人到街市上查看有没有卖这种弓箭的,一看,果然有一对夫妇卖这东西,宣王就命人把他们抓起来,要杀头,他俩中途逃掉了,正巧,碰到那个宫女丢弃的孩子,孩子在路边哭,这对夫妇“哀而收之”,并抱着这个孩子逃到褒国,慢慢地这个被丢弃的小女孩就长大了。后来褒国国君有罪,请求用这个小孩赎罪,就把这个小女孩献到周王室。因为这个女子最后是从褒国献来的,所以,就称之为“褒姒”。

 

 

 

按:这个故事是荒诞不经的。同时,在时间上也没法计算:《史记》上说是厉王打开的,某宫女七岁而遭之,过了八年,该宫女十五岁怀孕生产,已经到宣王时期。呵呵,司马迁忘记了,周厉王逃跑到死亡,中间隔了十四年。就算厉王末年打开这个木盒,宣王初年这个宫女生了小孩,时间也不对。更经不起推敲的是,宣王在位46年,即使是宣王初年生的那个小孩,到周幽王三年,幽王才临幸褒姒,这时的褒姒最低应该是50岁了吧?呵呵,有这么老的老妇人还被幽王捧在掌心里整天“宝贝、宝贝”地叫吗?而且,这么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在王宫里几十年,和周宣王居然一点事也没有?呵呵,坏坏地笑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常常把时间弄的很乱,如后稷到文王,一千二百年,只有十五君;再如武王伐纣,一会这样说一会那样说。这个故事玄之又玄,我们姑妄听之吧。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一切皆数”,司马迁编这个故事(或者说古来就有这个故事,司马迁采信了),大概就是想说:周朝的灭亡,是数中注定,逃无可逃的,这个褒姒,就是上天专为灭周而生的。

 

 

 

转眼到了周幽王三年,褒姒肯定是已经出落得如花似玉,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呵呵,这样描绘性的语言,还是留待小说家来说吧,我只是说,肯定长得很美。既然是天降异物,必然有些妖气,不然,怎能迷得倒周幽王哩?一个妖精,加个活宝,没有好戏才怪,于是周幽王就“嬖爱襃姒”。作为国君,爱一个妃子,原也无可厚非,但你别太过,幽王就有些过了。据说这个褒姒不好笑,幽王特别喜欢看她笑,人家就是不笑,任幽王像现在某些小丑笑星一样,装狗叫学驴鸣,人家褒姒就是整天猫个脸儿,这可急坏了周幽王。于是就有人给幽王出主意,当然是馊主意啦:当年武王定都镐京,镐京,西近西夷,北挨犬戎,容易受敌,当时设立了很多烽火台,武王和诸侯约定:若有敌人来犯,白天烧狼烟,夜晚举烽火,诸侯见烽烟起,即率兵勤王。这烽火啊,从武王到现在二百多年了,还没有用过哩,我的大王啊,你就点火,你和褒姒哩,就坐在烽火台上观看,诸侯见烟火起,必然率兵来救,来后,你就说点着玩的,没有敌人来,诸侯必然又灰溜溜的回去,那个褒姒啊,一看这情景,肯定会说:好玩!好玩!肯定就笑。我的大王啊,我打保票,褒姒要不笑,我就给你叫爷,你只管点火吧!――哈哈!连我都想笑,别说褒姒啦,这可真是个好主意!于是,周幽王就“为烽燧大鼓,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哈哈!幽王当然高兴啦,看到心爱的美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不知这个褒姒笑的时候是怎样的好看,努力的想象中!正像宫之奇说的:“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人家幽王居然“为数举烽火”,“数”,就是多次啦。好玩是好玩,代价也是惨重的,《史记》上说:“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你老说狼来了狼来了,原来是拿我们哥们寻开心哈,拜拜,我们不陪你玩了!这就为后来申侯联合犬戎入侵,幽王点烽火诸侯救兵不至,埋下了伏笔。

 

 

 

    再说第三件大事:废申后。

 

 

 

申后,是周幽王的王后。申,就是现在我们信阳。信阳那时候叫“申”。申侯有个妹妹,嫁给幽王,是为申后。申后生太子宜臼,太子就是储君。本来好好的,现在,幽王宠爱褒姒,不仅“烽火戏诸侯”,还要把褒姒封为王后,把褒姒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这样一来,申后就被打入冷宫,宜臼的王位也泡汤了。这个幽王啊,我说你高手,你可真是高手啊,打狗欺主,你也得看看人,你居然敢跟我信阳人玩,找死呀你!我信阳人到现在还是这样:你不惹我,我也不惹你,你要给我惹毛了,对不起,掂刀子就跟你玩命!申后被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一说,申侯知道了,七窍生烟:幽王这小子不想活了,做了它!一不做二不休,联合犬戎攻入镐京。幽王再点烽火,诸侯看见,说,幽王这小子又想拿咱哥们寻开心啊,咱别上当!于是都不去,再于是,幽王一下子被申侯给打挂了!申侯和犬戎“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771年。

 

 

 

幽王挂了以后,申侯就立其外甥宜臼当王,是为周平王。平王的故事下一章讲,这里,我们且欣赏一下关于周幽王的一些诗篇吧。

 

 

 

    第一篇:《十月之交》

 

 

 

  ○小雅。节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九月底交十月初)

 

朔月辛卯。(十月初一是辛卯)

 

日有食之,(这天发生了日食)

 

亦孔之丑。(这可是个大丑事)

 

彼月而微,(过去,那月亮暗淡无光)

 

此日而微;(今天,太阳又这样昏暗)

 

今此下民,(今天黎民百姓)

 

亦孔之哀。(对这灾异天象可真是非常悲哀啊)

 

 

 

全诗八章。

 

前面说了,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的十月初一。诗人不仅准确记录了这次的日食,而且顺便也写了不久前的月食。

 

 

 

日月告凶,(日食月食警示凶象)

 

不用其行。(它们的运行不按其正常轨道)

 

四国无政,(是因为当今天下乱政)

 

不用其良。(贤良的人得不到重用)

 

彼月而食,(过去,发生月食)

 

则维其常;(人们习以为常,不太放在心上)

 

此日而食,(现在,又发生了日食)

 

于何不臧。(哎呀!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第二章,写日食月食这些奇异天象是上天示警,是国家政治混乱,贤臣不在其位造成的,是国家将乱的征兆。

 

 

 

烨烨震电,(电闪雷鸣光刺眼)

 

不宁不令。(天地都不得安宁)

 

百川沸腾,(百川都像水烧开了)

 

山冢崒崩。(山峰都崩坍了)

 

高岸为谷,(原来的高岸变成了深谷)

 

深谷为陵。(原来的深谷变成了山陵)

 

哀今之人,(唉!可怜当今的执政者)

 

胡憯莫惩?(怎么不修善政来制止这灾变啊?【胡憯(cǎn):怎么。莫惩:不制止】)

 

 

 

    第三章,诗人又追叙四年前(即幽王二年)的那次地震。《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描写,真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地震的恐怖情景。去年四川地震,我看网上发表关于地震的诗词不计其数,可惜,加在一起也不抵这里面的一句有分量。

 

 

 

皇父卿士,(当今的当权者:皇父是卿士)

 

番维司徒,(番氏是司徒)

 

家伯维宰,(家伯是冢宰)

 

仲允膳夫,(仲允是膳夫)

 

棸子内史,(棸子是内史)

 

蹶维趣马,(蹶氏当了趣马官,【呵呵,弼马温吧】)

 

禹维师氏。(禹氏当了师氏官)

 

醘妻煽方处。(还有一个美艳的妻子,炙手可热,势焰熏天,【指褒姒吧】)

 

 

 

第四章,点名道姓地指出当朝几个权势赫赫的大人物:从卿士到司徒到冢宰,个个点过来,甚至点到了褒姒,甚至影射到了最大官儿周幽王,这个,可得要点勇气。今天我们甚至不敢对一个县委书记说三道四,谓我不信,请查看不久前重庆的“盆水诗案”。今天的官官儿多牛啊!李白敢骂:“董龙更是何鸡狗”,今天,你来骂我瞧瞧!

 

    诗人点出这些人,我想,诗人是想说,这些人都是幽王的亲信,都是些巧言佞色之徒,国家政治混乱,都是这班人造成的,当然,包括倾国倾城的褒姒,还包括宠信褒姒的周幽王了。是啊,没有幽王,这些人怎么牛得起来?

 

 

 

抑此皇父,(唉!这个皇父啊)

 

岂曰不时?(难道如此不识时务)

 

胡为我作,(为什么派我去劳作)

 

不即我谋?(事先却不告诉我)

 

彻我墙屋,(和开发商勾结一起,对我的住宅强行拆迁)

 

田卒汙莱。(我的田园都荒芜)

 

曰予不戕,(还说:“不是我残暴”)

 

礼则然矣。(“我是依礼而行”)

 

 

 

    第五章,对奸臣的头头皇父,提出了血泪斑斑的控诉:其罪状是:一、派我服劳役,没有同我商量;二、把我的房子给拆了,是不是把我的地皮卖给开发商了啊?以今度之,估计不差;三、把我弄的田园荒芜;四、还假惺惺对我说:“哥们!咱俩谁跟谁啊?不是我存心跟你过不去,国家政策到这儿了,我没办法帮你啊”。――看来,诗人的地位也不低。

 

 

 

皇父孔圣,(这个皇父可真是圣明啊)

 

作都于向。(在向这个地方建立都城)

 

择三有事,(提拔亲信作三卿)

 

亶侯多藏。(他家中金银财宝实在多啊)

 

不慭遗一老,(连一个老成之士也不留下)

 

俾守我王。(使他守卫我们幽王)

 

择有车马,(把好车好马都择走)

 

以居徂向。(迁到向地好快活)

 

 

 

第六章,继续揭露皇父的罪行:一、另外在“向”这个地方为自己建一座都城;二、提拔亲信栽培党羽;三、贪赃枉法,把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四、架空周天子,有不臣之心。呵呵,原来那个时候都有这样的现象啊!我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说某某事情与某某有关,某某事情与某某有关,一颗心早灰了大半。我们国家怎么净出这样的毛猴,一万代都绝不了种!

 

 

 

黾勉从事,(我脚踏实地勤恳工作)

 

不敢告劳。(任劳任怨从不叫苦)

 

无罪无辜,(我没有罪也没有过错)

 

谗口嚣嚣。(大家纷纷谗害我)

 

下民之孽,(我们小民受灾孽)

 

匪降自天。(不是从天而降的)

 

噂沓背憎,(流言噂噂,背后憎恨)

 

职竞由人。(这都是人造成的)

 

 

 

    第七章,为自己鸣冤叫屈:我可是国家的好干部啊!五讲四美三热爱,哪样做的都不差,可是,还是受到众人的谗毁和皇父等人的迫害,天理何在啊?呵呵,看来哪庙都有屈死鬼啊!

 

 

 

悠悠我里,(我的愁思长又长)

 

亦孔之痗。(真是非常不开心)

 

四方有羡,(天下别人都欢喜)

 

我独居忧。(唯有我是噘着嘴)

 

民莫不逸,(天下之人莫不安逸)

 

我独不敢休。(唯有我终日辛劳不得休息)

 

天命不彻,(只要我们周朝天命不绝)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我就不敢仿效我的那些朋友苟且偷安)

 

 

 

第八章,用对比的手法写自己的不平。哥们!要么你也学会逢迎拍马,慢慢把皇父一班人给踩下去,你再来捏捏他的软柿子;要么你把那个破官帽给扔了,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要么你把刀磨磨,把那个皇父给做掉!你牢骚个鸟儿呀!

 

末尾一句,可见诗人所忧者,不单是自己遭遇不公,而是关心国家的命运,落脚点在于忧国,境界还是满高的。

 

   

 

顺便说一下,这个皇父,可是实有其人的。上一篇宣王时期的诗歌《常武》里面就提到过他:“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宣王时期皇父就是太师,可见此人的确很厉害。

 

 

 

    第二篇,《瞻卬》

 

 

 

 

 

○大雅。荡之什。瞻卬

 

 

 

瞻卬昊天,(仰望上天)

 

则不我惠。(老天对我一点也不好)

 

孔填不宁,(非常喧嚣不安宁)

 

降此大厉。(降下这个大祸根)

 

邦靡有定,(国家从此不安定)

 

士民其瘵。(士人百姓苦不堪言)

 

蟊贼蟊疾,(这班蟊贼为害不小)

 

靡有夷届。(扰得天下没有太平)

 

罪罟不收,(严刑峻法像一张大网)

 

靡有夷瘳。(为害天下没有了期)

 

 

 

全诗共七章。

 

    第一章,诗人面对幽王宠幸褒姒胡作非为的现状极为不满,为国家的命运深深担忧,于是仰望上天,写下了这首诗。

 

 

 

人有土田,(人家的好田好地)

 

女反有之。(你就给它霸占去)

 

人有民人,(人家拥有的奴隶)

 

女覆夺之。(你就把他抢夺去)

 

此宜无罪,(这个人本来没有罪)

 

女反收之。(你却将他关起来)

 

彼宜有罪,(那个人本来有罪恶)

 

女覆说之。(你反而为他解脱)

 

 

 

    第二章,控诉幽王倒行逆施。

 

 

 

哲夫成城,(智慧的男人打下的天下)

 

哲妇倾城。(聪明而阴险的女人能把它倾覆)

 

懿厥哲妇,(那个聪明而阴险的女人啊)

 

为枭为鸱。(好像猫头鹰那样可怕)

 

妇有长舌,(她是一个长舌妇)

 

维厉之阶。(能把朝纲来搅乱)

 

乱匪降自天,(这个乱象不是天降)

 

生自妇人。(而是来自这个妇人)

 

匪教匪诲,(不是我对君王不加劝谏)

 

时维妇寺。(难抵她的枕头风)

 

 

 

    第三章,写幽王宠幸褒姒,搅乱了朝纲。诗人看来是个“女人祸水”论者。“长舌妇”一词可能就出于此。

 

 

 

鞫人忮忒。(不断变换花样来害人,【鞫(jū):穷尽。忮(zhì):害。忒(tè):变】)

 

谮始竞背。(也不管谗言老是头尾自相矛盾,【谮(zèn):进谗言】)

 

岂曰不极?(难道凶恶的还不够?)

 

伊胡为慝?(你为什么这样狠毒?【慝(tè):恶,错】)

 

如贾三倍,(好像商人要获取三倍的厚利)

 

君子是识。(各位君子要看清楚)

 

妇无公事,(妇人本不该干预朝政)

 

休其蚕织。(不该放弃了她的本职――养蚕织布)

 

 

 

    第四章,继续控诉褒姒胡作非为,干预朝政,谗害忠良。   

 

 

 

天何以剌?(上天为什么要斥责)

 

何神不富?(神灵为什么不降福)

 

舍尔介狄,(舍去最凶险的敌人)

 

维予胥忌。(为什么只是忌恨我)

 

不吊不祥,(下民遭难你不问)

 

威仪不类。(你没有一点当天子的威仪)

 

人之云亡,(贤才都远遁他方)

 

邦国殄瘁。(国家将要覆亡)

 

 

 

    第五章,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幽王。

 

 

 

天之降罔,(老天降下大网一样的灾祸)

 

维其优矣。(我们无法来躲藏)

 

人之云亡,(贤能之士都离去)

 

心之忧矣。(我真是我国家的命运担忧)

 

天之降罔,(老天降下网一样的灾祸)

 

维其几矣。(国家的危难已经逼近)

 

人之云亡,(贤能之士都离开)

 

心之悲矣。(我心中多么悲伤)

 

 

 

    第六章,写幽王褒姒为非作歹朝纲紊乱,贤能之士纷纷逃离,国将不国,诗人为国家的命运深深担忧。看来此诗的作者,应该是有着较高地位的周的宗室。

 

 

 

觱沸槛泉,(泉水不停地奔涌,【觱(bì)沸:泉水上涌的样子。槛:"滥"的假借,泛滥】)

 

维其深矣。(水的源头多么深)

 

心之忧矣,(我心头的忧伤啊)

 

宁自今矣?(哪里是从今天才开始?)

 

不自我先,(这种灾祸既不出现在我生之前)

 

不自我后。(也不出现在我死之后)

 

藐藐昊天,(浩渺难测的苍天啊)

 

无不克巩。(万物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无忝皇祖,(不要辱没了你的祖先)

 

式救尔后。(要赶快悔改,免得子孙受祸殃)

 

 

 

第七章,继续写为国家的命运担忧。开头用泉水源头深远来起兴,比喻自己的忧愁由来已久。接着说:这种现象,要是在我有生之前,我不用操心,要是出现在我死之后,我也不用操心,偏偏被我遇到了,我怎能不操心?看来,诗人是一个以国家命运为己任的人,自己也和周王室的命运息息相关。最后,对幽王还在进行劝诫,忧国之忱,溢于言表。

 

 

 

    第三篇,《正月》

 

 

 

○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幽王)

 

 

 

正月繁霜,(正月降霜)

 

我心忧伤。(我心忧伤)

 

民之讹言,(民间谣传四起)

 

亦孔之将。(已经非常厉害)

 

念我独兮,(世人皆醉我独醒)

 

忧心京京。(我不禁忧心忡忡)

 

哀我小心,(可怜我担惊受怕)

 

癙忧以痒。(已经忧思成疾,【癙(shǔ):幽闷。痒:病】)

 

 

 

    全诗共十三章。

 

这是一首政治怨刺诗,诗中言“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很明显是刺幽王宠褒姒的。《毛诗序》云:“《正月》,大夫刺幽王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分析说:“此必天下大乱,镐京亦亡在旦夕,其君若臣尚纵饮宣淫,不知忧惧,所谓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一朝突决栋焚,而怡然不知祸之将及也。故诗人愤极而为是诗,亦欲救之无可救药时矣。若乃骊烽举,故宫黍,明眸皓齿污游魂,贵戚权寮归焦土,尚何昏姻之洽比?尚何富人之独哿?以此决之,《正月》之为幽王诗必矣。”其论甚为精辟。

 

    第一章,写天下将乱,民间谣传四起。作者大概与周宗室千丝万缕,利害相关,预感大厦将倾,所以忧心忡忡。

 

    正月,周朝的历法和农历不一样。我们现在实行的农历是夏历。夏历就是现在的阴历,因为其合于农业耕作的时令,所以又叫农历。商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正月,与夏历差一月;周历以现在阴历十一月为正月,与夏历差二月。不过,我们只读诗,有兴趣作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详查有关资料。

 

 

 

父母生我,(父母生下我)

 

胡俾我瘉?(为什么叫我遭遇这样的祸殃)

 

不自我先,(灾祸也不早点来)

 

不自我后。(它也不在我身后来,【偏偏被我赶上】)

 

好言自口,(好话都从嘴里出)

 

莠言自口。(坏话也从嘴里出)

 

忧心愈愈,(忧心忡忡)

 

是以有侮。(是因为我受到侮辱)

 

 

 

    第二章,作者抱怨父母,为什么早不生他,晚不生他,偏偏将他生之于乱世。对周幽王的不满、愤懑,真是刺到极点。

 

 

 

忧心惸惸,(终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惸(qiónɡ):忧郁不快】)

 

念我无禄。(想到将来国亡家破,何以有禄)

 

民之无辜,(百姓们是无辜的)

 

并其臣仆。(亡国后他们也难免成为奴仆)

 

哀我人斯,(可怜我们这班人啊)

 

于何从禄?(再从何处得到福禄)

 

瞻乌爰止?(看那乌鸦将要落下)

 

于谁之屋?(它还能停在谁家的屋上?)

 

 

 

    第三章,预料国亡以后,臣工被掳,人民流离,自己像乌鸦一样无枝可依。这一章有铜驼将没于荆棘,麋鹿将游于庙堂之悲也。

 

 

 

瞻彼中林,(看那一片树林)

 

侯薪侯蒸。(到头都是当柴烧)

 

民今方殆,(百姓今在危难中)

 

视天梦梦。(老天昏睡也不管)

 

既克有定,(如果上天已注定)

 

靡人弗胜。(没有谁能抗拒)

 

有皇上帝,(那么,伟大的上帝啊)

 

伊谁云憎?(请告诉我,我该恨谁?)

 

 

 

    第四章,国家已经乱象横生,幽王犹在梦中。诗人虽然能清醒认识时局,但却无能为力。此章末尾,用笔深曲,尤为有力。想起早年看的一段戏曲,中有道白曰:“是谁弄的,江山如是”!是呀,谁是罪魁祸首哩?

 

 

 

谓山盖卑,(人说这山很低矮)

 

为冈为陵。(其实是高高的岗陵)

 

民之讹言,(对老百姓传言的事情)

 

宁莫之惩。(为什么不去制止和改正)

 

召彼故老,(应该召见老成之臣工)

 

讯之占梦。(问问占梦的吉凶)

 

具曰予圣,(都说:我最圣明)

 

谁知乌之雌雄!(谁知道乌鸦是雌是雄)

 

 

 

    第五章,继续揭露幽王的昏聩。对于百姓谣传的种种乱象,不知悔改,也不肯问像我这样的老成人,甚至也不肯问卜于鬼神,还自以为是。 

 

谓天盖高,(人说天呀多么高) 

不敢不局。(可我不敢不弯腰) 

谓地盖厚,(人说地啊多么厚) 

不敢不蹐。(可我不敢不踮脚) 

维号斯言,(我高声说的这些话) 

有伦有脊。(有条有理不瞎编) 

哀今之人,(可叹今天某些人) 

胡为虺蜴?(毒似毒蛇和蜥蜴)

 

    第六章,写自己得不到幽王的重用和信任,还时常忧谗畏讥,小心翼翼。 

 

瞻彼阪田,(看那山坡田地里) 

有菀其特。(禾苗长的很茂盛) 

天之杌我,(上天这样折磨我) 

如不我克。(好像我很难攻克) 

彼求我则,(你开始求我的时候) 

如不我得。(好像生怕得不到我) 

执我仇仇,(后来待我很怠慢) 

亦不我力。(也不怎么倚重我)

 

 

 

    第七章,怨刺幽王对自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当初想让我来辅佐他,说的比蜜还甜,现在,却把我冷在一边。可见这位诗人,是个很有地位,曾经受到信任、重用,后来又被幽王疏远了这样的一个人,和后来的屈原差不多吧。 

 

心之忧矣,(我心多么忧伤啊) 

如或结之。(好像绳子结连结) 

今兹之正,(当今的政治啊) 

胡然厉矣?(为什么这么暴烈) 

燎之方扬,(像大火熊熊刚燃烧) 

宁或灭之?(谁能有办法把它熄灭) 

赫赫宗周,(辉煌赫赫的大周啊) 

褒姒灭之!(竟然毁在这个褒姒的手中) 

 

    第八章,点明题旨了: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呵呵,女人祸水论。没有幽王这个活宝,褒姒又何能为也?

 

终其永怀,(我终日忧伤满怀) 

又窘阴雨。(又困于连绵阴雨) 

其车既载,(大车已经装满载) 

乃弃尔辅。(你却把挡板给丢掉) 

载输尔载,(等到货物掉下来) 

将伯助予!(你才说:大哥啊,快点来帮我)

 

 

 

    第九章,这里打了一个比喻:车夫用车载货,怎可以把车的挡板丢掉哩?没有挡板,货物就掉下来。等货物掉下来,你才知道叫:大哥啊,快来帮忙,你早干嘛去了?丢掉挡板的人,当然是幽王啦。挡板,比喻对国家有用的大臣,当然应该包括诗人自己。现在,国家出乱子了,不可收拾了,你才叫我帮忙,为时已晚啊!“将伯助予”,看来诗人与幽王关系非同一般。

 

无弃尔辅,(不要丢弃车的挡板) 

员于尔辐。(更把车轮辐条加牢固) 

屡顾尔仆,(要多回头看看你的车夫) 

不输尔载。(这样才不会丢掉你的货物) 

终逾绝险,(这样才能度过艰险) 

曾是不意。(你不要吊儿郎当不放在心上) 

 

    第十章,告诫幽王,要“亲贤臣,远小人”,有点耳提面命的意思。

 

鱼在于沼,(鱼在池中) 

亦匪克乐。(也不能快乐) 

潜虽伏矣,(即使它能潜伏水底) 

亦孔之炤。(水清也能看得很清楚) 

忧心惨惨,(我终日忧心忡忡悲悲切切) 

念国之为虐!(老忧虑国家多虐政) 

 

 

    第十一章,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真是一个大忠臣。  

 

彼有旨酒,(他有美酒) 

又有嘉肴。(又有佳肴) 

洽比其邻,(狐朋狗党乐融融) 

婚姻孔云。(裙带关系一大帮)

 

念我独兮,(可怜我只我一人) 

忧心殷殷。(孤苦伶仃好忧伤)

 

    第十二章,“彼有旨酒”,“彼”指谁哩?还是幽王吧。这个幽王啊,整天佳肴旨酒,和狐朋狗党花天酒地吃喝嫖赌,任用的都是小姨子大舅子,乌七八糟一大帮。国家怎能不亡!

 

佌々彼有屋,(卑鄙的人住好屋)

 

蔌蔌方有谷。(庸碌之辈享厚禄) 

民今之无禄,(老百姓无以为生) 

天夭是椓。(天降灾祸受迫害,【椓(zhuó):打击】) 

哿矣富人,(富贵人家多开心) 

哀此惸独。(可怜穷人却茕茕孓立) 

 

第十三章,揭露幽王当政人间的不平。呵呵!何代不是如此!我都没有兴趣再对此发表评论了。

 

 

 

第四篇,《白华》 

○小雅。鱼藻之什。白华 

 

白华菅兮,(开白花的莞草呀) 

白茅束兮。(我用白茅来捆它) 

之子之远,(那个人而离我远去) 

俾我独兮。(使我孤独多可怜) 

 

 

全诗共章。 

其实,这是一首弃妇诗。因为前面说到幽王废申后,又有人主张此诗为申后所作,所以将错就错,就当是申后写的吧。其实我感觉与申后、幽王、褒姒,关系并不大。不过,我在前面既然说了幽王时期的三件大事,废申后是直接导致申侯发兵幽王灭亡的一件大事,所以,我们姑且这样理解吧。 

    第一章,以“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起兴,是什么意思哩?以白茅捆白菅,象征亲密的夫妻关系?可能吧。本来夫妻应该像白茅捆白菅一样不可分离,可是,现在你这个臭小子却把我抛在一边,跑去泡妞儿去了,你说可气不可气? 

   

 

英英白云,(天上朵朵白云飘) 

露彼菅茅。(带露菅茅随风摇) 

天步艰难,(我的命运恁艰难) 

之子不犹。(那个人啊太不好) 

 

 

    第二章,诗人望望天上的白云,望望地上的菅茅,感叹自己命途多舛,遇人不淑。 

 

滮池北流,(滮水悠悠向北流) 

浸彼稻田。(漫过那边水稻田) 

啸歌伤怀,(长歌当哭以遣怀) 

念彼硕人。(只为想起那个人) 

 

第三章,以滮水浸润稻田,比喻夫妻恩泽吧?你这臭小子跑去包二奶去了,把我们多年的夫妻恩情抛在一边。 

硕人,有人说指褒姒,朱熹说指幽王。我们既然认为此诗是申后作,那么,“之子”指幽王,“硕人”就指褒姒吧。唉,想起这个狐狸精,我就恨的咬牙切齿!

 

 

樵彼桑薪,(砍那桑树作柴烧) 

卬烘于煁。(我把它放进灶堂里烧,【卬(ánɡ):我。煁(shén):越冬烘火】) 

维彼硕人,(只因想起那个人) 

实劳我心。(实在让我太伤心)

 

    第四章,诗人以伐薪烧火起兴,比喻自己因思念那个负心贼而心情焦躁,“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你好可怜呀!谁叫你人老珠黄的呀,人家褒姒可是跟水黄瓜一样哈

 

鼓钟于宫,(钟鼓敲在宫里面) 

声闻于外。(声音必然传外面) 

念子懆々,(想起你呀心烦躁) 

视我迈迈。(你看我呀不友好)

 

    第五章,以在宫内敲钟鼓,声必闻之于外,比喻什么哩?你对我好,我一定知道,你对我不好,我也能感知?你的花花肠子我还不知道呀?小样儿!

 

有鹙在梁,(鹙鸟停在河梁上) 

有鹤在林。(仙鹤在林翩翩飞) 

维彼硕人,(只因想起那个人) 

实劳我心。(真是伤透我的心)

 

    第六章,鹙在梁,鹤在林,成双成对,好不羡慕煞人也!你这个臭小子,却跑去跟褒姒比翼双飞去了,叫我如何不伤心! 

鸳鸯在梁,(鸳鸯停在河梁上) 

戢其左翼。(嘴巴插在左翼间) 

之子无良,(那个人啊真无良)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品德坏) 

    第七章,鸳鸯成对,相亲相爱,你对我却三心二意。你的良心叫狗吃啦? 

有扁斯石,(找块扁石垫垫脚) 

履之卑兮。(踩在上面望望你) 

之子之远,(那个人啊越来越远) 

俾我疧兮。(使我愁得害了病) 

第八章,写诗人对其丈夫的留恋,或者说是申后对幽王的留恋。虽然丈夫抛弃她去包二奶去了,但诗人却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依依不舍,看到看不够了,搬块石头垫垫脚,还在看啊。一直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直看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唉,痴心女子负心汉,你好可怜呀! 

    《诗经》里面关于幽王的诗,还有好多篇,但老实说,这样的诗读起来,别说一般读者打瞌睡,我也写的瞌睡溜溜的。咱且把它们移到别处吧。不过,这里面也有很精彩的一段,即:《小雅。节南山之什。小旻》里面的一段:“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一段常被人们引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特在这里点出,免得明珠暗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