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昌专访】庄熙祖:艺承名师 精研书理

 sjmy6310 2015-09-22

  各位雅昌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书法家庄熙祖老师的工作室。庄希熙上世纪师承萧娴、林散之、高二适、章诚忘等大家。他多年来形成了端庄娟秀的艺术风格,并出版了大量理论研究的书籍。下面让我们跟随镜头了解庄老师的艺术经历和艺术理念。

艺术家庄熙祖

  庄希祖:我非常幸运,在上世纪1972年,我那时候在新华印刷厂工作,我那时候喜欢写大字报,喜欢写毛笔字,分来一个复员军人,他讲他的邻居是萧娴,我们不知道萧娴是哪一个,他讲是康有为学生,这时候就去拜师了。1972年拜萧老为师,我拿的是魏碑,写的毛笔字的魏碑,美术魏卑,给她了,她一看,你喜欢魏碑,就拿了“郑文公”叫我临摹,不能用报纸写,要用毛边纸、元书纸,然后拿长锋羊毫,怎么拿毛笔,就引入,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认得了萧老,离我宿舍只有五分钟的路。

  然后第二年,1973年林散之先生就到南京来,就住在我宿舍隔壁,一墙之隔,这个缘分可不是一般的缘分,那就是两家必去。我给林老看我的作业的时候,他就从我的作业上,他就讲,你要悬起来写,晓得我手臂没悬,我心里边愣了一下,林老没看见我写字,他能从我的作品中间能晓得我是枕腕写的,于是就悬起来,叫我写“柳公权”,写一年。

庄熙祖作品

  这一年应该说使我懂得了什么叫用笔法,这个非常重要。在这个同时也拜高老为师,因为高老去拜访林老家,林老讲“你们没有文化,高老是大文豪”,于是就去拜高老为师。高老看了我写的魏碑,“你这个魏碑就写得很好了,你就学我的行书”,他就用刻图写的“温泉铭”,唐太宗的“温泉铭”,我们就临,临一张写一张,同时呢,你没有文化,我来教你孟子,那时候孟子哪儿去找啊,于是我问林老有没有孟子,他讲“我抄家抄走了”,他讲“你不要去,我来写封信,到南师大洪诚教授那边”,我就把林老的信给洪诚老师看,洪诚教授一看,林老现在要看孟子,高兴得不得了,就从书架上拿下来四本石印本的小开本,上面批满了红注的孟子,然后我就抄一篇给高老讲一篇。

  那时候正好批林批孔,有一个学生晓得这件事,就写信给高老,你现在不能讲孟子,这个要惹祸的,于是就停止了,这个事非常遗憾。然后我就请林老隔壁邻居,就是章诚忘先生。章诚忘先生呢,我这个缘分真厉害,几个邻居,就是一墙之隔的林散之、章诚忘,还有萧老。章诚忘是哪一个呢?是柳诒徵的女婿,柳诒徵可是国学大师,他原来是南京图书馆馆长,他在这方面知识很丰富。他就跟我讲论语、孟子,所以这几个老师真是终生不忘。首先是学做人,我认为几个老师应该说是我终生受用,我所走的路完全是受他们的影响。第一就是人品要骨要钢,人品要有骨质。

  比如说高二适先生,他应该说是很有风骨的一位文人,在白色恐怖的情况下,可以说文化大革命这种情况下,高压的情况,他居然能够敢跟郭沫若进行抗争,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同样环境下的其他文人,有的就附和,当然是迫于无奈,讲了好多违心话。至少高老就是骨气硬到这个样子,林老也是这样的,原则问题上不让。当然,他们的风格不一样,比如说有一个省委书记派一个秘书到高老家去求高老墨宝,到门口,还没进门,高老问他“你干什么”,他说“我是某某书记 求你墨宝”,“我正在教小朋友学文化,我没空”。拒之门外,门都没进,要一般人,省委书记派个秘书来,求之不得,高老没有,门都没给进。

  林老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高官写了一张条子,上面名单都是书记什么的,都是高官,下面写“请林老完成一下”,这个什么口气啊,等于交待任务,“请你完成”,林老点点头,要像高老的话,那马上拍案而起,把他送出门外。林老不是的,林老是打太极拳,点点头笑笑,等他第二天来的时候,一看他来了,林老就躲到房间里去,避而不见,也不会给他写。同样的结果,但是不一样的手法,就是两个人性格不一样。这说明什么?都是很高傲,媚颜屈膝,没有这回事,这个是文人的风格,这都是我终生效法的。

庄熙祖作品

  另外,在书艺上,我印象非常深,我能够走上这条路,应该说全靠这几位老师的指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磨墨。那时候林老因为住在我隔壁,我去了以后,下了班就去磨墨,这个磨墨怎么磨呢?他在睡午觉,我就磨墨,这个磨墨呢,我就手枕在上面磨,磨到最后那墨不就斜了吗,歪了,等林老出来一看,“你怎么磨的”,磨墨要旋轴,要画圆,重按慢移,慢慢地磨,水还不能多,水多了会扑出来,从这个上面就晓得了磨墨的道理。为什么?磨墨是画圆,在一定的高度上画圆,草书就是画圆。所以,磨墨实际上是写草书的基本功,就是画圆,大圆套小圆,大圈小圈,所以这一点我非常深刻。叫我把它斜的再磨平,你要用这样的方法磨墨,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平常如果说盖图章,我们都是按我们的盖,我们点点,这个对不对,他点头我们就盖上去,不对,他就下去一点,上去,左右一点,这里面都是美学。就是在这张作品中间,这个红印章应该盖在什么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于比如说现代人的一些作品,因为有好多所谓的大家都寄来书画作品,我们就剪刀剪开,打开来请林老看,林老一看,关起来了,“不能看,看了眼睛要看坏”,那些所谓的大家,现在人家拿他当字帖来临,林老讲,看都不能看,这个都是审美,就是哪些是原则问题,你不能碰。有一次,八十年代初,我就开始要创新了,我用长锋羊毫高执笔临“爨宝子”,大大小小,办案各写,有形义,用行书笔意来写“爨宝子”,我认为是创新,有好多朋友都讲,这个写得好,因为过瘾嘛,现代嘛,然后我很得意,我想给林老去看看,拿去林老打开一看,拍案而起,哪个叫你这样写的,一笔一划老老实实地写,因为他晓得我性格不是那种张牙舞爪的人,蛮横不讲理的,我这个人老老实实的,你写这个样子干什么,要求变,这个就是突变则亡,渐变则生,就是他讲的陆疯郎咩,这样的方法,慢慢的渐变到质变。所以林老对我来说是恩师,这三个老师,还有章诚忘教我文化的,这四个老师应该说使我终生受益,我现在能走上这条路全靠这几个老师,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今天呢,不要间断,坚持走你自己认为对的路。不是我教大家走,就是这样的路,不对。

  今年浦泉玉诚这个文化公司准备给我办一个个人书画展,因为我的画是退休以后才开始画的,南京恐怕都不知道我画画,我想通过这个交交作业,让大家去批评批评。明年还准备到高老的故居,高二适先生故居,就是姜堰,办一个师生展,因为我的好多朋友虽然也听过我课,或者是学校的学生,他们对这个师生展很很感兴趣,我也就不能够扫大家兴,就准备在姜堰办一个师生展。

  也就是说,文化的传承,我的四个老师,他们都有老师,林老的老师黄宾虹,萧老的老师康有为,然后高二适的老师是章士钊,章诚忘的老师柳诒徵。他们的上面还有老师,中国文化就是靠这个一代一代往下传,我作为一个阶梯,我的学生都通过我跟三老接上关系,书法的三老,这三个老应该说是我们中国民国书法的集大成者,再加上一个胡小石,那就是我们江浦的求雨山上四个纪念馆,按照先后次序建立的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四大纪念馆。这四个老师应该说是我们民国书法的中坚,为什么这么说?高老是纯帖学,除二王以外,再加上章草,然后宋刻,变成自己的路,自讲“二适,右军以后一人而已”,他的眼界多高,他看下去,王羲之下来就是我,他是不是自吹自擂,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因为他的文化修养,以及他对书法的了解。所以我坚信他的说法是对的,这是一个草圣。林老的草圣是青山杉雨日本人,是外国人封他为草圣,当代草圣。林老的草圣是碑帖结合,他是把学的隶书、魏碑,大量的功力化成他的如烟如霞的那种线条,这个线条是不留痕的,特别是像吐出来的丝那种感觉,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这个线条我的看法前无古人,二王都没有,祝枝山没有,怀素没有。所以我认为林老的伟大之处就是他在这个线条上,用绘画的称法来写这个书法。

  本次的雅昌专访到这儿就结束了,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雅昌艺术网,谢谢收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