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男工绣”的绝活!一幅作品绣了532个人物,7221个字!

 伯乐书香小屋 2017-10-01


赵亦军


杭绣始于吴越,鼎盛于南宋,因其色彩夺目、金碧辉煌的特点,在南宋时期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宫廷绣”。 杭绣自古有“传男不传女”的行规,因此又叫“男工绣”,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杭州城内从事男工绣的只剩下年七十多岁的赵亦军老人,被称“孤独的男工绣”。 


赵亦军杭绣作品


杭绣工艺很是繁琐,一幅作品要经过画稿,配线,描稿,盘金,盘银数道工序。


赵亦军杭绣作品


据传当时杭绣有三种发展方式:以男工绣为主的宫廷绣;服务于世俗伦常的民间绣;闺中女儿赋闲修为的闺阁绣。


赵亦军杭绣作品


赵亦军杭绣作品


赵亦军杭绣作品(局部)


赵亦军杭绣作品(局部)


赵亦军


赵亦军杭绣作品(局部)


赵亦军杭绣作品


赵亦军杭绣作品(局部)


赵亦军杭绣作品(局部)


赵亦军杭绣作品


赵亦军杭绣作品


赵亦军杭绣作品《观经图》


《观经图》是赵亦军巅峰时期的作品,高1.84米,宽1.67米。正面包括532个佛教人物,背面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绣了7221个字。据说这件作品花了赵亦军老人整整10多年的时间,这样的巨制在杭绣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