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生成论下的解读品质

 昵称678887 2015-09-22

【按语】这是我市高三复习研讨会的研讨资料,转引到我的博客中来,希望更多的语文朋友受到启发。

小说生成论下的解读品质

              ----小说阅读中探究题的应考策略

一、高考求同思维下的必然选择:小说解读的本质学(小说生成论)

高考阅读本质上是被限制和引导了的阅读,它至少带来三个方面的限制与引导:1、定向探究—--带任务的阅读,有明确阅读目的、要求。2、规范阅读----解读的方法、技巧。3、分析性阅读:深度、一定的开放度。(探究要求)读出1000个哈姆雷特来,对创新阅读来说,也许是幸,但对高考来说,一定是不幸!探究题也一样,不要以为探究题的开放尺度允许我们拥有了阅读的充分自由。

那么,我们怎么来达成这个要求呢?与其花时间在归纳和猜测不能穷尽小说命题角度,不如尝试从一个更贴近小说本质的角度来寻求小说探究题的应考策略----小说生成论,也许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一个选择。小说生成论也称小说四维创作论,与之相关形成相应的阅读价值作者价值、文本价值、读者价值,考试的时候我们应该更重视哪个价值?

来分析一下。高考阅读不仅限制了我们,命题的老师与阅卷的老师同样受到它的限制,所以,在考试情境下,命题人不会随心所欲,为达到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的考试目的,且在命题人、考生、阅卷者之间找到文本的共同价值,命题人一定会较多地立足于文本的一种普遍的阅读结果,即文本价值、作者价值,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考试中,它们统一成一种可通过顺着文本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情思逻辑来把握的阅读结果,也即,命题人的设题会无限靠近作者意识下的文本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意识正是命题人尤其重视的命题依据。这是小说阅读的根本,不管他出什么保守题、开放题还是以后现出现什么新新题,这个都是解决问题的根基。

二、作者意识(命题人意识)下的解读品质

作者意识主要可从以下方面把握:

 1.创作的背景

 2.小说的标题

 3.作者的情感倾向

 4.文本的结构方式:情节的重点在落实在哪里、线索、叙述顺序等

 5.叙述的视角

请阅读课外作品,思考:法国作家哈巴特·霍利的小小说 ,探究:“德军剩下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忙地在路灯昏暗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喝醉似的口气对他说:“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哪里? ”

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以前的恋人。 ”他回看了女人一眼,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 ”

他也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 ”把女人抱了起来。

结构方式:

1.明暗两条线索;

2.主要情节:“相认”

3.简洁的用笔:白描、零度写作

4.结局:抱了起来

情感态度:

他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 ”把女人抱了起来。

分析结果:

结构方式:

1.明暗两条线索

2.主要情节:“相认”

3.简洁的用笔:白描、零度写作、冰山理论

4.结局:抱了起来

情感态度:

他不由得抓住了女人的肩,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 ”把女人抱了起来。

因此,题目名为《德军剩下来的东西》,究竟德军剩下来了些什么东西?是劫后的城市?是可怜的女人?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故事,当士兵和恋人相认的瞬间,士兵忘记了恋人的妓女身份,而约安也忘记了自己的过去,真爱是他们拥抱在一起,忘记一切的催动器,真爱是永恒不变的。德军剩下的东西,是废墟,是精神上的伤害,还有人类对生活更大的憧憬和更多伟大的爱----战争可以毁灭无数牢固的建筑、无数执着的生命,但却不能毁灭人类对生活的希望。也许,希望之光只有那么一点点,人类也会从黑暗中寻觅到它,只要它存在!(作者意识)

下面来重新思考二模的大阅读文本的探究题,看从作者意识角度,如何评价幻灯里的这些结论:

试结合全文,探究造成沃兹沃斯悲剧人生的原因。(二模卷)(不合理)(文本结构意识)(文旨转换意识)

以下解答合理吗?

1.沃兹沃斯脱离生活,不切实际,靠虚幻的梦过日子,不从事实际工作,以至于生活贫困。

2.沃兹沃斯竟然试图骗取孩子的信任,以图获得四分钱的利益。

3.沃兹沃斯连起码的人的尊严都没有,被驱赶,也并不改变他的生活习惯与态度。

4.批判了社会的冷漠。

(学生评价:均不合理,不符合作者意识。)

小结:从小说生成论的角度说,阅读要有作者意识。作者意识(命题人意识)下的解读品质,就是要有“命题人、改卷者、考生共同的的阅读价值”的考试意识,理解命题人无限靠近作者意识下的文本价值的设题意图,通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情思逻辑,走进作家创作的内动力,还原作品的情感真实与内心真实而形成的答题品质。

三、人文意识下的解读品质

在实际答题的过程中,这样的误答非常常见:

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4分) (2010浙江高考)

误答:成长就是懂得牺牲自我,回报父母和社会。

这个很像是意识形态角度的批判。为什么这是不对的呢?[法]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罗伯·格里耶《以写作探索世界与心灵的迷宫》: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在塑造人物形象,更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而是在写出“人的一个更实在的、更直观的世界”。这指出小说是“人”学,从生成论角度说,人文性是小说生成的本质属性之一。再来解读一下2011年考纲,看对“探究”的认识里有没有否定刚才这个答案的依据:2011《考试大纲》对探究(内容与方法)规定: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的一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所以,接下去探讨小说阅读的第二个方面:人文意识下的解读品质。

请学生分析这个例子:

有人说,“动物”文字是小说中的赘笔,可以删去,你以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分析引导:

战争中,作为“人”的需求?

战争中,作为“老人”的需求?

----在不长的篇幅里,小说反复出现老人对动物的强调。老人所拥有的,只是仅有的几个动物与他相依为命的孤独的垂老的晚景。然而,残酷的战争使这一温馨都无处存身,一无所有的老人在炮火中不但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最后几位可依靠的伴侣。前景的悲凉显而易见,这也许正是老人并不急于逃离,也不惧怕战火的缘故。战争双方,有谁会关注生命的被扼杀被销毁被剥夺呢?在老人的眼中,动物的生命却是世界的价值所在。这是宏大主题的微观呈现。是作者心目中的战争图景,是战争的情感逻辑:

文本结构方式:老人、聊动物(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

叙述视角:有限视角(冰山理论)

标题: “桥边的老人”

情感倾向:战争双方,有谁会关注生命的被扼杀被销毁被剥夺呢?在老人的眼中,动物的生命却是世界的价值所在。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战争的谴责。

总结分析:这是战争文学的写作策略,从人本身的需求来反对对人造成巨大伤害的战争,这更真实,也更震撼,类似的作品很多,辛德勒名单、牲畜林、流浪人、荷花淀……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体会一下,反战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它是体现在人们真切的生活需求当中的。我们要用人的情感去贴近这些温暖的文本。

接下去请学生从人文意识角度再来看看二模卷的这些解答,纠正一下,结果如下:

1.沃兹沃斯,不切实际,靠虚幻的梦过日子,不从事正经工作,以至于生活贫困。----沉浸在个人的情感旧伤里不可解脱,以至于脱离现实生活。也可以说是诗人的理想也使得他居于清冷的一隅,与外界世俗生活隔绝。

2.沃兹沃斯竟然试图骗取孩子的信任,以图获得四分钱的利益。----心与孩子一般纯真,因此与孩子有着纯净的沟通。

3.沃兹沃斯连起码的人的尊严都没有,被驱赶,也并不改变他的生活习惯与态度。----作为诗人内心的单纯与坚持。

4.批判了社会的冷漠。----现实世界对诗人的不解与隔膜使得诗人不被世俗接纳。

小结:德国著名学者卡西尔《人论》如此解说作为“人”,对“人”本身思考的价值:“人被宣称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之中。”

四、生成运用:

依据小说生成论的两个视角,《布莱克·沃兹沃斯》中你还能作哪些方面的探究?老师提供一些视角,同学们课后再继续思考:

1.为什么出现母亲形象?母亲形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2.“我离开了小房子,跑回家,大哭了起来。像诗人一样,看到什么都想哭”,这是诗人死后我的转变。请探究“哭”在文中的含义。

3.文章结尾有什么深意吗?请结合全文,探究文末为何要作这样的补叙。

4.对于文中的诗人的生存态度与生存境遇,你怎么看待?

……

总结:解读品质实现的途径----其一,作者意识(命题人意识)树立;其二,人文意识的树立。

本课探讨的意义:希望不止于高考,更多意义在于用一种本质学走向小说的更深处,去触摸小说的崇高而温暖的灵魂。(温州中学 成旭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