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李涣 2018-01-06

作者:小仓广,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涉及工作、交友、爱的课题,句句是精句,对我来说,是超级爱的书,里面到处都有自己的影子。以下内容基本都是摘自于书中。

篇幅有些长,4490字,预计阅读12分钟,值得花时间去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我就纳闷,为什么这么好的理论体系,却很少听闻阿德勒的名子呢?

一、一切取决于自己

1、 人生没那么困难,是你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非常单纯。

当下的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正因为如此,只要下定决心,人生就可以变得很单纯。

2、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只有自己能打造一路走来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创造今后的人生。

3、“都是父母的错。”“都怪朋友不好。”“只怨生不逢时。”“反正一切都是命。”这些都是推卸责任常用的借口。

人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才能改变未来。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力量,也就是改变未来的力量。

因此,不要总是逃避眼前的课题,总有必须面对的时候。

4、心态健全的人,不会试图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只有心态不健全的人,才会试图操控对方,改变对方。

心态健全的人就算觉得百分之百错在对方,也只会在“现在自己能做的事”上投注心力。

5、其实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决定“不要做”。其实不是“无法改变”,而是自己决定“不改变”。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比如,被上司斥责,自己很生气,于是不想做,真相是:遭受斥责时,依照自己的心意,从众多“认知”与“定义”中,选择“生气”这个选项,再任性地以不想做了为借口,决定“不要做”。这是你的选择,是你决定不要做,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做。

二、接受真正的自己

6、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无论看起来多么优秀的人,多少都会感到自卑。只要还有目标,就有自卑感。

为什么呢?因为人总会无意识地抱持这样的目标:“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想过着这样的人生。”

目标往往比现状来得高远。即便是人们眼中一帆风顺、似乎不需要再企求什么的人,心中也抱持着更高远的目标,正因为目标永远不会有达成的一天,所以自卑感油然而生。

7、如何看待自卑感?

自卑感是指自己主观认为自己低劣。

我们通常会将“自卑情结”与“自卑感”混为一谈,所谓“自卑情结”是以“自卑感”为借口逃避人生的各种课题。

若以自卑感作为发条,反而更能激励自我的人,是怀有“自卑感”却没有“自卑情结”的人。

8、一旦做对了事,没受到关注,人就会试图去做不对的事,以求受到负面关注。

我们该做的不是求得“负面关注”,而是努力赢得“正面关注”,哪怕从再琐碎的事上获得也没关系。我们不该为迫使人生陷入悲惨境遇的事而努力。

9、逞强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不要努力“看起来很强”,而是努力“变得很强”。

10、热心的人,不见得是体贴的人。他只是想让对方依赖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个重要的存在。

11、责备一无是处的自己,永远无法得到幸福。唯有勇敢地认同现在的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因为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要接受并喜欢有缺点、甚至一无是处的真正的自己。

只有拥有这种勇气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才能得到幸福。

三、隐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12、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为了责备对方,博取同情与关注而哭泣。

13、孩子只能用“情感”支配大人。长大成人之后,还想使用情感驱使别人,就是幼稚的行为。

频繁利用情感的人,也许他就是在反复利用孩提时代的成功模式。利用愤怒的情绪驱使身边的人,或者用眼泪攻势迫使对方屈从自己的意思。

14、抱持嫉妒之心,支配另一半,对方终有一天会离你而去。理性的沟通才是成熟大人的做法。

利用情感表现达到目的,只限于婴幼儿时期可行,绝对不是成熟大人应该利用的手段。

彼此理性地沟通,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15、对亲密爱人撒娇,对快递员极度不耐烦。人会依对象和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行动,因为所有行动都有目的。

16、所谓“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说辞,其实只是“不想做”罢了。

17、“我无意识地做了这件事……”“理性败给了欲望……”这些只是欺骗自己与对方的“借口”。为了包庇“不想负责”“不愿承认失败”“良心的苛责”这些心态。

四、性格能在当下的瞬间被改变

18、所谓生活型态(性格),就是人生的设计图,被称为人生的脚本。只要改变生活型态,人生就会骤然改变。

希望“被别人接纳”“被别人喜欢”,抱持这种生活型态的人,习惯主导话题。相反,总觉得“别人肯定会拒绝我”“别人应该不会喜欢我”,抱持这种生活型态的人,往往在谈话中插不上嘴。

19、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态。

“我是……”“世人是……”“我必须是……”性格的深层部分,存在这三种价值观。

以拥有以下生活型态(三种价值观)的人为例:

自我概念:我对任何人都没有兴趣;世界观:大家不会理睬无趣的人;自我理想:反正没有人会理睬我,所以我还是低调一点,保持沉默比较好。看来这个人不是“开朗的人”而是“个性沉闷的人”,”而是“怕生的人”。

20、这个世上没有“个性火暴的人”,只有“常常使用愤怒这种情感的人”。不必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只要改变自己使用情感的方式就行了。

21、只要有心想努力改变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变生活型态。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两天,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

生活型态不是改写在纸上,就能立刻改变的东西。而是稍不留意,就很容易回到过去惯有的模式。所以,必须重复几百次、上千次,才能发现自己一点一滴的改变。

五、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22、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其实就连隐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当你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一定会很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人无法独活,若想完全从人际关系的烦恼中解放,除非宇宙中只剩下自己,否则永远也无法逃离人际关系。

23、人生有三大课题,第一,“工作的任务”;第二,“交友的任务”;第三,“爱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越难解决。

交友与爱的任务的人际关系,远比工作来得复杂,困难度也自然成倍增长。

没人会无缘无故为了你做任何事,“某某人没有为我做什么”的烦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证据。

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既无法解决交友的任务,也无法活得幸福。

24、所谓“爱的任务”,就是结交异性和结成夫妻关系。正因为是人生最困难的任务,若能达成,相信能拥有无忧无虑的人生。

无法解决工作与交友任务的人,绝对无法达成爱的任务。

若只会用一味批判的方式,约束另一半、教育另一半,这样的婚姻绝对不会幸福。结婚的两个人本来就该比任何人都珍惜对方,将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

六、不能斥责,也不能称赞

25、在被斥责、称赞中长大的人,要是不被斥责、不被称赞,就不会采取行动。对方只有在被我们看见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要是没被看见,就不会主动行动。

26、斥责只能求得一时的效果,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夺走对方挑战困难的勇气,使对方越来越我行我素。

我们应该以对等视线进行良性沟通,不能因为一时的喝止产生效果而弃问题本质于不顾。

27、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即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找到他的长处,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假如真的要比较,那就将过去和现在的他进行比较,然后称赞“蜕变”后的他。

28、人只能透过失败来学习,借由失败的经验,守护自己“想要改变”的决心。比起担心一次、两次的失败,而不愿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学习,学会故意让孩子尝试失败的心态其实更重要。

不是因为做得到而放手,而是因为放手才做得到。

29、体验结果的方式,远比处罚来得有效。用体验结果的方式代替处罚,这就是阿德勒主张的教育方式。

30、教育就是让对方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所以绝对不能让对方养成依赖的习惯。溺爱也只会让对方变成寄生虫,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意愿与能力。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勇气,而不是替孩子解决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31、当你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惘时,不妨问问自己:“对方透过这种体验能学到什么?”这么一来,一定能找到答案。

七、对他人有贡献是让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

32、如果你觉得“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不要愚昧地要求“周围的人理解你”,而要主动对周围的人有所贡献。这么一来,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33、“别人会向我伸出援手。”“我对别人有贡献。”“我是伙伴之一。”这些感觉都能让你挣脱困难的束缚。

34、你是否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掠夺、支配、逃避一切的人,是无法得到幸福的。

35、不是称赞对方:“你做得很好!”而是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意:“谢谢你的帮忙。”只要让对方体验到被感谢的喜悦,就能使他自发性地持续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

36、让他人感受到喜悦,是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然后付诸行动就对了。

后每天早上列出“让对方喜悦的方法”,并尽力付诸实践。因为再也没有比让对方喜悦、收到感谢的心意更幸福的事了。如此一来,就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容身之地,提升共同体感觉。

37、所谓信赖,就是没有任何保证与担保就相信对方的行为。

阿德勒主张的共同体感觉是以“信赖”为基础的。信赖自我,信赖别人,没有任何保证,即使可能遭到背叛,还是从选择相信开始,一旦怀疑对方,便无法建立信赖关系,所以要无条件地相信。

信赖关系也必须由你开始。

八、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38、任何人都会面临的困难时,就像站在人生最大的分岔口,你是选择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呢?还是选择逃避,坠入黑暗的深渊?两者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拥有“勇气”,而“勇气”决定你的人生。

39、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拥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就是缺乏勇气的人。因为比起对他人有贡献,他们更在乎他人的眼光。就算得不到赞美与认同,也会因为对他人有贡献而感到满足。

40、人的行为中有95%是正确行为,但我们往往视之为“理所当然”,而忽视这些行为。千万不能着眼于仅占5%的错误行为。

只要能注意到值得夸奖的部分,就能带给对方勇气。

41、重要的是“共鸣感”。“共鸣感”就是用对方的眼睛看,用对方的耳朵听,用对方的心感受。

42、乐观的人,不会懊悔过往,也不会对未来惴惴不安,只看得到此时此刻这个“当下”。

悲观主义是一种心情,乐观主义是一种意志,即乐观主义不是天性,而是下意识努力养成的一种意志。

九、不必背负他人的课题

43、所有人际关系的问题,都是因为干涉别人的课题而引起的,不仅亲子之间会出现这种情形,朋友之间、上司和下属之间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干涉别人的课题,能做的就是支持。如果希望孩子用功读书,只要传达随时给予协助的心意就好,之后就是默默守护了。

44、纵使被说坏话、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

“我是我,你是你。我为我而生,你为你而生。我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出生,然而,你也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待而出生。

当你学会“课题的分离”,就是迈向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你的心变得轻盈,人际关系也会有显著的改善,这就是让人生反转的瞬间。

本文内容来自《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