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治疸八法

 寂寞在繁衍 2015-09-18
    黄疸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以面目、全身及小便发黄为特征。其发病多有季节性和流行性,主要病因湿热蒸腾或寒湿内郁。对于黄疸病,古代医家有很多论述。其中以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论述较详,并列有专篇讨论黄疸。下面以《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以下简称《黄》)的条文为基础,并结合《伤寒论》(以下简称《伤》)的条文,归纳出张仲景治疗黄疸病的八种方法,供大家临证时参考。
一、清利
       黄疸病的主要病因是湿热交蒸,故清热利湿是治疗黄疸病最常用的方法。湿热交蒸于里出现的证状是:身黄如橘子色,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腹微满等,可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伤》236、260条)。本方还可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停聚,郁久成热的谷疸,证见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等(《黄》13条)。
       如果湿热相争,而热邪偏盛,出现身黄发热、小便深黄等证,可用栀子蘖皮汤重清其热,兼利其湿(《伤》361条)。
二、泻实   
       湿热内盛,相结成实的,可用攻下之法。若病饮酒过度损伤脾胃之阳,内湿既生,谷亦难运,湿热内结饮食停留,病人出现心中懊憹或热痛、而且不能食、腹满痛等证。可用梔子大黄汤下其实邪,亦可达清热利湿之效(《黄》15条)。
       若里实热盛,可出现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身黄等证。可用大黄硝石汤泻热通便、利湿退黄(《黄》19条)。
三、通利  
       湿热交蒸,湿邪偏重的黄疸,可以见到食少纳呆、身重乏力、恶心呕吐、小便不利等。方用茵陈五苓散利水渗湿,湿邪去则热无所附而自除(《黄》18条)。
四、发表   
       湿热蒸腾,而兼表实,则湿热之邪无路可出,此时可用发表之法。如身黄而兼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表证者,可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发散表邪,以清湿热(《伤》262条)。
       亦可用麻黄醇酒汤发汗散邪而退黄(《黄》附方)。
       以上二方皆以麻黄为主药,麻黄辛温不但发汗,且能宣肺利水。故二方既能“开鬼门”,又能“洁净府”。可知麻黄是治黄疸兼表实的必用之品。
五、涌吐  
       若湿热交蒸兼有实邪,病位偏上者,可涌而吐之。如酒疸证见心中懊憹或热痛、不能食、时欲吐者,方用瓜蒂散(《黄》附方)涌吐实邪以袪湿清热。
六、和解:
       肝胆之气横犯脾胃,脾胃运纳失常,亦可成黄疸,此时即需和解。如胁下及心痛、腹满、鼻干、无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脉浮等证,属木横克土,由于病急,故先用针刺(当刺期门)后以小柴胡而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若邪高痛下,证见腹痛而呕吐,可用白芍易黄芩以敛肝缓急(《黄》2条)
七、消瘀  
       黄疸后期,多见气滞血瘀,甚则形成黑疸。证见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薺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少腹硬、脉沉结。即用 硝石矾石散消瘀破结、燥湿退黄(《黄》14条)。
八、温燥     
       黄疸多湿热,但也有寒湿者。其证为:身目发黄、黄色晦暗、腹满、厌食、食则头眩、小便难、脉迟等。但仲景未出治法,仅言应“于寒湿中求之”(《伤》259条)。观太阴寒湿皆以理中、四逆治之。理中汤下有“腹满者加附子”之说,故寒湿发黄可用附子理中汤温中燥湿。后世治疗寒湿阴黄的茵陈术附汤,即由本方减人参加茵陈、肉桂而成。
       以上是仲景治疗黄疸方法之大要,《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所提到的猪膏发煎、虚劳建中汤等,虽亦有发黄见证,但与黄疸病有根本区别,故不能列为治疸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