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剿灭太平天国的是地方湘军:国家正规军哪儿去了

 强子1963 2015-09-18


1851年,落第秀才洪秀全率众在广西金田宣告起义,号称太平天国,从此开始了与清廷长达13年的争斗。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城克县,到1853年,攻下南京,并定都在此(定名为天京)。之后,又开始了北伐,一度打到了河北、天津,直逼京师。后来,太平天国高级将领之间发生内斗,元气大伤,终于在1864年7月,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天京,太平天国灭亡。

为什么最终解决问题的是曾国藩临时组建的湘军呢?清廷的国家正规军哪儿去了?

我们先从清朝的兵制说起。清朝有两支常设的国家军队,分别是八旗兵和绿营兵。

太平天国运动全盛时期形势图

八旗兵是由努尔哈赤创建的。当年,努尔哈赤起兵时,以黑旗作为标志。后来,随着不断征战,队伍越来越壮大,就又发展出了两支兵马,分别以红旗和白旗作为标志,这样,就形成了红白黑三旗。

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将三旗解析为八旗,分别是: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其中,前三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后五旗为下五旗,由皇帝的兄弟、儿子等人掌控。

满洲八旗兵军旗样式

再后来,随着对蒙古的征服,以及虏获的汉人的增多,皇太极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的八旗兵制,事实上,相当于二十四旗。

与八旗兵不同,绿营兵是清一色的汉人军队。清兵入主中原后,俘虏了大量的明朝军队和起义军,这些人需要安置。同时,大清帝国幅员辽阔,各地也需要有军队驻扎。于是,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就提议创建了绿营兵。为什么叫绿营呢?因为旗子是绿色的。

绿营兵分驻全国各地,兵权由兵部掌握。只有在战时,才会抽调、组合在一起,并由兵部临时派出一人作为统领。因此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了汉人将领拥兵自重,与清廷对抗。但弊端就是,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受到了极大影响。

应该说,创建伊始,八旗兵和绿营兵都是很有战斗力的。比如八旗兵,曾经骁勇善战,万夫不当,不然的话,也不可能以极少的兵力打进关内,入主中原。直到康熙前半段时间,还保持了这种战斗力。一个例子就是,在与沙俄的雅克萨之战中,大获全胜,逼得沙俄与清廷议和。我们知道,这在清朝后半段的历史中是不多见的。

但八旗兵的堕落也是极其迅速的。一开始,是耽于享受,不思进取。比如,康熙平定三藩时,靠的就是绿营兵。这时候,八旗兵已经有不愿作战、只想享受的苗头了。到乾隆、嘉庆之后,八旗兵就彻底堕落了,大部分人只知吃喝嫖赌,不知带兵打仗。

八旗兵和绿营兵均已堕落不堪

到了后期,曾经骑马如飞的八旗兵,居然到了“十人上马半数落,呲牙咧嘴腿骨折”的地步。不仅如此,军营内赌博盛行,嫖妓盛行,吸鸦片盛行,还有将领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并把戏班子搬到了军营中……如此乌烟瘴气,上行下效,已无法称其为军队了,何谈打仗?

绿营兵的堕落紧随八旗兵之后。

而且由于是汉兵,所以还有“克扣军饷”这一条,因此也就更加不堪了。

到平定太平天国时,除了僧格林沁的蒙古兵,不管是八旗兵还是绿营兵,几乎都到了一触即溃的地步。但僧格林沁的军队主要是骑兵,不习南方地形和水战,所以主要用于了拱卫京师。再加上后来北方捻军兴起,僧格林沁又被调去平定捻军,并因战败,死在了平捻的征途中。

曾国藩团练的湘军开往前线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绿营兵,算是绿营兵中的精锐了,但还是很快被消灭。

没办法,朝廷只好舍弃国家正规军,另寻他法,由各地士绅自行组建团练抗敌。说白了,这其实是无策之策。国家军队不给力,只好大家自己训练军队保卫自己了。不曾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居然出了个曾国藩,弄出了一直善战的湘军,替清廷平定了心腹大患。

湘军善战,靠的是以将统兵,兵士只认自己的将领,不认其他人。有的将领死了,这一营的兵就只好解散,因为没有别人能够统帅。那怎么补充兵员呢?找一个新的将领,由他重新招募一营兵,这一营兵同样是只听他的。说白了,湘军就是临时组建的私人军队。

也正是这个原因,天京攻克后,清廷对曾国藩很不放心。曾国藩也识趣,很快就把湘军解散了,由此保住了一世功名利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