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鄢陵】鄢陵特色--糊肚

 昵称22608538 2015-09-20
苏彧个人微信号:suyu1320

?7?7 鄢陵微信群已建立,想进的加苏彧个人号suyu1320留言:进群

切记进群后不得打广告!!!


图一:我同意鄢陵民俗学者君山先生解读河南稀饭时,把方言“糊肚(或糊涂)”解读为糊弄肚子。

河南地处中原,改朝换代这里常为战争最激烈频仍的所在,打仗这种事儿不管谁赢,百姓都得遭殃。打仗多,百姓顾不上劳动生产,就是顾得上耕种,几个军事投机商要争夺天下,不管他自称好人还是所谓的好人的对立面,双方打仗军士们都得吃饭,吃饭就得从老百姓那里弄粮食。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你能说他心甘情愿地自己饿死让当兵的去吃饭打仗?强制性地征粮抑或是直接抢夺,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百姓没饭吃。

于是河南人就发明了“糊肚”,抓一把小麦面,添点儿水搅搅呈糊状,待半锅白水开了,往里一倒,煮上几滚即熟,一人喝个三两碗都没问题。喝了不少,其实稀汤寡水没啥真东西,但一时也会有一点儿饱意,算是对饥饿的肚子的一种安慰,或者就是糊弄了。

但“糊肚”的存在能延续至今,自然有其存在的科学上的依据。河南人饮食习惯上没有像南方人吃米煲汤的习惯,中午以面食为主,早晚则炒菜、烙馍,早晚的饮食都缺乏水分的补充,“糊肚”自然就成了河南人必不可少的饮食内容。


图二:日子如这稀饭一般地过着。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一次次的努力、欢喜、收获、曲折、挫折、打击,逐渐睁开了眼,知道了自己真如这稀饭般地活着。淡淡也许是真滋味,但淡淡背后也会蕴含着许多的无奈和无助。小人物卑微地存活,不会多姿多彩,能寻求慰籍的,也就是聊以自慰般地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泰”了。所谓平淡,不过是走“糊肚”同样的路,“糊”住自己的眼睛,“糊”住自己的嘴巴,“糊”住自己的思维。

话又说回来,“糊肚”的路未尝不好,经历了“糊肚”,回归到内心的平淡,就是一种境界了。


图三:炒一盘青椒红薯杆,烙几个烙馍,一家人每人一碗“糊肚”,也许这就是真正的生活。


转自董占永的博客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c42ef0102vsnu.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