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清武力支柱的变化八旗到绿营再到湘军,代表着汉人最终的崛起

 宋安之 2020-09-28

有清一代,其武力支柱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直在变化中,最开始的扛把子是八旗军队,中期是绿营,后期是曾国藩的湘军及其衍生出来的左宗棠之楚军与李鸿章之淮军。

在清朝开国初期,八旗军是清朝绝对的武力支柱,分为满汉蒙八旗,战斗力还是嗷嗷的,一路势如破竹,面对明朝三大征后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兵也是不遑多让,甚至有着“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破”的美名,攻城略地之下占据了东北,当然任何王朝开国初期的军队战斗力都是很强的,可以说在满清入关之前,八旗就是满清军事的扛把子。

满清入关以后,实行了几项恶政,其中的“剃发易服”与“跑马圈地”最为臭名昭著,“跑马圈地”这个政策使满清包括八旗子弟在内的上层阶级获益颇多,八旗子弟身为开国元勋也是享受着诸多特权待遇,正所谓“温柔乡英雄冢”,经历了战火的生死洗礼,突然之间享受了如此美好的生活,八旗子弟也是飘飘然了,战斗力大打折扣,至康熙年间,八旗子弟战斗力已经大大衰退了,在平定三藩之乱之时,八旗以往的战场主角地位已经被绿营取代,之后雍正、乾隆二朝,虽然八旗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遭遇战事之时,虽有号称八旗精锐部队参战,但是表现明显不如绿营军队,乾隆朝之后,八旗可以说彻底废了,之后的战事就算参战也是打酱油拖后腿的作用,清之八旗与明之藩王一样都是一个王朝弊端所在,越到王朝后期越像是寄生虫毒瘤一般。

绿营是清朝入关以后,将大量投降的明朝军队及其其他渠道收编来的汉兵,参考明朝制度,以营为基本单位组建,以绿旗为标志,又称绿旗兵,刚开始绿营军队只是辅助八旗军队的次要地位,甚至是清廷一直提防的军队,康熙年间八旗战斗力衰败后,绿营成为国家的主要武装力量,在平定三藩之乱及其乾隆时期的平定大小金川等战中,绿营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成为清朝武力支柱的二代扛把子,但是嘉庆时开始走上了封建王朝军队的老路子,不可避免的衰败了,至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事,绿营屡战屡败不堪一击,湘军正式兴起,绿营彻底废了,在同治至光绪年间几经裁军,最后被改为带有警察性质的巡防营,绿营名存实亡。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事,一路势如破竹,绿营不堪一击,屡战屡败,而八旗子弟早就成为只知道吃老本吸大烟的纨绔子弟,面对西方侵略者时不是损兵折将就是一味逃跑,面对太平天国时亦是如此,清廷不得不鼓励地方自办团练抵御太平军队,这时候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人地主阶层正式登场,曾国藩的地方团练势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自成一派的湘军,并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成为清朝武力支柱的三代扛把子,像后来的左宗棠楚军和李鸿章淮军都是出自湘军,可以说清朝最后几十年的国防都由汉人的湘军系统承包了。

当然八旗在咸丰年间还是有着最后一抹辉煌的,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派两万多人部队北伐,一度攻至京畿重地,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八旗,注意是蒙古八旗精锐部队将之剿灭,可以说是冷兵器部队中的精锐之师了,但是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进军北京,僧格林沁率领精锐于八里桥抵御英法联军,一场冷兵器部队与热兵器部队的经典之战,最终被击溃惨败,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埋伏,战死沙场,代表着清廷最信任的武力支撑彻底玩完,汉人军队正式一家独大。

清朝虽然一直提倡“满汉一家”,其实是对汉人提防之心甚重,一直打压汉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武力支柱犯了封建王朝军队的通病,不可避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然后衰败,八旗及其绿营先后衰败,汉人新兴势力最终崛起于清朝后期,在清末全国各地的巡抚及其总督这些封疆大吏基本上都是汉人,这也是辛亥革命时清朝如此之快土崩瓦解的原因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