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个皇家秘籍的守护者

 汉青的马甲 2015-09-18


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二更一键关注



杭绣始于吴越,鼎盛于南宋,因其色彩夺目、金碧辉煌的特点,在南宋时期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宫廷绣”。 杭绣自古有“传男不传女”的行规,因此又叫“男工绣”,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杭州城内从事男工绣的却只剩下年近七十的赵亦军一人,被称“孤独的男工绣”,没有人能够继承他的“衣钵”。


在全国众多流派的刺绣中,似乎只有杭绣有“男工绣”的传统。杭绣就像是工笔画一样,一横一竖都要交代清楚。而男人绣东西有个特点,就是柔中有刚,结构很严谨,直的地方一定要做得直,圆的地方要做得圆,这恰好符合杭绣的要求。


赵亦军从13岁开始学刺绣,他考入杭州首届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毕业分配到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工作。一根绣花针拿了整整半个世纪,从英俊少年到满头华发,赵亦军在杭绣的道路上艰苦跋涉。后因病提前退休,一直在家做刺绣,每天至少坐在绣绷前八个小时。


在赵亦军的众多作品中,佛像是他最喜欢绣的一个主题。他对杭绣有感情,总想把杭绣最有特色的一面推广出去。退休后他不用迎合市场因素和他人需求,专注自己所爱。他发现杭绣与佛教题材有天然的共通之处,历史悠久的杭绣通过金碧辉煌的佛像表现是最适合不过了,所以就创作了一系列佛教题材的作品,推出后反响果然不错。


赵亦军积累的作品并不太多。最费尽心力绣的《观经图》,是杭绣史上绝无仅有的作品。高1.8米、宽1.6米,正面包含了532个人物,背面则绣了7221个字,光底稿设计就用了一年多时间。因为是巨幅作品,他用三块软缎拼起来绣的,但根本看不出拼接的痕迹。这幅作品时间跨度长达17年,价值超过千万。


他现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杭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赵亦军不希望让它在自己手里消失。但招个徒弟也不是容易的事,“只要有人真心愿意学,我必倾尽毕生培育他。但靠谱的学徒太少,我现在最宝贵的是时间,在有生之年,还是尽量多做几件传统的宫廷杭绣传给后人。”


杭绣作品《如意轮观音》


杭绣作品《大日如来》


杭绣作品《观经图》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诱惑,真的难以想象,一个男人一辈子坚守在杭绣的阵地上。已近70岁的赵亦军,仍旧为多出几幅绣品而奋斗,仍旧为没有传承人而焦虑,尽管头发斑白,喜爱和守护杭绣的一颗心却永葆热情。每一个老艺人,就像是一座小小的博物馆,承载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历史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