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谱,练书法,谈体会4——书谱第三篇:书牒论

 王彦平书画 2013-11-24
 


(注:原书谱帖中,此篇后缺73个字,我临帖时补之。“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髣髴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未逮,请俟将来”。) 

 

  
 
 
 
 
 
 
 

 

 

 

 

 

孙过庭《书谱》第三篇:书牒论

代有《笔阵图》【111】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chuǎn),点画湮讹【112】。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113】,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若乃师宜官【114】之高名,徒彰史牒【115】;邯郸淳【116】之令范,空著缣(jiān)缃(xiāng)【117】。暨乎崔、杜【118】以来,萧、羊【119】已往,代祀(sì)绵远,名氏滋繁。或籍甚【120】不渝,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身谢道衰。加以靡蠹不传【121】,搜秘将尽。偶逢缄【122】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dài)难覶(luó)缕(lǚ)【123】。其有显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sì)抑扬,自标【124】先后。且六文【125】之作,肇自轩辕【126】;八体【127】之兴,始于嬴正【128】。其来尚矣【129】,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130】之流,龟鹤花英【131】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132】,巧涉丹青,工亏翰墨【133】,异夫楷式,非所详焉。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134】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椟仍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135】。岂有贻(yí)谋令嗣【136】,道叶义方【137】,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138】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139】。粗可髣(fǎng)髴(fú)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140】,取会佳境。阙而未逮,请俟将来。

世传有《笔阵图》七行,中间画有三种执笔的手势,图像拙劣、点画模糊错乱。近来看到南北各地都在流传,可能是王羲之的作品。虽然未能辨其真伪,尚可用于初学儿童启蒙。既然大家都有,也就不记载编录了。至于各家权威书评,大多有华而不实之嫌,无不是只说一些书法的外在形式,而不去说明书法的内在道理。而今我所撰之文,也不采用这些诸家之说。至于象师宜官名望很高,仅见于史册记载;邯郸淳为一代书法典范,也不过在书卷上空留其名。及至崔瑗、杜度之后,萧子云、羊欣以前,世代绵远,名家辈出。有些人当时就久负盛名,过世后其书迹依然备受推崇;有些人生前凭借显赫地位被人捧高身价,死后也就没人称道了。再加上有些书法作品因糜烂虫蛀而失传,剩下的也被搜售藏秘几乎殆尽,偶而遇到私下鉴赏的机会,也只是一览而过,而且优劣混杂,几乎难以分辨清楚了。至于那些驰名当代,墨迹犹存的,就无须等待别人褒贬评论,凭书迹本身就可分辨出优劣了。况且,六种文字的草创,从轩辕时期开始;八种书体的兴起,始于嬴政。由来已很久远,历史上运用广泛。但今古不同,妍美的今体和质朴的古文相差悬殊不再沿用,既非所习,也就略去不说。还有龙书、蛇书、云书、垂露书之流,龟书、鹤头书、花书、芝英书之类,乍眼一看象是草率涂写的楷体,又象当年写的吉祥符,技巧类似于绘画,谈不上翰墨工夫,不同于楷书范式,没必要详细叙述。世传王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词句鄙俗,文理粗疏,立意乖戾,言语拙劣,细究此文宗旨大意,绝不是王羲之的作品。而且王羲之德高望重才气横溢,文章格调清新词藻优雅,声望未泯,书法真迹仍然存在于世,看他写一封信,谈一件事,即便仓促之际,古风犹存。怎么会在训诲子嗣学书指导书法规范的书中,章法规则严重缺失,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又说他与张伯英是同学,这就更加显得荒诞无稽了。若指东汉末的张伯英,时代完全不相符;想必有东晋同名人,可史传没相关记载。此书既非书法规范又非经典著作,还是放弃选用为宜。有些心里理解的,但不易用言辞表达清楚;语言能说得清的,又难于用纸墨显现。粗略的描述可提供其大致轮廓,我提纲挈领式地叙述其要点,希望读者体会其玄妙,领略其佳境。至于未及能详之处,请待日后补缺。

【111】代:本应作“世”。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为“代”。《笔阵图》:传为晋卫夫人所作,王羲之书。

【112】乖舛:谬误、矛盾。舛:相违背,错乱。湮:液体着物向四处散开。讹:错误。

【113】藉:登记,记。势:权力,威力。

【114】师宜官:汉代书法家。

【115】史牒:史册。

【116】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或作子淑。三国魏颖川人,魏文帝时为博士,给事中,精于古文,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唐代张怀瓘《书断》列邯郸淳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入妙品,谓其“八体悉之,师于曹喜,犹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

【117】令范:良好的典范。缣缃: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泛指书册。

【118】暨:到、至。崔、杜:崔瑗(公元77—142年),善草书。杜度善章草,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

【119】萧、羊:指萧思话和羊欣。萧学书于羊,以隶书见长。羊则受书法于王献之。《宣和书谱》谓萧思活书:“风流媚好,殊不在羊欣下。”羊欣(公元370—442年)字敬元。泰山南城人,历官中散大夫、义兴太守等。王献之外甥,尝从舅学书,善隶、行、草书。范晔、萧思话、王僧虔皆师其书。南朝齐王僧虔《论书》:“欣书见重一时,行、草犹善,正乃不称。”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谓羊欣真书“一时绝妙。”

【120】祀:世,代。籍甚:盛大、卓著。

【121】靡蠹不传:指因碎烂蠹蚀而不能流传下来。靡,碎烂,毁坏。

【122】缄:封闭,此谓私下、私自。

【123】殆:大概,几乎。觎缕:弯弯曲曲,谓详细陈述。

【124】俟:等待。标:《佩文斋书画谱》作“摽”。

【125】六文:指六书。指六种文字,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谬篆、鸟书。

【126】轩辕: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据传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建国于有熊,又号有熊氏。战炎帝于阪泉,战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又传汉字亦初创于轩辕之世。《史记·武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黄帝时,因卿云作云书。”宋张君房《云笈七籤》:“黄帝时,有臣沮涌、仓颉观鸟迹以作文字,此文字之始也。”“帝至翠三为之泉,有黄龙负图而至,令侍臣写之,以示天下,曰河图书。”

【127】八体:指秦代八种不同用途的书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一说指书史上八种主要的书体。说法不一。宋人周越《古今法书苑·序》:“自仓史逮皇朝,以古文、大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通为八体,附以杂书”。唐韦续《墨薮》:“又曰字有五易:仓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制隶书,汉代作章草是也。其八体者,更加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并大、小篆是也。”

【128】正:《佩文斋书画谱》作“政”,秦始皇姓嬴名政。

【129】尚:久远。

【130】龙蛇云露:皆为中国古代象形书体之名。龙书传为庖牺氏时的古文字,六书之始。元郑杓《衍极》:“太暤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荣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蛇书,鲁人唐综,当汉、魏之际,梦龙绕身,寤而作之。”元刘有定记“唐终为'唐综’”,“梦龙”为“梦蛇”,黄帝时,因卿云作云书。唐徐坚《初学记》:“垂露书,如悬针而势不遒劲,阿那若浓露之垂,故谓之'垂露’。”

【131】龟鹤花英:一作“龟鹤芝英”,皆为中国古代象形书体之名。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鹤头书”与“偃波”皆诏版所用,汉家尺一之简是也,亦名“鹤头”,“芝英书,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132】乍:暂时、短暂。率尔:轻率。瑞:吉祥符。

【133】丹青:做颜料的丹砂和青雘,后泛指绘画。工亏翰墨:犹言“谈不上翰墨工夫。”

【134】《与子敬笔势论》:传为王羲之所作,对该文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孙过庭运用“内证”证明该文之伪。

【135】稽:留。

【136】贻谋:指父祖对子孙的训诲。嗣:继承。

【137】叶:书册。《欧阳修曰》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後有叶子,似今策子(即连数页而成的书册。与卷轴有别)。义方:指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道叶义方:著书立说,传授学习书法应遵守的法则。

【138】训:可以作为法则的话。择:选择、挑选。

【139】墨:该字《佩文斋书画谱》作“笔”。

【140】髣髴:仿佛。冀:希望。希夷:指空虚静寂,无声无色的玄妙境界。《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