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体书势

 临泉书屋 2015-09-21
四体书势四体书势。《四体书势》-概述《四体书势》-人物介绍《四体书势》-原文《四体书势》-译文《四体书势》-思想内容编辑本段《四体书势》-概述  《四体书势》一卷,是卫恒的书法理论著作,原文收入《晋书.卫恒传》,  《四体书势》 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四体书势》中,卫恒引东汉崔瑗的《草书势》加以说明,崔瑷在这里说,隶书是对前此字形的简化,而"草书之法,盖又简略"。


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 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论书。"张翼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方觉,云:"小于几欲乱真。


《书断》上卷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10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每体都有一编赞,实际上是比较系统地论述字体的发展变化的历史。书断序。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晋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安厘王冢,得册书千余万言,或写《春秋经传》、《易经》、《论语》、《夏书》、《周书》、《琐语》、《大历》、《梁丘藏》、《穆天子传》、及《魏史》至安厘王二十年,其书随世变易,已成数体。


北魏 江式《论书表》历代书论精粹作者:军e馨怡 江式(?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四曰佐书,秦隶书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也。六世祖江琼,字孟据,晋冯栩太守,橄长古文字“虫书”(“虫书”是篆书的变休,秦书八休中有“虫书”,王莽六书中有“鸟虫书”,施用于旗帜和符信。


十三举曰,凡"口"(音围)圈中字,不可填满,但如斗井,着一字任其下空,可放垂笔,方不觉大,圈比诸字亦须略收,"口"不可圆亦不可方,若日目等字须更放小,若印文中匾口井口字及字上却须略宽,使"口"中见空稍多,字始浑厚,汉印皆如此。王莽时,使司空甄丰校文字,改定古文,复有六书:一曰古文,孔氏壁中书也,二日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书,所以书幡信也。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过字体又同古文有别:第三叫篆书,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书,即秦朝的隶书,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创制的;


江式《论书表》江式《论书表》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篇书。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书或有字不正,辄举劾焉。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也。洛京宫殿门榜,皆式所书’延昌间撰集字书四十卷,号曰《古今文字》,惟其未成。


【书论】江式·论书表。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书或有字不正,辄举劾焉。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也。陈留邯郸淳亦与揖同时,博开古艺,特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教诸皇子。


行书即正书之小伪。姥大怅,惋云:“老举家朝飧,唯仰于此,云何书坏”王答云:“无所损,但道是王右军书,字请一百。”既入市,人竞市之。右军云:“卿是解书者,然知解书为难。”安石尤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内所瞻。谢超宗见慈学书,谓之曰:“卿书何如虔公”答云慈书与大人,犹鸡之比凤。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谋矣。”


唐 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历代书论精粹作者:军e馨怡。宋朱长文《墨池编》曰:“所谓五十六种书者,何其纷纷多说耶?彼皆得于传闻,因于曲说,或重复,或虚诞,未可尽信也。学者惟工大小篆八分楷草行草为法足矣,不必究心于诸体尔。”  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  自三皇以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氏,文字生焉。其八体者,更加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 并大小篆,为八体也。五十二、虎爪书,王僧虔拟龙爪所作也。


张怀瓘将书体归纳为十体,无疑是一大进步。就书体分类而言,从狭义上说,人各一体;对于篆书,小篆是秦并六国后,始皇用李斯“书同文”的国策,禁用其他书体,并焚书,创立小篆。他说:“(小篆是)增损大篆,异同籀文。”既然如此,并古文、大篆、籀文和小篆为一类,统称篆书可也。对于行书,他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循圆,在乎季孟。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行书“即正书之小伪”。


《论篆》  (唐)李阳冰 撰  《论篆》,一卷,唐李阳冰撰。李阳冰,字少温,曾官缙云县令,官至将作监,故世称李监。又汉世祖有二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敬侯谓觊书其序篆书曰: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李斯书也。其序隶书有:上谷王次仲隶书,始为楷法,至灵帝时,好书多能者,而师宜官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售酒直,计钱足而灭之。


说文解字》之《序》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一序》1、说文解字之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2、说文解字之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4、说文解字之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5、说文解字之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10、说文解字之序: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仪礼》的篇数与作者今《十三经注疏》本《仪礼》,共十七篇,目次如下: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个次序,为汉刘向《别录》所列。


(唐)韦续 《五十六种书》篇目称《五十六种书》,系由五易、八体、十二时书、三十三体相加,去其五易、八体中重复述及之大小篆二种书,而得五十六之数。署书、殳书、传信是也(并大小篆为八)。十二、周文王时赤雀衔书集户,武王时丹鸟入室,以二祥瑞,故作鸟书。二十、麒麟书者,鲁西狩获麟,仲尼反袂拭面,称吾道穷,弟子申为素王纪瑞所制书。徒隶之书,今正书也。三十七、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钟繇谓之行押书。


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书断》曰:"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是说仓颉造字,是文字的起源,多是用科斗文和鸟迹一样的篆体文,是象形类物的文字。开封仓颉庙内原有一通仓颉造字碑,现已不见。所谓冯翊者,其地指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史官村北之仓颉庙及仓颉墓。纪念仓颉,最好的办法就是珍惜汉字,首先要把文字写的端正、漂亮,因为文字是神造的,这是对神的尊重。


孙过庭《书谱》第三篇:书牒论。还有龙书、蛇书、云书、垂露书之流,龟书、鹤头书、花书、芝英书之类,乍眼一看象是草率涂写的楷体,又象当年写的吉祥符,技巧类似于绘画,谈不上翰墨工夫,不同于楷书范式,没必要详细叙述。萧学书于羊,以隶书见长。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鹤头书”与“偃波”皆诏版所用,汉家尺一之简是也,亦名“鹤头”,“芝英书,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北齐书》:"赵仲将善草隶,虽与弟书,书字楷正,云:"草不可不解,若施于人,似相轻易。沈存中《补笔谈》曰:"今世浴谓之隶书者,只如古人之八分书,谓初从篆文变隶,尚有二分篆法,故谓之八分书。後也全变......隶书,即今之正书,章草、行书,草书皆是也。後之人乃误谓古八分书为隶书,以今时书为正书。殊不知所谓正书者,隶书之正者耳,其余行书、草书皆隶也。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曰:"陈苍石鼓文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关于“以篆为源”观念。黄伯思,《宋史》本传说他:“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喜篆法,《东观余论?自论》云:“仆弱龄喜篆法,初得岱宗秦汉刻及朝那石章学之,后得《歧鼓》、《坛山》字及三代彝器文识,又学之。”其论唐代名家云:    篆法之坏,肇李监(阳冰;)草法之弊,肇张长史;八分之俗,肇韩择木。正书当以篆隶意为本,有篆隶意则自高古。


但“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能成书”(苏轼《东坡题跋》卷上)则是历代书家的共识。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二子俱学于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


晋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安厘王冢,得册书千余万言,或写《春秋经传》、《易经》、《论语》、《夏书》、《周书》、《琐语》、《大历》、《梁丘藏》、《穆天子传》、及《魏史》至安厘王二十年,其书随世变易,已成数体。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至于用笔,隽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书,亚于草矣。又扇书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


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张怀域还的《书议》、《书信》、《书断》、《文宇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窦泉的《述书赋》,徐浩的《论书队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彦远编的《法书要录》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作。朱长文的《续书断》、苏轼的《论书》、《东坡题跋》、黄庭坚的《论书》、米莆的《书史》、《海岳名言》、姜夔的《续书谱》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著作。兄康字元将,工书。


南辕北辙的分书南辕北辙的分书。秦书八体但曰大篆,不言古文,照段玉裁等人的意见,“古文在大篆中也”。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争论本来是学术之争,但由于汉武帝时置博士,立学官,经学与仕途紧密结合,而且王莽时又利用古文经来进行一系列的“改制”,因此经学之争就演变为带有政治意义的斗争了。最后,他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融两汉今文经与古文经为一体,基本结束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论争。


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尤其是王僧虏的《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着意探求书法创作的过程和特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翊子,梁中书侍郎,名作当时书证。)印验则玉斫胡书,(三藐毋驮太平公主武氏家玉印有四胡书,今多墨涂,存者盖寡。子克,为中书郎,亦工书。学草、正于右军,右军云:“卿是解书者,然知解书者尤难。”安石尤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尝与王僧虔赌书,书毕,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谋矣。”然太祖与简穆赌书,亦犹鸡之搏狸,稍不自知量力也。省书感哽。


《书断》上卷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10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每体都有一编赞,实际上是比较系统地论述字体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行书即正书之小讹。王愔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飞白按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草 行书 飞白 草书 汲冢书 李斯 萧何 蔡邕 崔瑗 张芝 张昶 刘德升 师宜官 梁鹄 左伯 胡昭 钟繇 钟会 韦诞古 文 按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蔡 邕 后汉蔡邕字伯喈。袁昂说:“韦诞的书法如龙拿虎据、剑拔弩张。”张茂先说:“京都地区的韦诞、韦诞的儿子韦熊、颍川钟繇、钟繇的儿子钟会,都擅长隶书。”魏明帝青龙年间,洛阳、许昌、邺三都,宫殿,亭观刚刚落成。


而仓颉造书,从刻契方法的有效性、文字加工提炼的可能性来看,都有其合理的成分,所以,"仓颉"应当是后人对创造文字的史官的追称,其人的行实虽不可考,但是其事、其理,是可能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虽厘清了传说的迷雾,在表达上却仍把"仓颉造字"作为中国书法的起点。事实上,当汉末人们开始从理论上来探讨书法的问题时,"仓颉造字"就往往是历史追溯的源头,更常常被当作不证自明的一条重视文字和文字书写(书法)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