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迅工/摘辑 1,导言。我曾说过:对人体运动的深层规律,对舞蹈涉及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对科学知识和艺术规律之间的有机联系,对怎样通过生命力总动员的主观体验,升华成为生命科学的最高境界。所有这些,全人类无人达到胡宗翰的水平,数不清的事实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我无数次详尽论述过,世界摩登舞最高权威人士那里,存在着数不清的基础性错误。他们舞蹈的效果的确不错,但如果按照他们那些教学那些说法来做,不可能是那样的舞蹈效果。究竟怎么回事?原因有二:有意识地滴水不漏;基础弱导致说不清。所以他们理论教学是一回事,舞蹈表现却是另外一回事。 对此应该怎么办?研究他们的舞蹈表现,抛弃他们的理论教学。例如,第二步摆荡唯一比较正确的教学,是米尔科\阿丽西娅的摆荡示范,可是,杰弗里赫恩那本书中的技术要点和理论解释,不仅含糊而且尽废话:飞翔,这一摆荡的灵魂,竟然被他解释为 "穿过空中的运动"。 2,关于我的师承。我第二步摆荡的基本做法是向牛同友老师学的,然后经过自己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化完善而定型的。这种摆荡是胡宗翰学派的生命线,是胡宗翰学派皇冠上的宝石。 虽然胡宗翰学派定型下来的第二步摆荡并不完全等同于牛同友老师,但它的内核和基因和牛同友老师相同。牛同友老师在小课上多次动情地说过:"目前流行着一股歪风,和华尔兹的经典风格背道而驰。" 我的第一个老师让我明白摩登舞初学阶段是不可能自学,也不可能看教学片入门,要有人面对面的教你。我的第二个老师熊泰力\徐德敏,坚持第二步摆荡的动作腿出去和到位都要保持直,只是没有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他俩领我一入门便走上正路。很多人由于入门入错了走上邪路,以至于终生难改,甚至还自以为是,至死不悟。 3,在继续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拜牛同友\赵萍为师系统学了三年多。对于摩登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我在牛同友老师那里打下了相当扎实的基础,是他俩让我知道摩登舞的水有多深,山有多高,景色有多美。后来他改为主攻拉丁舞,又离开了成都。我永远怀念牛同友老师,也永远感谢赵萍和万玉佩老师,熊泰力和徐德敏老师。 牛同友老师经常说华尔兹要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无此排山倒海的气势,华尔兹大起大落和大倾斜无从谈起。熊泰力老师讲,摆荡的动作腿出去是直的,到位后保持直,摆荡就要把一根横躺在地上的电杆扶起来。相对于流行瘟疫,这种扶起电杆的讲法好得多了,但是我仍不满意。 4,我拜牛同友\赵萍为师后,第一个收获也是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牛同友老师每天必有的示范中,得知了"第二步摆荡的动作腿出去是直的,到位后保持直"的另外一种做法,不再是所谓扶起电杆的摆荡了。 胡宗翰-牛同友式的第二步摆荡是我上网七年来写得最多的,可是,那些顽固不化的流行瘟疫代表人物和追随者,至今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不但不改变,反而更加起劲的反对我。我已经彻底看清这一分歧是经典体系和流行体系的生死之争,没有妥协余地。 马科斯早期是实行胡宗翰-牛同友式的第二步摆荡的,但是当时他并未发布教学资料,后来他发布教学资料的时候已经背叛了他自己,铁证就是凯伦自己说的那句话"照以前那种做法好累啊。" 正是在卢卡旋风最猛的那几年,许多人纷纷出国学卢卡那一套,更多的人则到广州深圳跟二道贩子学。当时纷纷流传这样一句话:"现在改了,现在跳舞不累了。" 5,所有摩登舞教材、大多数教师和冠军关于第二步摆荡的教学都是错误的。包括卢卡,包括马科斯\凯伦,包括米尔科\阿丽西娅,包括维克多\Heather Smith、Heather Smith\Dariusz Michalski、田中英和,他们基本功和基本步方步教学都是错误的,或者说都有错误。 因为他们在一连串的前进、后退这样的基本步练习中,原地升起来(站起来)然后原地降下去接着做第二步,这是非常错误的。可以说,只要是正方步就是错误的,无论是练习还是在套路中。还有,凡是第二步做成人字腿停在那里说话的做法一律是错误的,凡是第二步"平着过去"的做法一律是错误的,凡是第二步摆荡腿出去弯、到位后才渐渐伸直的做法一律是错误的。 6,严禁原地上升。任何原地上升的做法一律是错误的,凡是低位并脚的做法一律是错误的。 个别人的方步虽然是斜方步,但因第二步"平着过去"而没有倾斜,也有人摆荡结束之后补做倾斜,那是伪倾斜。特别要指出:维克多、田中英和,不但基本功和基本步方步教学是错误的,而且身体根本没有进入舞蹈状态,丑陋不堪入目,窝囊让人生厌。他们是脚带身的典型。 至于卢卡,不但基本功和基本步方步教学是错误的,而且竟然把双手插进裤子口袋里面,让人恶心呕吐。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说它是舞蹈中的毒品也不为过。 7,胡宗翰学派强调,从二的前半拍,也就是刚开始摆荡的时候,就要竭力向天上甩底盘。只要把底盘向天上甩起来,那个水平方向的运动自然会随着产生出来,不需刻意追求,需要刻意去追求的只是向天上甩底盘。惟有如此,二的后半拍结束、三的前半拍开始那一瞬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样进入高位的过程,和目前流行做派那个过程,正好相反。 从天上掉下来进入高位的过程,不但不是足趾-踝-膝关节这三大关节一节一节的向上顶,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是膝-踝-足趾这三大关节一节一节的向下压,这三大关节在进入高位的过程中,都在发挥缓冲作用。由于这三大关节一节一节的向下压,而且发挥缓冲作用,膝关节也就不可能完全僵直。 8,自下而上的顶上去,才会出现膝关节完全伸直;而自上而下的往下压,膝关节就不可能完全压直,自然不会僵直。道理很简单,膝关节只可能被压弯,不可能被压直。舞者在高位时要求自己调动一切手段,向上延伸拉长主线条,自我感觉必须集中在这一点,不应该顾及膝关节是什么状态。一位著名的国外摩登舞者经常说他没有膝关节,意思是说他经常忘记膝关节的存在。所以,这时候如果有人问我膝关节怎样怎样了,我是坚决不理会的。只要是从天上掉下来进入高位,即使舞者自己在说"不管那么多",实际上并不会绝对的直,更不会僵直。强调主观感受,这是胡派的一个突出特点。 9,有必要指出,即使按照早期马科斯的做法,亦即摆荡腿出去就是直的,到位后保持直,也存在两种做法:一是自下而上的向上顶,一是从天上掉下来。 关于这一点,我经历了好多研究和实验。按照"摆荡腿出去直到位后保持直"这一马科斯的早期做法,摆荡腿到位后好比一根撑杆那样撑上去,三大关节一节一节的向上顶,很容易顶过头,顶成僵直。为此,需要特别提醒:"摆荡腿出去直到位后保持直"的同时,高位不要顶过头。只有"从天上掉下来进入高位,膝踝趾三大关节一节一节的从上向下压"的做法,才可能避免膝关节压成僵直的现象,同时要不顾一切的拉长、再拉长。 针对杰弗里-赫恩的错误说法,胡宗翰强调:虽然必须通过获得地板对人体的作用力来移动重心,但推力不应该全部来自于腿脚肌肉紧张产生的蹬地力,而应该力求以舞动趋势来产生蹬地力。 10,杰弗里赫恩这本书基本上正确,但深度不够,其中,"扶起电杆"的摆荡就很不妥。而按照我关于"飞上去"的摆荡技术,就不会发生在高位顶过头的问题。 杰弗里赫恩所谓的飞翔说的是,第二步结束后,第三步前半拍高位停留期间,继续向上延伸,继续拉单腰,收回的那条腿向上顶。这一点他和我一样:强调第三步前半拍高位停留,继续向上来源于第二步。除了胡宗翰和米尔科,没有其他人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肯苦练功,没有能力做;另外一个原因是,严格保密,守口如瓶。 11,第一步低位进或退,为第二步摆荡做准备;第二步摆荡,为第三步前半拍高位停留时向上延伸做准备。同时,正确的上升应该在水平方向有一段路程,在这一段路程中升起来,抛上去。抛什么?抛底盘。整个人体被底盘带着升起来,底盘领先抛高,下腿脚和上半身都落后于底盘。此时,人体主线条势必产生带有弯曲的倾斜。此时,不允许摆荡脚全足着地,不允许到位之后再来踮脚。流行作派的上升却是到位之后原地升起,无论科学原理,还是艺术感觉,都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肯下功夫练功,没有能力上升和抛高。No feet, no Flight虽然也要求"踮脚高顶跟",但没有说明白,而以所谓"没有脚就没有飞翔"来愚弄人们。 12,胡宗翰学派最大的闪光点就是"拉单腰摆荡倾斜"。下面略举一些他人的评语:"胡老师你最动人的地方就是第二步刚结束的时候,舞姿太美了,像篾条有点闪。""梦醒时分,眼前尽是你摆荡的身影。""你练得好融和哟,好像全身处处都是酥的。""象你这样的舞者一万人里面找不出一个,我很受启发,我也是专业舞蹈人士。""我怕认错人,不敢相信那人就是你,你的舞蹈太有魅力了。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另外一个人。" "你的舞姿极富于美感,特别是每次进入高位的时候,腰身不仅拉得长长的,还有一点微微的闪"(宜宾土语实际上就是摇曳生姿若危若安)。"你身体不但充满活力,而且非常灵动。全国大赛中曾得过第二名的,他的舞也没有你这样美。" 13,若危若安,摇曳生姿,韵味十足,气象万千。在金城大舞台,黄世鲜说:"你和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线条,你有而他们没有。他们的身体在腰腹部断开了,上半身和下半身断开了。你整个身体成为一条连贯的线条,而且是弧线,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都有弧线。惟有你是这样,这是你最突出的优点。那些男人动作也不错,可是没有线条感,更谈不上弧线。""今天下午这么多男男女女,惟有你和她有线条,连贯的线条,而且是弧线,身体格外显得有活力,富有柔韧性。" 下面列举的是与胡宗翰学派一致的教材和教师:(一)十年前石油大学出版社的《体育舞蹈》;(二)牛同友老师;(三)摩登舞教师吴大哥\杨阿姨;(四)某电话来访者;(五)北方一位女士;(六)让我写出"即兴小诗歌一曲,含泪深情答知音"作为回答的某网友...... 14,明川2010-09-16: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低位进退的前半拍是主力脚蹬地发力,后半拍是原动作脚到位转换为新主力脚后将原主力脚收回。我前半拍做得还可以,后半拍常常做不好,这其中是什么道理,请老师指点!宗翰回复:为了回答你的问题,不得不先说第二步摆荡。以下要点包含牛同友-胡宗翰式摆荡的知识产权。第一、任何舞步和舞步的任何阶段都应该 "身带脚",但不同的情况下实现"身带脚"的具体方法不一样。进退的前半怕之前高位停留,身体的舞动已经结束,重心处于暂时凝固状态,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身体的重力,一面向下落一面进退。进退的后半怕,也就是你关心的那个阶段,重心的下降已经降到最低,身体进退的惯性有所积累,这一阶段的"身带脚"主要是如何收脚的问题。 15,第二、收脚实质是收腿,收膝。因为进退步的后半拍要用身体惯性收腿收膝,从而把脚带回来。具体做法上强调,突出横膈膜领先底盘继续送进,正在收回的脚蹦脚背,脚心朝天,导致后腿伸直为一根撑杆似的,将底盘向前撑。后退要突出头颈和屁股领先,底盘继续向后送,横膈膜留在前面,前脚及时翻掌,收回的前腿成为一根撑杆将底盘向后撑,正在收回的前脚跟在地板上滑行拖回。 第三、低位不可并脚,低位收腿收膝完成的标志,绝对不是并脚而是并膝。 第四、前进和后退结束的双脚关系不同。前进收回的脚位于身体斜后方,紧接第二步摆荡沿着斜(对角)线出去,摆荡路线上不要"经脚边"。后退收回的脚位于身体斜后方,落在第二步摆荡的路线上,因此后退收回的前脚要"经脚边",即刷过刚刚形成的主力脚边,刷到第二步摆荡的线路上,依然并膝不并脚。前进和后退收回的脚都位于身体的斜后方,但前进收脚没收完就不再继续收,而后退收脚却需要要收过头,经过主力脚边,刷到下一步摆荡路线上。 16,附录。冯永昌(化名舞林小子)这个人将近三年来对我点名道姓的诽谤攻击达几百次,其中无中生有的造谣几十次,断章取义甚至歪曲篡改我的原意。我一直对此保持沉默,仅仅作了两次答辩。不是为了我个人的名誉,而是为了大家不被误导。经典舞蹈是人类美好的神圣事业,岂容流氓玷污亵渎。这里只谈他纠缠最多的身带脚的问题......他把我浩如烟海的关于这个话题的言论加以割裂,单单抽出脚下蹬地和动作脚后发先至的片段,而对我强调的腰胯腰背必先有动静这一前提的论述视而不见,假装视而不见,以蒙蔽一些匆匆过客。其实,更完整的舞蹈模型,包括头颈和后背力作用,包括身体线条和脚下关系,后来又加入到我技术体系中。 17,飘动的音符2010-09-14:原来那个龌龊的垃圾就是他--冯永昌!最近发现不少他抨击老师和别家谈舞的文章,其实也就磕磕巴巴的几句而已,没见他真正的论述过一点有关舞的心得和技法。 老师的文章我是从06年底开始接触并研读的,自身的进步也是在接触到老师的理论指导后。此人对老师你的抨击不是为了探讨舞蹈的真理,而是嫉妒心理在作怪。他说不出,讲不明,又见不得别人比他强。 会跳舞的mary :胡宗翰老师让我的脚踝练习得非常有力,而且让我找到脚从胸那里长出来的感觉。我现在最满意就是我的脚踝。 冯永昌他们不懂经典舞,不懂经典舞的人跑到神圣的艺术殿堂这里来充权威,太可笑,境界不同,不要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