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reegogame 于 2015-9-21 22:44 编辑 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参加了北马。 2013年,48岁,首马,目标400。赛前认真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反复在网上看帖子,学习跑马知识。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目标定的比较符合实际,状态也不错,成绩好于预期,3小时47分48秒完赛。详 2014年,雾霾中马拉松,目标340。由于长距离练的不够,35km后进入奥森公园后掉速比较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每5km分段成绩: 5km 26'16" 10km 25'38" 15Km 25'24" 20km 25'37" 25km 26'16" 30Km 27'06" 35km 27'06" 40km 29'19" 成绩3小时45分10秒,好在也算有进步,创造了个人PB,达到了马拉松3段。 2015年,进入天命之年,有幸中签再次参加北马,目标还是340。 原来天气预报是晴天,估计会比较热,早晨起床看到阴天,很高兴。6:20到达天安门广场,出发时排在B区,1'16"通过出发线,温度适宜,自我感觉状态不错,不知不觉跑到5分以内的配速,而且感觉比较轻松。这时,内心深处产生了一丝侥幸心理,毕竟330的诱惑太大了(波士顿的报名成绩),在这个配速,周围有很多330的兔子,选了一个人多的兔子跟着跑。5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配速稳定在450至455,状态很好,半程净计时1:44:28,全程330有希望(其实心里也明白,只是理论上有希望)。27、8公里时出现了疲劳感,之后内心斗争愈加强烈,到了接近30公里时,开始偷懒(比如,停下来取水,走着吃能量胶、接电话等),一直到38公里,都处在这种状态,平均配速到了6分以外,330的梦想彻底破灭。到了39公里,用时3小时25分左右,连340的目标也达不到了,如果再放纵一点,很可能到345之外了,比去年都慢。想到这里,又重新打起精神,后3公里配速保持在530之内,到终点拱门,看到3小时44分的计时牌,净计时3小时43分24秒。 回顾今年的北马,教训颇多。一是过高估计自己,前半程没有稳住,盲目乐观,以至于后半程跑崩;二是今年长距离跑的少,跑量积累不够;三是意志力不够强,和往年相比拼的不够,30至40公里之间走的次数太多。 聊以自慰的是比去年提前了约2分钟,接近4段(差1分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