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过盗墓贼之手的青铜珍宝揭开燕国谜团 | 北京起源3

 苏睿思 2015-09-20

在当代,如果被调到北京做官,那一定是时来运转了,但在3000年前北京刚刚建城的时候,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实际上从先秦乃至唐宋,中国的政治中心并不在北京,而是在中原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河南一带。

西周初年(公元前1045年),为了巩固刚刚打下的江山,武王实行分封制,当时被封到北京地区建立燕国的是武王的宗亲、位列三公的重臣召公奭(读“市”)。然而,召公奭是否真的亲自从中原赶赴偏远的北京上任?当时的燕国都城又在哪?这些问题一直都是谜。

直到1986年,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克盉(读“和”)和克罍(读“雷”)两件青铜器,最终为我们揭开了谜团。

克盉和克罍是在琉璃河遗址一处遭到严重盗扰的高等级大墓中发掘的,可恨的盗墓贼早已把墓中绝大多数陪葬品盗走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考古人员在墓主人脚部发现了两件幸存的青铜器:克盉和克罍。

古时作为陪葬品的青铜礼器,一般放置在墓主人头部上方,精明的盗墓贼也深知这一点,而克盉和克罍却放置在脚部,正是因为这样异常的摆放位置使它们逃过一劫,成为研究古燕国历史的重要物证。

逃过盗墓贼之手的青铜珍宝揭开燕国谜团 | 北京起源3

克盉,西周,首都博物馆藏

逃过盗墓贼之手的青铜珍宝揭开燕国谜团 | 北京起源3

克罍,西周,首都博物馆藏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件沧桑感十足、看似貌不惊人的青铜器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答案在它们的铭文上。原来在克盉和克罍的内壁,铸刻着相同的43字铭文,铭文大意是:周成王(武王之子)对太保召公的功德大加赞赏,并将他分封到燕国,但是实际去北京上任的是克(召公之子)。

逃过盗墓贼之手的青铜珍宝揭开燕国谜团 | 北京起源3

克盉铭文

逃过盗墓贼之手的青铜珍宝揭开燕国谜团 | 北京起源3

克罍铭文

从克盉和克罍的出土地点我们知道,古燕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北京房山区琉璃河一带。而从铭文可以得知,召公虽然被封为燕侯,但并没有离开中原,而是让他的儿子克去北京上班了。那么召公自己为什么不去呢?嫌这是苦差事吗?有可能!

要知道,当时从中原去北京可不是去享福,而是从零开始建国,相当于北漂创业!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就不说了,到北京还得时刻提防商朝遗民叛乱!如此艰辛,说起来都是泪啊!老谋深算的召公可能考虑到这一点,再说自己年纪也大了,算了,还是让儿子去打拼吧!

可是话说回来,天子都发话了,你不想去就可以不去吗?那不是欺君之罪嘛!说来也是命运捉弄,周武王在打下江山之后,积劳成疾,不久就病逝了。继位的成王年幼,尚无能力治理天下,在这个关键时刻,身为开国功臣的召公确实有理由不走,因为辅佐幼主的任务也很重要,就这样,召公受封,但派儿子克去北京建立燕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去逛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