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土面积虽小,却有着让人一去再去的魅力。除了买买买吃吃吃,建筑迷们也将日本视为朝圣地。 古迹以京都奈良为代表,现代建筑则有“日本建筑三杰”安藤忠雄、黑川纪章和矶崎新。他们将自己的美学和感悟都安置在日本各处,塑造了现代日本的氛围。 安藤是禅意混凝土大师、黑川纪章提倡建筑与人性共生、矶崎新认为“未来的城市是一堆废墟”。他们自始至终在营造的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氛围,一份心灵上的感受,来访者从置身其外到置身其中,最终再回到日常空间,完成的是一次哲学感悟之旅。
直岛 濑户内海之中散落着星群般的岛屿,直岛是其中之一。大批岛民为了学习、工作、更舒适的现代生活在多年前就前往大城市了,许多房屋也因此废置。直到后来,艺术家们来到空屋,这些岛屿现在都是大师们的展示空间。艺术作品和留守老人们相处愉快。岛上的老婆婆会比划着向你指路,“再往前走,右手边,好!”
※ 地中美术馆
黑暗中,看光在曼舞 在我心目中,直岛的地中美术馆一直都是安腾忠雄的代表作,甚至不是之一。它也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件安藤的作品。直岛上遍布艺术作品,地中美术馆却始终不见踪影。按照地图上的方向,走近、再走近,依然无果。直到在约定地点等待我的朋友向我挥手,然后解释道:顾名思义,地中美术馆是在地下啊。我这才恍然大悟。 不仅整个建筑作品坐落于地下,售票处和入口处也不按常理地保持着很长一段距离,来访者必须步行一段时间才能抵达。步行,是安藤认为在进入博物馆前要使人保持定静的方式。地中美术馆全部采用自然采光,以混凝土(当然,安藤是混凝土大师嘛)建成的空间,其中氛围完全根据天气而变化。 只有接受了黑暗才能真正看清楚光。也因为对光的见解有所相通,安藤与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合作多次,后者的光影作品让建筑师作品拥有另一种“看法”。 在地中美术馆里就有三件他的作品,其中之一《Pale Blue》,只有一束蓝色的光打在白色墙角处。若是来回走动从不同角度看去,能看出它不一样的形态来。光线并没有变化,观者的角度不同也就看到了不同的光感来。人们总是太关注被光照亮的物体而忘记去看光本身。 《Open Sky》则呼应了安藤的建筑“完全采用自然光”的理念,它利用眼睛的补色效果,将天空与天花板融为一体,我按朋友的建议靠墙而坐,仰望天花板上被镂空的通天窗口,天色变化在这里显得缤纷而无常,落日后的45分钟里,墙壁上会亮一圈灯以衬天光,使人迷醉。 值得一提的是,安藤并未给整座美术馆设定参观路线,人们在迷路的同时见到一件有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直到最后,走进美术馆咖啡馆,面朝濑户内海。 回望整栋建筑,美术馆“天窗”裸露在地表上,才能发现自己已经回到地面。 ※ 南寺
向黑暗臣服,迎来无穷光明 我一再走过民居,又一再看到不同的建筑、艺术作品。这种感觉真是穿越。直岛上的许多废弃屋子都成为艺术创作的基点,保留原生态房屋的同时,邀请不同的艺术家利用房屋室内空间创作,让废墟重获新生,成为“家计划”系列作品,安藤的南寺是其中之一,1999年就对外开放了。 南寺是“家计划”中唯一不是废屋再利用的项目,而是一栋新造建筑。它或许也称得上是安藤最另类的作品之一——它是安藤作品中少见的木质建筑。南寺在直岛村落的中心,为了与周围许多建筑保持统一性,南岛的外立面使用岛上大多数木质建筑的相同材料:烧杉板。走过离南寺不远的八幡山极乐寺,这栋新建筑在映入眼帘时就给人以极日式的禅意感。 室内依然与特瑞尔合作,他们用黑暗来诠释光。 我们在进入屋子之前得到简单提示:室内很黑,也许你们很多人会因此感到恐惧, 但是请摸着墙壁往前走,直到入座。然后就请耐心等待。当自己又陷入绝对黑暗时,这样的事先提示几乎不具安慰性,依然觉得一切都无从下手。按照指示缓缓走入屋子深处时,睁大眼睛迫切地想要看清黑暗,在全然无果之后又想闭上眼睛彻底放弃,但不论如何都是妄为。 在座位上坐定,才真正尝到被黑暗包围的无力感,一切有所为都没有意义,只好在静默中等待,不知前路,不知尽头。什么都没有发生,不曾发生也不会发生。渐渐地,就像所有人会说的那样,当眼睛习惯了黑暗,空间也就变得明亮起来。 我们看到屋子里空空如也,再看到屋子尽头有微弱光线,走近一看,发现那是个充满白光的空间,没有天花板没有地面。有人说那是人死后的世界,我却觉得那是我们在向黑暗臣服后能看到的无穷光明。 地址:香川県香川郡直島町736-2 门票:150円 开放时间:10:00~16:30 ※ 安藤忠雄博物馆
光之路线,没有直路 这是安藤忠雄把百年前木造古民宅活化再利用而建成的,2013年才对外开放。土色的围墙和黑色的屋瓦做了翻新,但和当地住家依然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入口处挂着蓝色门帘,印有红色圆形图案和白色线条,有时也挂着白底绿叶图案的门帘。地上放一块招牌,写着Ando Museum。 一切依然是禅意的。 步入其中,庭院空间简单俐落。地上铺碎石子,立面是木造的,中间横向有一条缝隙打破沉闷。定了定神,一个不大的透明圆锥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依然诠释这安藤对光的理解。 事实上,这个圆锥体是室内空间的光源,墙上空隙中引入墙内的光打于其上,再由它折射入庭院里的室内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安藤虽然百般周折地引光,但却并未让光线直接进入室内,而是再透过一层光板,光线从边缘缝隙处渗入,隐约温柔。 既然叫做安藤博物馆,室内展览当然与安藤有关,陈列了建筑师历年来在岛上的工作资料,包括建筑模型,让来访者在静谧中回看安藤的来路。 地址:香川県香川郡直島町本村地区 门票:多次票1,030円;单次票410円 网址:www.benesse-artsite.jp/arthouse 开放时间:10:00~16:30 金泽 金泽是日本北陆最大的城市,靠近日本海,也被誉为是日本的阿尔卑斯山区。坐拥白山和能登半岛两大国家公园,犀川河与浅野川河穿过城市。金泽历史悠久,古建筑依然散落城中,现代建筑师也看中了这样的氛围,纷纷将作品留在此地。
※ 西田几多郎纪念哲学馆
进入即迷失,走完才开悟 金泽是西田几多郎的故乡。他的纪念哲学馆就是安藤的作品,建筑师让西田几多郎的“禅”有了实体呈现。 这位禅学大师被誉为是日本近代哲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唯心主义者,事实上,在他的哲学与心灵研究过程中,他提出的是一种超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更高层次感悟:“世界的本质,是终极大一统”。安藤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并不急躁,他的应对和呈现方式在乍看之下甚至有些过分平静。以“禅”应“禅”。 进入哲学纪念馆前,来访者需要走过一长段阶梯。这段台阶也被称作“思索之道”,在阶梯左边的山坡是社区墓园,道路两侧则种有樱花。拾级而上,建筑师,或是哲学家本人似乎都在邀请人们看破生死对立、无常又不可分离地共存。同样,这段漫长的阶梯依然是步行、攀登以获平静的安藤式做法。 走入馆内,立刻迷路。这种迷失也是安藤以混凝土和玻璃刻意营造的,在来访者还来不及看破建筑师的人为举动之时,就已经沉浸在这摸索、探寻、不知所措又最终恍然大悟的参观过程中了。 或许不看完整栋建筑和馆内西田几多郎的历史物件,根本无法对这座纪念哲学馆有一个整体概念。事实上,整个馆内分布非常简单,仅分为三个部分,一个多媒体馆,当代哲学家们依然会在这里举办哲学讲座,第二个空间则作西田几多郎的生平回顾展,最后,是图书馆,藏有哲学家的毕生作品。 有时我会想,第二次参观应该就不会有一开始的迷茫之情了,会记得来路,也就知道了正确路线。事实并非如此,不论多少次,踏入纪念馆便是迷失,不论多少次,全程走完才能恍然大悟,或许会以为比上一次了解得更透彻一些了。这个过程如同轮回。 地址:〒929-1126 石川県かほく市内日角井1 门票:300円 开放时间:9:00~17:30 别错过 和安藤忠雄、黑川纪章并称为日本建筑三杰的矶崎新作品中谷宇吉郎雪之科学馆距离西田几多郎哲学纪念馆并不远。在这里,不如忘了一切哲学辩论,来看一看科学制造的浪漫。 中谷宇吉郎是世界上第一个制作出人工雪的冰雪博士。他曾说,“雪是天上寄来的信”。为了解读这封信中的秘密,博士不仅在物理实验室研究冰冷奥秘,还多次前往格陵兰在冰天雪地中以切肤之感研究冰冠。 1936年,他成功制成人工雪,算作它对天上来信的回复。就在科学馆的建筑后方中庭,这里重现了格陵兰冰河场景,全部60吨石头均从格陵兰运至,取自博士多次前往研究的冰原之上。事实上,他还创作了许多与雪有关的随笔和电影作品,电影《雪的结晶》和《霜花》唯美得让人忘记了科学之枯燥。 在中谷宇吉郎的科学馆内,影像和多媒体装置展示了博士的多才多艺。矶崎新则巧妙利用了地理位置,营造雪山氛围。从博物馆眺望,白山让人动容。建筑物本身则以雪结晶的六角形为创作基础,天窗六角恰好随着时间、天气的改变为折射不同的光线。在这座科学博物馆内,几乎看不到矶崎新所宣称“未来的城市是一堆废墟”的痕迹,只透过科学、建筑、展品意义看到人性、自然之美。 地址:〒922-0411 石川県加賀市潮津町イ?106 门票:500円 开放时间:9:00~17:00 郑重声明 本文章内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均受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为任何目的使用以及向任何自然人或单位提供、复印、复制、出版或利用本文内任何内容,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