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米的高度摔下来,人会怎么样?

 changdaquan 2015-09-21
从10米的高度摔下来,人会怎么样?
死者代言人,我为死者代言
英国折耳猫、金真孤、打马过林 等 19 人赞同
谢钟文邀~

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修改一下再答一次吧~~
先说结论:高坠损伤最后死亡的影响因素非常非常多,几乎每一次事件都是独特的,很难以重现和复制。没办法说有确定的%多少的几率多少能活。
当然,不是头部直接着地的死亡可能性要比头部着地小,不过非头部着地最后也死亡的案例也是非常常见的,原因下面会有详细说。
题主所说有“昏迷”,一种可能只是大脑受到震动,导致的脑震荡的短时间昏迷,也可能因为严重一些的颅脑损伤昏迷,更有可能因为脑干受损,实际已经死亡了。


下面是详细的理论分析,比较枯燥~~~~~~
跳楼或者是从高处摔下,不管是因为啥原因摔下来的,在法医学上把这一类损伤称为高坠伤。
高坠伤是一种看似简单的,但是对结果的影响因素特别特别多的损伤。
高坠伤的形态和损伤程度要受到坠落的高度、体重、坠落过程中有无阻挡物、人体着地的方式、着地位置、接触的地面/其他物体的性状等等因素影响。

1、体重和高度:显然,重量越大,坠落高度越高,所受到的冲击力越大,所受的损伤也就越重。所以一般从同一高度坠落,小孩通常比大人要轻。
2、地面的情况:坠落在柔软的物体上要比坠落在水泥/沙石地面受到的损伤要轻得多。
3、接触方式和着地部位:最常见的着地部位是头部、脚底和臀背部。
(1).头部:从外到内,头皮可以有挫裂创,颅骨可能会骨折,大脑会有挫伤,引起颅内出血、脑干损伤、脑组织迸裂等会较快死亡。即使高度不高,头部着地的损伤通常也会很严重,死亡的可能性很高。
(2).脚底:脚底的面积相对于整个人体比较小,需要以一个小的面积来承受比较大的冲击力。冲击的震动会沿着下肢传导到内脏器官,可能引起内脏器官的破裂出血,严重可致命,也可能会发生广泛的骨折,可因力的传导作用导致颅底骨折。
(3).臀背部:面积较大,且有肌肉和衣物保护,相对略有缓冲,坠落高度不高的话,可能损伤较轻微。但是常常导致脊柱骨折损伤脊髓,尤其是臀部着地。
4、坠落中间有物体阻挡:坠落中间遇到突出物体阻挡,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尖锐的如岩石棱角,细的如电线铁丝,可能会在体表留下相应的损伤痕迹,对于判断坠落起始位置有帮助。


高坠伤本质上属于机械性损伤的一种。
机械性损伤的致死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的外伤死因和继发性死因。
(以下仅为机械性损伤死因中,高坠可能出现的部分死因,并不是全部的机械性损伤的死因)
原发性的死因:直接导致死亡,没有其他因素干预的。
1、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包括大脑,其他的心脏、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损伤或破裂都可能造成死亡。但是要注意的是,脑干部位,即使受到较小的损伤,很少的出血量也能致死。
2、大出血:大血管或者含血量丰富的重要器官破裂均可能导致大出血死亡,比如高坠过程中被锐利的建筑物边缘或其他突出物划伤接近体表的大血管,如颈动脉、股动脉等;坠落地面有尖锐的物体恰好刺破大血管等。重要器官,如心脏破裂,肝脏破裂,在这一点与上一个死因有重合部分。脾是腹腔内一个比较特别的器官,一般认为脾的功能主要是参与免疫(个人浅显认识,如有错误还请指正),脾的含血量非常丰富,且直接连接大血管,脾破裂通常会引起快速大量的出血。

继发性的死因:高坠后侥幸没有当场死亡,但后续出现并发症或其他继发性因素死亡。
1、感染:高坠的创口直接污染或者高坠后因身体受到的创伤太大,免疫能力下降可导致感染死亡。
2、失血性休克:高坠的失血性休克一般为继发性死因,因为其直接的死亡原因一般是器官破裂,失血性休克是继发于器官破裂的。
3、栓塞:高坠后因骨折,骨髓腔内的脂肪,或者体表脂肪因为受到直接挤压冲击而大面积挫伤,脂肪液滴进入血管导致脂肪栓塞;空气进入破裂的血管导致空气栓塞;破碎的组织进入血管导致组织异物的栓塞。

好吧,说了大段的理论性东西,实际的情况远比理论要复杂,通常一个高坠的死亡原因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比如:头先着地导致严重的颅脑损伤,单单这一个就足以致死,但是同时尸检发现又有心脏破裂,肝脏破裂,那么内脏的破裂和大出血就也应成为其死亡原因的一部分:高坠致颅脑损伤合并肝破裂、心脏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死亡。

高坠的损伤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外轻内重,体内损伤有时远比体表损伤严重得多。
比如:肢体完整,只有擦伤、挫伤和几处骨折,但是尸检发现腹腔内多个器官破裂,满肚子的血这样的案例非常多。
再比如:高度不高的情况下头先着地,可能会引起颅内的出血,最后导致脑疝而死亡,或者脑干出血死亡,这样的情况除了解剖,仅仅通过体表检查,几乎是没有任何体征可以判断这样的死因的。

一个案例:
有一个小孩从7楼掉下来,先摔倒了6楼的雨棚上,然后摔倒了2楼雨棚上最后仅有擦伤的新闻。。。。 4岁男童意外坠楼 从20米高空摔下仅腿擦伤(图)
当然,这是小孩,成人可能就够呛了。

部分内容参考:《法医病理学(第四版)》 赵子琴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