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汉青的马甲 2015-09-23


人生有三大课题,

第一,“工作的任务”;

第二,“交友的任务”;

第三,“爱的任务”。

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越难解决。


阿德勒认为所有人生的课题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爱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越难解决。阿德勒将这三大任务统称为人生任务(Life Task)。


某位男性职员有个烦恼,那就是每次和客户洽谈时,都能侃侃而谈,丝毫不紧张,但只要一闲聊起来,就会突然紧张到说不出话来。和异性说话时也是如此,非常紧张。这个例子只要依照阿德勒主张的三大人生任务进行思考,便能简单说明。


生意上的洽谈就是工作的任务,比起交友的任务与爱的任务,可以说是人际关系中最简单的一项。也就是说,与人闲聊、和异性交往远比工作的难度大,所以和客户、异性来往时,当然会很紧张。交友与爱的任务的人际关系,远比工作来得复杂,困难度也自然成倍增长。



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其实就连隐士,

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阿德勒认为,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就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下面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某个村子住着一位抛弃俗世欲念、犹如神仙的人。拒绝住在村子里的他,在深山里盖了一间小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觉得,和村民交流毫无意义可言。


某一天,村子发生大火,陷入一片火海,因此全村的人决定舍弃家园,迁居别处。但没想到犹如神仙的隐士也跟着迁居,搬到能够远眺新村子的另一座山上。


隐士没有舍弃人际关系,他希望村民认为他是一个“舍弃俗世欲念,犹如仙人一样“清高”和“与众不同”的人,才想要当个隐士,所以他无法生活在没有“观众”的地方。


所有烦恼都可以归结成人际关系的烦恼。当你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一定会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让他人感受到喜悦,

是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

付诸行动就对了。


深受精神疾病、失眠困扰的患者问阿德勒:“如何才能摆脱痛苦?”阿德勒回答道:“让别人感受到喜悦,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如何才能让他人感受到喜悦?’然后再付诸行动。如此一来,就不会再悲观、失眠,一切也能迎刃而解。”


身为解说者的我,运用记事本亲身实践了这个理论。我每天翻阅记事本,列出自己能带给周围人喜悦的事,然后提醒自己逐一实践。记事本里将周围的人分成”家人”“朋友”“同事”与“客户”,然后每天早上列出“让对方喜悦的方法”,并尽力付诸实践。因为再也没有比让对方喜悦、收到感谢的心意,更幸福的事了。如此一来,就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容身之地,提升共同体感觉。


此外,累积小小的善行也很有效。像是顺手捡起掉在路边的空罐子;给老弱妇孺让座;乘坐电梯时,礼让他人;聚会时,不要光顾着讲话,也要附和别人……将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便能提升共同体感觉,也会更靠近幸福一步。



只要有心想努力改变自己,

就非常有可能改变生活型态。

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两天,

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


有人问阿德勒:“人到几岁就很难改变性格呢?”阿德勒回答道:“死前一两天吧。”我想这句话肯定带给不少人勇气,只要自己有心“想要改变”,就有可能改变,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生活型态是由自己打造出来的。


要想改变生活型态,必须先清楚了解现在的生活型态。这里指的不是“开朗”“阴沉”之类的浅层性格表现,而是存在于性格本质中,被称为中心信念的“自我概念”“世界观”与”自我理想”。


为了清楚了解这三个价值观,阿德勒心理学运用了家族构成分析、回想过往以及唤醒与分析幼少时期的记忆等方法,然后借助咨询师的力量,由自己改写生活型态。


然而,生活型态不是改写在纸上,就能立刻改变的东西。稍不留意,就很容易回到过去惯有的模式。所以,必须重复几百次、几千次,才能发现自己一点一滴的改变。或许必须花上人生的大半时间,才能全部改写完成。



阿德勒心理学


本文理论源于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被称为“自我启发之父”,影响了诸如卡耐基、大前研一等众多成功人士,他本该与弗洛伊德及荣格齐名,却最终成为默默无闻的伟大人物。


据闻有这么一段轶事。

有位听众听完阿德勒的演讲之后,说道:

“今天演讲的内容不都是些大家早就知道的事(常识)吗?”

阿德勒回道:

“所以说,常识有什么不好呢?”



版权说明:本文作者小仓广,节选自新书《接受不完美的勇气》,本文转载已获得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