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历史:史海钩沉】谁更狠?慈禧打算除掉手握重兵的曾国藩,结果手下两江总督被暗杀

 泰荣林黑皮 2023-05-25 发布于上海

来源:搜狐网







 

图片慈禧

自古以来,当权者最害怕的就是朝臣功高震主,慈禧扳倒顾命八大臣后,本想将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可领军在外的曾国藩很快就成了慈禧新的心腹大患。十余万湘军,所用军官多为曾国藩的门生故旧,是一支以人身依附为纽带的私人军队。与其说它隶属于朝廷,倒不如说它是听命于曾国藩的私人军队。
鸟尽弓藏,当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的那一刻,就是慈禧对曾国藩势力清除的开始。先下手的慈禧委派马新贻接任曾国藩两江总督的位置,将曾国藩调离他的势力范围。

图片曾国藩

结果上任不到两年马新贻就被暗杀。君臣相疑,致使朝廷重臣死于政治斗争,如此惨烈的结果还要从曾国藩割据一方的势力说起。

曾国藩的湘军

清末,为了反对朝廷的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迅速席卷半个中国。清政府的八旗军、绿营军都无法抵御太平军。迫于无奈,清政府不得不鼓励地方组建团练来帮助攻剿太平军。

图片太平军

1853年1月21日,丁忧在籍的曾国藩接到一条朝廷上谕,命他辅助湖南巡抚张亮基组织团练事宜。不久,曾国藩就在张亮基的安排下开始了在湖南的练兵,只不过他想组建的并不是朝廷所指的团练,而是一支官勇。
团练是民兵,为保卫本邑城乡而设,不得远行征调。官勇则不同,是官府的士兵,可以简兵请师,制械造旗,除了保卫乡里,亦可开赴省外参战。就这样,在原有的满洲八旗军和汉人绿营军外,一支崭新的湘军正在崛起。湘军效仿明朝戚家军的编制,以营为基本单位,每营辖官兵500人,营下设哨,哨下设队。

图片

与绿营的“世兵制”不同,湘军采取“招募制”,而且是层层招募,每一级都由自己的上一级亲自选拔和任命,都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湘军具有明显排外性,军官之间讲究地缘、趣缘、学缘和血缘关系。其首领曾国藩的家族为湘军中的第一大家族,兄弟子侄多人在军中担任要职。姻亲、师生、同窗、同乡关系在湘军中随处可见,整支湘军就是一张以曾国藩为中心铺开的人际关系网。
就连普通的士兵也“不招无根之勇”,凡欲招募或增募,必欲回湖南原籍招募,利用同乡亲友关系,相互吸引,编为一营。在这样的制度下,曾国藩的个人意志对湘军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让这支食朝廷口粮的军队成为实际的“曾家军”。

图片

在八旗与绿营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曾国藩治下的湘军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田家镇一役使太平军水师尽毁,九江、安庆之战杀敌万人,最后一举攻破天京,摧毁了太平天国政权。此时的湘军实力达到顶峰,在近十年的战斗中成长为晚清最为强悍的一支军队。

图片

慈禧的疑心

天京城陷落的喜悦并没有让曾国藩高兴太久,敏锐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在火炉上烤着,稍有不慎便会跌入万劫不复之地。“狡兔死,走狗烹”,朝廷是不会让声势威望达到顶峰的他继续掌管兵权的。
当曾国藩努力寻求解困之法时,更为棘手的事情发生了。一路暴打太平军、立下赫赫战功的弟弟曾国荃闯祸了。他不仅继续烧杀抢掠,残害无辜,而且还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侵吞太平天国宝藏、欺君谎报洪秀全之子洪天贵已死。

图片

太平天国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十余年来积累的财富数不胜数。朝廷对这笔财物垂涎已久,希望依靠着太平天国的国库来缓解清廷的财政困难。而曾国荃却报告洪秀全的圣库没有金银,到了嘴边的肉没有吃到,慈禧怎能不震怒。
况且曾国荃的敛财行为很难让人不与曾国藩联系起来,当时的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和湘军统帅的要职,掌管税赋重地江南、江西的军政要务,属于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如果曾国藩登高一呼,未尝不能黄袍加身,自立为王,这样的势力让慈禧大为忌惮。

图片

于是朝廷在下旨申饬曾国荃的同时,也给曾国藩发去了一道谕旨:“曾国藩以儒臣从戎……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

慈禧的疑心与警示已经明晃晃地表达出来,曾国藩不得不有所表示。他首先杀了被俘的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关于李秀成被杀的原因,学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曾国藩为了邀功曾夸大战绩,害怕清政府审讯李秀成揭穿自己的谎言。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秀成有劝曾国藩称帝反清的言语,曾国藩害怕李秀成在皇帝面前说出此事。

图片李秀成

其次,他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并且规劝弟弟回家避避风头。曾国藩的主动退让示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对他的猜忌,但是对于慈禧来说,他做得还不够。

刺马案的谜团

于是,两股政治势力跳过试探阶段,开始直接正面交锋。慈禧下旨升任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明升暗降,将曾国藩与湘军切割开来。两江总督的位置则由慈禧调来的马新贻接任,试图将湘军的控制权掌握到朝廷手中。

图片马新贻

马新贻此去绝不仅仅是署理两江事务这么简单,据说慈禧曾经单独召见过马新贻,交代他暗中查找太平天国财物的去向。收到这个秘密任务的马新贻汗流浃背,惊惧不堪。只身前往曾国藩的老窝抢班夺权本就容易产生矛盾,现在又被委派了秘密任务,去拿走他们的利益蛋糕,无疑于虎口夺食。因此,他在上任之前特地回到家中告诉兄弟父母说:“此次朝廷派与我的任务凶险,有可能一去不回,你们只管明哲保身便是。”

图片

马新贻到任之后,立马开始了自己的改革工作,按照慈禧太后的指示逐步将湘军中曾国藩的旧部裁撤,提拔新人到一些重要的位置上去。就在马新贻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湘军的换血工作时,意外发生了。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去校场检阅操练,阅兵结束后,他如往常一般步行返回督署。走到半路,围观群众中突然冲出一人向马新贻行礼,不仅没有遭到士兵的拦截,还中途起身用利刃刺向了马新贻,马新贻当场倒地,于次日不治身亡。
刺客得手之后,丝毫没有逃跑反抗之意,被拿住之后高喊:“刺客是我张汶祥!”一石激起千层浪,堂堂封疆大吏,在层层警卫、众目睽睽之下被当众刺杀,朝野震惊,清廷下令严查。

图片

江宁官员拖拖拉拉审了几日,丝毫不上心,连刑都没用过,就以“挟私怨行刺”拟定罪名,向朝廷上报。慈禧并不相信事情这么简单,于是一面谕令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一面委任刑部尚书郑敦谨为钦差大臣,赴江宁复审
来到江宁之后,事情的棘手程度远超郑敦谨的想象。无论怎样审,张汶祥咬死自己只是挟私报复,审得狠了,便前言不搭后语的胡说一通。对此,陪审的曾国藩向郑敦谨表示:“看来只好照先前官员所奏结此案了。”

图片

曾国藩的态度让郑敦谨一惊,都是为官多年的老狐狸,只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为张文祥定了一个“复通海盗、挟私报复”的罪名,将张文祥处以死刑,这起轰动一时的要案就这样草草的淹没在历史潮流中。
尽管朝廷给案件下了定论,可一介平民张汶祥如何能轻易地掌握到一品大员的行踪,并在被抓后没有任何的惧意,嚣张的大放厥词,从里到外都透露着诡异。当时的百姓对此议论纷纷,使“刺马案”成为了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图片

不管怎样马新贻就是不明不白死了,就算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和曾国藩有关,也没人敢置喙半个字。因为一旦将曾国藩和慈禧的矛盾摆在明面上,手握湘军、背靠两江的曾国藩与孱弱的清廷相对抗,孰胜孰负还说不定。
曾国藩和他背后的湘军就是在向慈禧示威,他们手里有兵有钱,绝不任由朝廷搓圆捏扁,惹急了他们,未尝不能成为第二个太平天国。慈禧赌不起,她只能把这口气忍在肚子里。从她安排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的那一刻,她就已经认输了。对于马新贻,她除了厚恤其家人,什么也做不了。

图片

在慈禧与曾国藩的政治斗争中,她一直是先出手的那一个,可她手里的牌太少,顾忌又太多。她不能公开对曾国藩和湘军发难,不敢大张旗鼓地查找太平天国宝藏。她只能寄希望于马新贻一人,不得不说,马新贻干得还是不错的。他一定是查出了一些关于曾氏兄弟和湘军集团的劣迹,甚至说对于太平天国金银财宝去向,或许也有了一些眉目。
可曾国藩岂是坐以待毙之人,他看似步步退让,听从慈禧的安排,却步步暗藏杀机,该出手时丝毫不手软。他虽然离开了湘军,可他盘根错杂的势力依旧驻扎在军中,马新贻一上任,便被曾国藩留下的群狼盯上了,不需曾国藩发话,他们也会拔掉这颗嵌在湘军中的钉子。

图片

马新贻的死是必然,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否则不会交代家人注意自保。他是这场政治博弈的棋子,碌碌无为倒也罢了。一旦兵临城下,就会引起曾国藩势力的反扑,必死无疑。持子的慈禧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只能弃车保帅,再不敢轻举妄动,老老实实把两江和湘军还给了曾国藩。

结束语

政治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杀人于无形之中。政客们根本不关心马新贻死的真相,如何定义他的死对政局最为有利才是最重要的。不得不说,曾国藩在这次斗争中表现得更为狠辣与果决,赢得了对慈禧的阶段性胜利。
然而“刺马案”加剧了朝廷与湘系军阀的矛盾。曾国藩一死,慈禧立马开始了对湘军的裁撤和打压,导致了依靠湘军维持的东南海防日益废弛,无力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开启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

参考资料

【1】张程著. CCTV法律讲堂 明清大案揭秘[M].
【2】宋清玉编著. 历史悬案 白金典藏版[M].
【3】高志天.清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疑云[J].文史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